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母鸡教案通用5篇老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准备教案课件,只要提前编写好教案课件就可以了。教案课件对于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为了让您满意,三一刀客网友为您制作了“母鸡教案通用5篇”,其中包含了有用的信息,总能为您带来帮助!母鸡教案篇【第一篇】设计理念无论是老舍的语言,还是这篇选材,都充满生活的气息,至高的语言与爱,在老舍的笔下细水无痕。如何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而又能还原一个真情的老舍及其笔下的母鸡,我觉得是当下这个时代,语文要给予孩子的哺育。那么,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是走进文学的一扇大门。教材解析《母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1篇课文,在本单元中通过作家笔下的小动物们,给我们生命的感动,那就是爱,尤其是母爱。母爱,伟大;母爱,就在身边,一点也不遥远。教学重点难点1从母鸡的行为中,感受母性的爱,并感悟母爱的厚重。2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提问:1、游戏中有几种角色。2、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同桌相互谈谈自己当时心里最期望的是什么?3、点名发言,并探讨母鸡、小鸡和老鹰和观众(看客)这几种角色当时最大的期望。二、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将你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清楚的语句写到笔记本上。2、将你读课文的理解和疑惑写在行间空白处。3、将你觉得精美的语句或者段落画上横线。三、精读课文(一)概括课文: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皆可。1、从你自己的角度,来概括课文,你读到一只怎样的母鸡?2、从小鸡的角度,来概括课文,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3、从作者老舍的角度,来概括课文,我写了一只怎样的母鸡?(二)朗读课文:专研一个板块,并记下笔记。1、可以是你划下的不懂的部分;2、也可以是你最欣赏的部分。(三)黑板论坛:说出心中的疑惑,展示思维的成果。1、将黑板分为两栏:左手边为问题栏,右手边为展示栏。2、采取有奖竟答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尊重不同的理解。3、展示栏的思维成果由当事人作为小老师来与大家交流,并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深入追问,深度碰撞,引导学生抓住母鸡的行为变化,追问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来感受作为母亲的舍得之间的选择,感悟母爱的厚重。(四)朗读课文:融入感情。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带着你的理解,读出有声音的文字。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不同的表达有着不一样的含义,你从他/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话外音”?(五)默读课文:老舍对母鸡的爱?恨?1、先写恨,哪些是恨的体现?2、后写爱,哪些是爱的体现?3、先写恨,后写爱,为什么?四、课堂作业仔细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动物身上,有令你感动的母性的行为和力量,用表格的方式作笔记。母鸡教案篇【第二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起点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读的乐趣”。《小母鸡种稻子》是1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插图形象生动,而且语言活泼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教学时通过自读、互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小母鸡种稻子》一文富含劳动教育意义,且前三段结构相似,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提高品德修养。1、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好品质。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14个生字,会用“愿意”口头造句。1、师:早晨,太阳露出了笑脸,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喜鹊呀,小蜜蜂呀,都从树林里飞了出来,鸟儿们又开始欢快地唱起歌。同学们,请听——(多媒体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曲子)2(出示歌词)学生朗读这首歌词。3、师:同学们,知道“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吗?”(要*劳动来创造)是呀!劳动最光荣!今天,让我们顺着歌声(音乐声起)一起去认识一位劳动小能手。(师手拿一张小母鸡图片,边演示边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指导认识并读好“种”这个多音字)5、设置悬念: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评:童话般的导语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欢快的乐曲带着学生走进课文,小母鸡生动的动画形象、悬念的设置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同桌互读,相互评价。要求:知道小母鸡种稻子请谁帮忙?(师贴小鸭、小猫、小猪的图片)4、指名读,教师伺机指导,注意正音,把句子读顺。评:让学生充分朗读,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作好铺垫。同时,让学生明确读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2、交流。3、教师伺机进行指导。1指点理解“愿意”。○1引导学生自由练读“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这句话。○2你能用一个词来代替“愿意”,再把这句话说一说吗?○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愿意”说一句话。(如:当你看到妈妈干活很累了,你愿意为妈妈做些什么事呢?)评:教师通过让学生充分读、换词说话,领悟“愿意”的意思,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降低了口头造句的难度。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2结合图,说一说小鸭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母鸡种稻子呢?3指导朗读小母鸡和小鸭子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评:分角色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语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3自然段,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2、交流。1提出不懂的词语。2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或表演比赛。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时间,留出空间,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读、自悟,初步学会主动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串讲串问。1、教师范读。2、引导学生看图,组织探究:“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种——锄草——收)3、指导朗读。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上小母鸡、小猪、小猫、小鸭的神情,想象他们的动作、语言,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戴上头饰表演。评: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课文插图很生动,有助于学生的表演,表演不仅使课文内化,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想一想:此时,你最想对小母鸡,还有小猪、小猫、小鸭说些什么呢?评:一个巧妙的“想一想”,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同时又进行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正如《标准》提出的“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1、学生按顺序指读本节课要记住的生字。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3、“抢答”游戏。(课件出示一碗碗米饭图,上面写一个生字,师:小母鸡做做了一碗碗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想吃的同学赶快来抢答。学生若读对了,“米饭”就“啵”地一声不见了。)评: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再加上有趣的游戏,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真正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后和家长进行课本剧表演。母鸡教案篇【第三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3、比较《猫》和《母鸡》在写法上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理念: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1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读完后想想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3、检查生字词。(正音:侮)4、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他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讨厌喜欢)三、学习课文。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喜欢母鸡的?2、学习课文1—3自然段。1轻声读,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划出来,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3说话训练:4感情朗读,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3、学习4-10自然段。1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一划,作者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2出示第九自然段读。(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3读4—8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朗读并想象说话,进一步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四、升华主题。1、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难怪作者会这样地赞叹道:(带着对母鸡的敬佩读第九自然段)。2、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第九自然段。)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2、反馈交流。3、小结: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说出来,放学回家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六、学习写法。1、作者一开始非常讨厌母鸡,后来却是那么地敬佩母鸡,由一开始的“一向讨厌”到后来的“不敢讨厌”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那作者写猫也是用这种方法吗?他是怎样写猫的?3、小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课后请同学们去读一读选读课文中的《麻雀》,同步阅读中的《柱子上的母鸡》看看他们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小动物的。母鸡教案篇【第四篇】一、教材分析:这是老舍先生所写的1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记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写出了“我”讨厌母鸡的原因;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说明“我”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阅读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原因,体会“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另外本文出现了许多拟人化、夸张的用法,值得学生一学,特别是夸张。二、教学目标:1、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没完没了、如泣如诉的意思。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及作者态度变化的原因。3、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母鸡叫声中传递的意思和情感,感受母爱的无私无畏,母爱是永恒的。三、课前古诗、名言的诵读:1、《游子吟》(唐乐府·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2、说说关于鸡的成语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通过大家的认真学习、思考品读,我们看到了一只欺软怕硬、对同类残忍、自以为是的母鸡。所以老舍说——一向讨厌母鸡。那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了呢?让我们走进这只母鸡,去了解老舍爷爷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吧。二、深入学习、体会情感(一)自由读读课文的4—9自然段,找到最能说明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的句子,用~~~~划出来。1、交流划到的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
本文标题:母鸡教案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2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