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汇集4篇】
1/12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汇集4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汇集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第一篇】这部分教材是这一单元内容的综合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加减计算。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并比较。2、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了解小数的产生,知道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图略)读完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小数、涂色)把答案写在书上,交流。指出:完整的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1”表示。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题略)2/12同样,读完题后要求学生说出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学生练习,并交流。3、三位小朋友储蓄的钱数如表,说说每人储蓄的钱是几元几角?谁最多?谁最少?你还能发现什么信息吗?4、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注意:1后面是一点几,2后面是二点几,数的时候要数完整,前后要兼顾。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在填出的数中”这一要求,你会怎么考虑呢?5、加减对比练习:0.5+0.32.6-0.87.8+1.16.2-3.90.5-0.32.6+0.87.8-1.16.2+3.9提醒学生看清楚加减符号,再计算。6、绳子长10.5米,绑树苗用去3.2米,修篱笆用去4.6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数如表(表略)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注意指出:一般我们会提一些求和、求差的问题,在提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考虑该问题是否有实际的意义。比如3/12说这道题,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裤子用布合起来,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就不要问这类问题。更明显的例子:两个学生跳高,我们只能比他们谁比谁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们合起来一共跳得有多高,显然后面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提问题也不能随便提,还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8、你能根据每一组数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吗?先请学生说说每一组的规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发现的。再说说按照这个规律接着往下写,应该写什么。9、0.□gt;0.□□。4lt;3.□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填写之前的思路。比如说前一题,整数部分都是0,那就只要看小数部分,答案有很多。而后一题,先考虑整数部分,□比3小,可以填0、1、2甚至是3,如果填了前几种,那小数部分怎么填可以;但如果是填了3,那整数部分就变成了一样大了,要比小数部分4比几小......比小数,先要比整数部分,然后再考虑小数部分。教学“你知道吗?”:重点理解“小数就是十进分数”,即我们前面上课讲的“0。()=”了解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来表示小数;了解小数的演变过程。知道在400年前,小数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4/12问:学习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可能再过若干年,小数又会变成新的模样,这些变化是使得小数看上去更加简便易懂.......)课后小记:书上的第107页的思考题,难度过大了,很多学生看见题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刻意的讲解我觉得也没有多大的意思。我觉得思考思考题应该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学生能自行解决,更多的是有点模糊的感觉,这时老师的讲解可以让他们茅塞顿开,才是有效的,而这道题我觉得对学生而言太难,反而学生会没有兴趣。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第二篇】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教学步骤教学前可利用课外活动、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一些观察度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a参观车丫和码头,看看汽车、火车和轮船的航运里程票价表。b观察公路的里程碑,并从这块里程碑直到下块里和碑,实地观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体会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c测量操场四周的长度(或跑道的长度),算一算要绕几圈(或直几个来回)才是1000米。这样使学生对“千米”的长短有初步的了解。5/12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3、填括号(说一说推理过程):2米=()分米50分米=()米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1、导入新课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2出示运动场遗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6/12c熟记进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中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教室长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长50();铅笔尖长4()。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3、带领学生观察:课前在一条直的路边量出100米的距离并在两端插上标杆。问学生: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4、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做第71页“做一做”,中的两道实践题。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第三篇】引导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一、复习小明家离小华家有23米远,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小明家到小华距离的4倍,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多少米?学生列式计算(列竖式)说说计算过程。二、新授7/12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用了4分钟,大生从家骑自行车到体育场也用肋分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大生每分钟行248米。(出示主题图)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学生列式你会计算吗?动笔算一算指明说一说计算过程师: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指2—3名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试一试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组织交流三、练一练1、用竖式计算131x7612x83x4934x54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算一算,看看积各是几位数⑴261x38x123⑵621x38x312你发现了什么?8/123、教科书p73页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去年放养896尾鱼苗,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养多少尾?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提了什么问题/怎样求呢?学生说出方法并说出计算过程?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一样吗?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第四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9/12(出示主题图)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x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10/12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1.摆学具求得数。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2.画图求出得数。例如画出如下的图:3.连加法。12+12+12=364.数的分解组成。10x3=302x3=630+6=36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8x3=24或7x3=21或6x3=184x3=125x3=1518+18=3624+12=3621+15=36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11/12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x6=9x6+8x6+5x6+3x6等。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12/12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7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