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国际石油竞争背景下中国石油安全政策思考
国际石油竞争背景下中国石油安全政策思考石油竞争是关于石油的博弈,迅速增长的世界经济依赖于石油,而石油的供给在日益耗尽,世界各国正在进行一场关于石油的战争。一,国际石油竞争起因分析:首先,地球上石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而在对石油的需求上,全球分布亦不平衡:其中美国对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比例为25.4%,排名世界第一位,其次数中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比例7.0%,是世界第二位,日本石油消费量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消费总量比例6.9%。由以上可以看出,全球石油的分布和需求很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性石油领域内竞争在所难免。其次是世界各国对石油需求普遍增加。当下,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包含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整个世界领域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使石油需求在整个世界水平上急剧增长。但由于石油储量在全球分布极度不平衡,有些国家国内石油储量有限,为缓解日益紧迫的石油供需矛盾,势必向国际市场寻求石油进口,此部分石油进口基数占国际石油贸易的比重很大,因而进一步刺激了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发达国家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自工业化从这些国家开始以来,全球的石油资源已被其消耗了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原本是世界石油资源的主要消费国,加之其目前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新一轮升级,为提高自身发展质量,发达国家普遍将高能耗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后者在实施“赶超型”经济增长战略过程中,出于引进技术的需要,只得依托这些产业在本国的发展。正是在这一发展阶段,这些国家的石油消耗急剧增加,供需矛盾迅速激化。再次是国际政治对石油竞争的影响日益突出。如今,石油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石油被人们称之为“工业的血液”,它在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石油作为战略资源的特性业已凸现。举例来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东10月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对付支持当时犹他复国主义者的西方国家,最终迫使它们对阿拉伯产油国作出让步,政治和石油竞争的作用是相互的,石油竞争在某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国际政治的走向。中东和非洲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仅非洲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至少有1000亿桶,其中撒哈拉以南地区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9%。西方国家对非洲丰富的石油资源,有的早已以各种名目染指其中,有的正虎视眈眈试图参与“合作”。目前,美国每天从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非洲西部国家进口约150万桶原油,相当于石油进口量的约16%,而尼日利亚占有其中的一半。而且非洲石油抵达美国的时间只有中东石油抵达美国时间的一半,与里海沿岸、南美等原油供给地相比,从稳定性和成本两方面来说,非洲都处于有利地位,预计到2016年,美国从非洲进口的原油比率将上升到25%甚至是35%,超过整个波斯湾地区。为此,在非洲,美军对产油地区的军事影响正在快速增强。美国防部已加快向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的军队输送武器,帮助训练他们的军官并招募军人。五角大楼官员已开始寻求在该地区建立永久军事基地,重点锁定在塞内加尔、加纳、马里、乌干达和肯尼亚。据英国《中东》杂志报道,美军最近与北非和西非9个国家的共2100名士兵完成了一次为期三周、名为“燧发枪行动”的反恐演习。战略分析家们认为,这次行动名为反恐演习,但与美国看中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不无关系。这些略观察家注意到,早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前,美国就厉兵秣马,想在西非驻扎大规模军队,因为几年后这个地区就将成为为美国提供1/4石油的地方。能源专家指出,美国现在每天从西非进口150万桶原油,与它从沙特进口的数量相近。美国从非洲进口的原油将会达到每年7.7亿桶,这些石油的生产将由军人来保护。美国情报部门的分析认为,几十年来美国基本上忽视了这个地区,现在由于宗教和种族纷争、国家腐败、贫困和争斗,还因为这个地方新发现的能源财富,因而,该地区正变得越来越动荡。显而易见,以政治手段介入石油竞争已经是屡见不鲜的手法。由此可见,石油在常规能源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稀缺性,客观上决定了供求双方在石油竞争中所处地位的差异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一般意义上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历史上,对石油的占有与需求一直被作为衡量强国与弱国、大国与小国的重要标志。二,国际石油竞争现状分析如今国际石油竞争的现状是什么呢?让我们看几则资料:2003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了6倍,高涨的油价给得州的能源巨头带来滚滚财源,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营业利润从6年前的300亿美元猛增到2000多亿美元,美国石油公司拿走了伊拉克大部分的油田开采权,哈里伯顿公司的总部甚至打算迁入这个目前仍然战火纷飞的国家。其实,布什政府与能源业的密切联系也一直引人关注,布什从小就浸泡在得克萨斯州石油勘探文化的氛围中,他本人也曾开过石油公司;副总统切尼在进白宫前是哈利伯顿石油公司的CEO;而其他一些实力派人物,如赖斯、来自安然公司的前陆军部长托马斯·怀特、前商务部长埃文斯等都具有深厚的能源背景。虽然布什一再否认伊战有经济企图,但是一些经济学家却坚信,出兵伊拉克意在石油。只不过,此前还很少有像格林斯潘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如此开门见山,而他本人也是一反昔日在美联储的含蓄。在伊战之前,美国的《民族》杂志便已直截了当地指出:“对伊拉克战争是以士兵和国民的生命、鲜血为担保的石油战争。”这就是典型的美国式战争干预。军事是政治的一个体现,真正在其背后形成对抗的是国际复杂的政治局势。再讲一则经济方面的事件:2008年的美国人的油价大战中,尽管高油价给本国也带来影响,但在美国的策略组合当中,美元贬值可以化解他国内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压力,然而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则全然不同,2001年中国官方外汇储备达2000亿美元,国际石油价格在每桶25美元左右,中国可购买80亿桶;2008年3月,中国官方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一达到1.68万亿美元,以石油价格100美元计算,中国可购买168亿桶,虽然中国外汇储备增长7倍多,但真实购买力只是原来的1倍。