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刘旭院士-关于粮食安全与可持续性的思考
关于粮食安全与可持续性的思考刘旭中国农业科学院,100081汇报提纲序言一、粮食危机的成因二、中国60年来的粮食生产状况三、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目前处于紧平衡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结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紧平衡,始终是国情。粮食是国民经济的战略物资。当今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必须重新认识粮食安全问题。首先要对“粮食”有明确的定位,对其特点加以新的诠释,粮食是基础性的公共产品,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应像投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一样,纳入公共财政投入。序言粮食的新诠释1.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没有不行,少了也不行,多了还不行2.粮食是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公共产品受益对象是所有成员,具有放大效应3.粮食是弱质产业产品受自然、经济、生物影响,靠天吃饭4.粮食是多功能产品食用、原料、生态、观光、文化功能序言粮食安全的新内涵数量保障:既要保障粮食总量能满足需求,也要保障合理的品种结构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喜好;质量保障:既要保障产品具备满足人体健康的科学合理的营养价值,还要达到绿色安全的食用标准;流通保障:既要保证全国各地(包括边远销区)能够得到充足、及时的粮食供给,又要保障粮食市场价格稳定且平民化,使人们买得到又买的起。序言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定位总量保障的充分安全——保障我国口粮消费95%以上粮食由本国生产,利用国际市场在小范围内进行余缺调剂,满足多样性化消费需求。总体保障的必要安全——保障我国的饲料和工业等用粮需求绝大多数为本国生产,利用国际市场进行必要补充。基本保障的可调安全——保障中国人民积极和健康的膳食需求和食物喜好,使其具有科学的营养价值和绿色的食用标准,在世界食物市场可调的基础上保障食物安全。主体保障的可控安全——在可控制安全水平和范围内,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供给稳定永续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定位序言一、粮食危机的成因粮食问题,由于2000年以来世界粮价持续走高,特别是2007年开始陡然飞涨,引起了联合国及各国政府与人民的高度关注。世界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油价上涨→生产资料上涨→推动粮价(大约25%作用)。△生物乙醇开发→粮食紧张→拉动粮价(大约30%作用)。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亿多吨玉米用做生物乙醇的开发。△人为炒作一、粮食危机的成因但是形成粮价持续走高,近几年来飞涨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供求关系所至。世界谷物总产从1950—1985年,每年粮食增产超过人口增长,但从1986年至今每年粮食增产低于人口增长,造成粮食供求紧张。显然粮食供求持续偏紧,继而拉动粮价持续走高,直至飞涨。二、中国60年来粮食生产状况2.1总体情况中国粮食作物的生产自1949—2011年的62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总产从1949年的1132亿kg,经1958年的1977亿kg、1978年的3048亿kg、1998年的5123亿kg,于2011年达到5712亿kg的历史最好水平;二、中国60年来粮食生产状况2.1总体情况粮食播种面积则从1949年的16.5亿亩上升为1956年的20.45亿亩,以后逐渐经1958年的19亿、1978年的18亿、1998年的17亿,2003年降至14.9亿亩最低点,到2011年恢复到16.586亿亩;粮食单产则从1949年的68.6kg/亩,经1958年的104.5kg/亩、1978年的168.5kg/亩、1998年的300.1kg/亩、一路攀升到2011年的344.4kg/亩。二、中国60年来粮食生产状况2.2粮食产量增加与技术措施指标时期总产增长总产平均增长单产增加单产平均增加主要技术措施1949—19588689435.93.99优良品种评选增施有机肥扩大耕地面积1958—197810005064.03.20矮秆品种推广施用化肥灌溉面积扩大1978—19982000100131.66.58矮秆/杂交稻推广增施化肥/中低产田改造1998—201158845.244.33.40?亿kg、kg、亩三、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目前处于紧平衡3.1中国粮食总量整体情况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粮食略有出口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粮食进出平衡20世纪80年代中国粮食进口1000万吨/年20世纪90年代中国粮食进口2000万吨/年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进口大豆5000万吨/年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进口粮豆6000万吨/年年份人口年增%人均消费粮增%合计年份人口年增%人均消费粮增%合计19980.910.050.9720030.600.541.1419990.820.080.9020040.590.360.9620000.76-0.130.6320050.590.511.1120010.700.441.1420060.530.581.1220020.650.150.8020070.520.470.99三、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目前处于紧平衡3.2中国人口增长与人均粮食增长百分比三、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目前处于紧平衡3.3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与单产增速减缓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从1958年开始,每20年减少1亿亩,目前播种面积与1949年基本持平,为中国历史最高播种面积的80%;中国的粮食单产增速在改革开放前为每年3.4kg/亩,在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为每年6.6kg/亩,但最近13年又为每年3.4kg/亩。