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满井游记》教案设计_满井游记教学要点【通用5篇】
1/18《满井游记》教案设计_满井游记教学要点【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满井游记》教案设计_满井游记教学要点【通用5篇】”,欢迎参考下载分享,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满井游记》教案设计满井游记教学要点【第一篇】教学目的了解这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白描手法和比喻的运用。学习并归纳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语汇。教学难点生字的识记;作者写景中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1题目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外的一个游览地。袁宏道于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万历二十六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受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年的春天。2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2/18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3生字燕yān廿niàn砾lì鹄hú娟juān鬣liè茗míng蹇jiǎn呷xiā浃jiā曝pù通假字:堕,通“隳”4读课文,疏通课文,列出疑难句,师生合作解决。东风时作:作,起。土膏微润:膏,肥沃。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泉而茗者:茗,茶。这里名词用作动词,品茶。未知之:不知道这情况。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恶能无纪?恶能,怎能。纪,纪事。5赏析研讨a开头怎样描写北国早春的特点?这样写的作用?“余寒尤厉”、“局促一室”,没有春天的气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把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也为下文描写的满井春色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b怎样描写满井春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先写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接着写河面冰雪融化,“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再写春山之态“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又写“柳条将舒未舒,麦田浅鬣寸许”,突出早春的特点。游人有“品茶者”,“饮酒者”,“骑驴者”,虽不盛,已是热闹非凡。更有晒太阳的鸟、吸水的鱼,悠然自得。最后作者总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运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琢语句、简洁明快地直接写3/18出北方春寒料峭的特点。运用新奇生动的比喻描写春景。在描写中表达作者的欢快,恬适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6作业:练习二,提示:以物比人,例:出游的作者,如脱笼之鹄;以物比物,例:河水波光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麦田浅鬣;以人比物,例:山峦如倩女。。练习三“之”的用法:a表示限定关系:一室之内、郊田之外,可译为“以”。现代汉语中还用,如“四海之内”、课堂之外”b表示修饰关系:“脱笼之鹄”、“曝沙之鸟”。可译为‘‘的”,这种用法现在的书面语中也常用,尤其保留在成语中,“一丘之貉”、“惊弓之鸟”、c用在主谓短语中的结构助词,可不译。《满井游记》教案设计满井游记教学要点【第二篇】一、品味课文清新自然、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游览时欢愉的心情,熟读成诵,从而得到美的熏陶。二、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课堂教学力求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有效地学习。4/18二、这是自读课文,作为写景小品,它精短饶有趣味,宜让学生反复涵咏,力争在课内熟读成诵,然后讨论,仿写。三、教具准备:多媒体电教平台、《满井游记》教学软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人课文,简介作者,学生默读阅读提示第一段,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二、自读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力求理解文意。2、检查学生理解能力,自学能力。教师读课文,学生口译。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清新自然的语言。1、播放有关《满井游记》的风光片段。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认真观看,用心体味。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②:这是1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的表达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鸽'的欢快心情。写景层次分明,比喻贴切。在理解、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欣赏。学生边议边读边背,教师归纳。(尽量由学生讲,教师只作必要引导)第一段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城中飞沙走砾,为下文正面记游作准备,有对比的作用。第二段逐句读来,怎样表达记游的次序?--第一句廿二日……至满:点明所游之地。第二句高柳……脱笼之鹄:以堤柳、润土、旷野衬托心胸的舒畅。若脱笼之鹄用了比喻5/18的修辞手法。第三句于时……出于匣也;写春水。晶晶然……作比喻,更见水的明澈。第四句山峦……之始掠也:写春山,细致地写山被雪洗之美,用如倩女……始掠也作比喻,形象化地描写春山的形色两美。第五句写春柳、春苗两景,笔墨不多,既显示燕地春色,又见观察之细。第六、七句,写游人,男男女女,有动有静,声色兼备,形态各异。第八句,运用了借鱼鸟,描绘出神态。第九句,议论句,强调燕郊未始无春,与第一段对照。3、出示章结构图。(使用powerpoint幻灯软件)若脱笼之鹄春水总静春山|满井早春图春柳分春苗|游人、鱼鸟总动未始无春4、学生朗读第二段,体会作者当时欢愉的心情。5、再次播放有关《满井游记》的风光片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6、学生尝试背诵第二段。1、教师指导学生看阅读提示③: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朱自清的《春》,引出绘春图,与满井早春图作比较。(使用powerpoint幻灯软件显示)若脱笼之鹄山水太阳春水总静春草春山|春花满井早春图春柳分春风绘春图春苗|春雨游人、鱼鸟总动迎春未始无春颂春教师小结:同样是写春,虽然所写的景物不同,但写景时都注意到了抓住事物特征,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景物描写,有静6/18有动,有声有色,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3、仿写练习:《校园的早晨》。1仿照两文章的结构,出示《校园的早晨》结构提示图:(使用powerpoint幻灯软件)总写早晨的---------早晨的---------校园的早晨分写早晨的---------早晨的---------早晨的---------总写2学生根据结构提示图,分组讨论。3请几名学生谈谈作文的思路,写法。五、布置作业:课外练笔,写1写景短文《校园的早晨》。《满井游记》教案设计满井游记教学要点【第三篇】(一)教材的地位。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1古代记游小品,而且是本单元唯一1自读课文。作者袁宏道是一位疏放不羁的江南才子,他轻视名利,耽爱游山玩水。