当时中央电视台驻欧洲记者李宾报道说:“我们知道最近一年来油价上涨的幅度将近是50%,体现在这个通货膨胀率方面,欧盟各成员国今年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历史的新高,3.7%,那么为此,欧盟各成员国受到油价上涨各行业的一些相关人士纷纷走上街头表示抗议,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像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还有最近比利时的他们一些渔民,还有汽车卡车司机等等,他们的抗议活动至今还没有完全停息,他们要求政府能够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弥补他们因为油价上涨而受到的损失。”总结性的来说,国际石油竞争就是国际政治斗争,当然,这是经济大国的问题而非单一的石油大国问题。像中国,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对石油需求量远高于国内石油的开采量,那就不得不进口,而在此过程中,各国之间势必产生矛盾。这矛盾便是国际石油竞争的根本动力。而上例新闻中美国对油价操控,则是美元与石油捆绑的结果,是石油和经济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三,中国石油安全策略分析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石油安全,石油安全就是保障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石油供应。反之,石油不安全则是石油供应暂时突然中断或短缺,价格暴涨对一个国家经济的损害,其损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油价波动的幅度以及应变能力,包括战略储备、备用产能、替代能源、预警机制等。那为什么我国会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呢?我国的石油需求量一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急剧上升,2007年全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1.968亿吨。2003年石油进口量突破1亿吨后,多数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会再增加1亿吨,但2007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就几乎突破两亿吨了。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所以未来中国的石油安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供求缺口,对外依赖增强。2.进口来源,地区单一存在风险。3.价格波动,在美国以石油支撑美元的策略下,国际油价有着我们“不可承受之升”。4.石油争夺,国际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交锋。以上问题中,国内存在一个调控的问题,国际存在一个斗争的问题。(一),解决调控问题:石油战略储备谈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时,必说中国的战略储备体系,所谓战略石油储备,是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大规模减少或中断)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本身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断供给为目的,同时具有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战略储备的主要经济作用是通过向市场释放储备油来减轻市场心理压力,从而降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可能,达到减轻石油供应对整体经济冲击的程度。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的进口量,而在于抑制油价的上涨。此外,战略石油储备还有以下作用:一、可以给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能源消费方式争取时间。二、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交替实行“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的政策时,战略储备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不会受到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中国石油接替资源量和后备可采储量比较紧张。根据2002年中国油气资源评估报告,中国的石油资源量应大于102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但陆上石油平均探明程度仅为28%,天然气平均探明程度只有6%,远低于世界平均探明率,中西部地区探明率更低。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勘探还处于开发初期。多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指引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大庆、胜利、辽河成为中国最大的三个油田,此外还有大港、中原、江汉等油田。经过多年的开采,这些油田要么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要么已经接近枯竭。虽然采用了新技术,但要保持长期稳定高产已十分困难。石油供应安全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中国石油进口量的迅猛增加,必须考虑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的手段之一。(二),国际石油竞争,国际政治斗争我们知道,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是每年逐步增加的,那么我国是从哪些国家进口石油呢?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和阿曼。以我国与伊朗的例子来说这个问题:结合前段时间美国对伊朗的态度我们不难看出,伊朗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问题,我国与伊朗不久前签定了一份订单,根据报道,中石化与伊朗方面于周日签署了一份价值高达20亿美元的石油合同,根据合同规定,双方将合作开发伊朗西南部地区的一处大油田。在伊朗面临国际压力不断加剧的形势之下,此协议的签署对伊朗能源业也显得非常重要。中石化与伊朗石油部签署了此项协议,将共同开发伊朗西南部亚达瓦兰油田。据法新社的记者报道称,双方早在2004年底就开始磋商启动开发亚达瓦兰油田的协议。伊朗石油部长戈尔曼-候赛因·努扎里表示:“此项目的最初预计成本大约为20亿美元,最终成本将在各竞标商报盘后决定。”在今后的7年中,该油田预计每日石油产量将达到18.5万桶。目前,伊朗石油工业的发展正面临一些西方国家的制裁和打压,中石化与伊朗签署的此协议也令伊朗方面颇感振奋,对此,努扎里表示:“此协议的签署表明,伊朗并不缺乏投资,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发展更多的经济关系。”此协议也是伊朗签署的最大的对外能源合同之一。这条新闻说明了什么?国际政治斗争下的中国石油安全!中国与伊朗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就是平时我们常听到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既然和伊朗签署了如此大一单的石油,那么伊朗被美国所关注,所打压就在所难免了。美国与中国一直都有竞争的因素,中国在亚洲的地位无疑让美国越来越感到压力,而中国日益腾飞的经济和日益增长的国家综合实力也让美国忧心忡忡,美国恨不得拔去这颗眼中钉,肉中刺。但中国现在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其实双方都很清楚,此次次贷危机中,美国经济受到影响,而现在
本文标题:国际石油竞争背景下中国石油安全政策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5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