人口还在增加、需求还在增长,而且△中国由南粮北运转变为北粮南调,加剧水的短缺;△中国耕地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20.89亿亩、90年代19.51亿亩下降到2008年的18.26亿亩,而且高产田比例下降、低产田比例上升;△全球气候变暧加剧了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与灾情加重;△农民积极性不容乐观,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四、进入21世纪中国生产粮食面临的挑战1998-2007年中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均消费增长率对粮食的需求分析年份人口与消费亿年增%斤年增%年增合计%199812.47610.91753.20.050.96199912.57860.82753.80.080.90200012.67430.76752.80.311.07200112.76270.70756.10.441.14200212.84530.65757.20.150.80200312.92270.60761.30.541.14200412.99880.59764.10.360.95200513.07560.59768.00.511.10200613.14480.53772.50.581.11200713.21290.52776.10.521.04人口粮食消费——每年至少要保证粮食总产增长1%以上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4.1刚性需求未变粮食增长变缓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09-20.0112.16-1.818.28-5.153.622.893.40-1.450.148.32-4.1510.513.313.10自上而下-0.347.0210.218.693.17-1.52粮食逐年-0.279.064.046.26-1.646.65增长率7.825.913.29-3.474.340.46-0.218.760.901.335.742.123.243.28-0.962.62-2.370.227.37-1.487.61-1.192.871.79-6.51-0.3310.181.50-0.210.73十年均值1.592.424.622.782.200.85我国粮食单产逐年增长率及其十年均值的比较——与年均至少保证粮食总产增长1%以上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4.1刚性需求未变粮食增长变缓在经过多年暖冬之后,2009年河北等地在小麦幼苗期出现极端低温,致使小麦生产受到影响。上述图片拍摄于2010年4月25日,河北,石家庄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4.2极端气候频发,生产面临挑战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4.2极端气候频发,生产面临挑战2010年4月在山东省烟台地区,处于孕穗期的小麦遭受降雪,致使小麦结粒性受到影响。图片拍摄于2010年4月28日,山东,烟台四、进入21世纪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4.2极端气候频发,生产面临挑战2008年冬天至2009年春天,河南等我国小麦主产区遭遇100天以上的干旱,致使小麦生产受到影响。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保障粮食安全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念①基于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污染的“四高”理念20世纪的粮食安全保障实践证明是走不通的。②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粮食安全保障即“四型”生产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品安全型21世纪的粮食安全保障只能是此种实践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5.1人口增加、需求增长的双重压力我国人口每年增加在0.5%左右,人均需求增长0.5%左右,合计为每年粮食总需求增长1%,这种状况至少持续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人口将在2034年达到15亿的高峰值,我国人均粮食需求可能会在430-450公斤时达到基本稳定,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在2020年应为5600亿公斤,2030年应为6000亿公斤,目前生产能力为5250亿公斤。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5.2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中国耕地资源已从最高值的20.89亿亩降至目前的18.21亿亩,粮食播种面积1949年为16.5亿亩,2011年仍为16.586亿亩,与1949年基本持平。有限的耕地资源,还面临着大面积污染,有专家估计大约有1/5的耕地污染严重,同时还受沙化、石化威胁。中国水资源仅占世界人均1/4,而且农业用水已占70%,没有增加余地,加之北粮南运,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压力。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5.3种粮效益低,农民收入低的双重影响目前我国种粮效益低,导致农民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南粮北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如果不能提高种粮户农民收入,粮食安全则没有保障,因此粮食播种面积不可能再从16.5亿亩扩大,只能有所下降,以提高园艺经济作物比例,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到2020年播种面积可能降至16亿亩以下,2034年可能只有15亿亩。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5.4单产增加举步为难,科技支撑压力巨大可以看出,保障粮食安全只能靠单产增加,但单产增速在降低,因此科技支撑压力越来越多。据测算每年每亩要递增3公斤,到2034年可达413公斤/亩,如果那时播种面积保持在15亿亩,则总产在6195亿公斤,届时人口处于15亿人最高峰,人均413公斤/年,比2011年人均占有量426公斤还低13公斤,因此每年单产必须超过3公斤,才可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平衡。五、基于可持续理念的粮食安全保障5.5保障粮食安全任务巨大,科技创新只能首当其冲从总体需求、资源环境状况、效益与农民、科技支撑诸方面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文明的角度分析,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只能也只能由科技创新来承担。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讲的那样,农业“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科学技术。”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率不高但绝对量大,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改变消费结构带来的粮食需求年均增长率仍将达到约1%,这就要求从现在到2030年我国必须保证粮食的年均增长率在1%以上才能满足需求。在保障95%自给率的基础上,2020年人口不超过14亿人的情况下,粮食播种面积必须要保障不少于16亿亩,亩产达到350—360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达到5.6亿吨;6.1总体目标与战略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在保障95%自给率的基础上,2030年人口不超过15亿人的情况下粮食播种面积必须要保障15.5亿亩,亩产达到390-400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达到6亿吨。2030年以后稳定实现“1146”目标。即全国人口稳定在15亿,播种面积稳定在15亿亩,1人1亩播种面积,亩产达到400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到6亿吨。6.1总体目标与战略六、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国家
本文标题:刘旭院士-关于粮食安全与可持续性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