这游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其比拟之生动,描写之形象,感受之细腻,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文章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倦,更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在疏通字词,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1、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通过学案自主7/18完成,小组长检查);2、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究、交流中把握);3、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为什么把自己比做一只“脱笼之鹄”。(引导掌握本文点睛之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及作者情况落实)(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2、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一)、教法探究性阅读法。通过质疑、探究等环节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阅读是一种可以让学生产生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新型阅读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培养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关注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它致力于对话、解读、重建、理解与分析,而不是告诉、传递和灌输。(二)、学法1、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想象画面,整体感8/18知)2、合作探究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质疑交流法(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并围绕问题各抒己见,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积极性。)(一)导入: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前3课文,我们接触了三位仕途失意、降职被贬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或是怀着内心的愤懑不平,或是心系着苍生社稷,或是以旷达脱俗的胸襟,不约而同的走入了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之间,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陶渊明式的有官却不想做的文学家——袁宏道,他笔下的山水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意境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满井游记》。(二)学习目标:1、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3、整体感觉并理解作者为什么把自己比做一只“脱笼之鹄”。(三)初读,落实基础(课前利用学案自主完成,小组长检查)(四)做好探究准备通过网络、工具书、印发资料等方式:1、了解作者情况,所创文学流派及其风格。9/182、阅读作家的代表作品。3、阅读课文,对疑难之处做上记号,并试做初步探究,以备小组交流。(说明:探究性阅读往往费时较多,故安排学生课外做一些准备工作,将本课置于一个开放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对作者的人生历程和文学创作有一个全景观照,从而避免理解的片面性。)(五)互查(利用早自习完成)1、检查朗读,看朗读的流畅度,诸如语音、语调、停顿、重音等方面是否准确。(小组长负责,教师抽查)2、检查理解。(同桌合作,一生读完原文,一生翻译,纠错,交换角色。)3、互相提出问题,并试着给出解答。(六)质疑学生提出阅读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迅速归类整理,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使论题更集中,以提高探究效率。疑难问题整理归类: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2、本文写的是“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3、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这些比喻有什么10/18特征?6、全文的主旨是什么?蕴含什么哲理?(七)探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展开深入探究。(注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如下策略?小组通常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互补性?要进行具体分工?最关键的是选定组长、培养组长。)(八)交流各组围绕上述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对话、争辩等形式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文本作出正确解读。《满井游记》教案设计满井游记教学要点【第四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虚词“而”“之”的用法。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能力训练点情景想像、朗读。(三)德育训练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四)美育渗透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的抒情艺术。本文是1优美的游记散文,能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的景物特征写景,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1.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11/182.学习的细致的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以上两点,采用以学生诵读感悟为主,老师适时启发,点拨的方法学习。1课时。录音机。(一)明确目标本文是1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一1610),明代文学家。号石公,公安(现在属湖北省)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他与兄宗道、弟兄中道合称“三袁”,世称“公安派”。他们提出“性灵说”,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对于复古主义的驳斥相当有力,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每个时代的文学,不应当厚古薄今,更不应当用古泥今。他们在创作上坚决反对临摹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东西,也就是“独抒性灵”,主张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进行写作,不用典故。在创作方面的表现是小品文领域的开拓。他们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泼,文笔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们学的这游记紧扣景物的季节特点,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几句话,便勾画出一片春意盎然、生
本文标题:《满井游记》教案设计_满井游记教学要点【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5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