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通用10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通用10篇”,欢迎学习下载,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第一篇】活动目标:1、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初步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一张大动物图、绳子、纸(正方形,长方形)、杯中的水、若干图形等。活动过程:一、拼图游戏出示大动物图,请幼儿观察画面,有什么图案和特点。幼儿述说。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把这张图裁成四小块,分给四位小朋友每人拿一小张。请幼儿组合。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把一张张小图拼贴起来又变成和原来一样的大图了。再请四位幼儿重新以最快的速度组合一次。二、理解整体与部分师:如果我们把这一张大图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请小朋友给这一张张小图片起个名字。幼儿起名(部分)我们刚才就把这整体分成了四部分,然后又把这四部分组合起来成为整体。三、操作活动小朋友觉得刚才的游戏有趣吗?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材料,(绳子、各种形状的纸、杯子里的水)你们可以玩一玩,也把他们分成几部分,然后再拼起来,玩的时候你可以把分割下来的小部分和原来的整体比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玩得,然后再比较一下整体和部分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整体比他的每一个小部分都大,每一个小部分都比整体小。四、游戏:找朋友这里有许多画,小朋友看一看,发现什么了?有的缺一个角,有的只有一半,好看吗?那怎么办呢?剩下的部分都在中间的篓子里。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哪一张是你手中的画面上的一部分就赶紧贴在你的画上,看谁拼的又快又对。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学习用数字、图形记录结果。2、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活动过程:一、为小兔做饼干1、出示兔子玩具及饼干,小兔从点心店买来一盒好吃的饼干,它们是什么样的呢?(有大有小)2、小兔吃了还想吃,想请我们帮忙再做一些饼干。3、引导幼儿用模具在泥块上压印饼干,看看每块油泥能做几块饼干,并用写数字或画图形(圆点、短线等)的方法记录。4、在操作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做饼干时采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压印才能多做一些饼干。5、从幼儿所做饼干数量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皮”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饼干大,数量少;饼干小,数量多。二、谁做的饼干多1、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饼干数量,比一比谁做的饼干多,为什么。2、找出饼干做得最多的幼儿,请他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做那么多。3、幼儿再次尝试做饼干,将前后2次的操作结果做一比较,发现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压印的饼干大小与数量的关系,初步获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饼干的经验和方法。反思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第三篇】活动目标:1、准确感知9的数量,认识数字9。2、能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到一起,初步建立起等量的关系。3、能按活动的要求检查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1、事物卡片若干(6只青蛙、6只白鹅;7只鸭子、只乌龟;8只蝌蚪、8条鱼;9条金鱼、9只虾)2、实物卡片和点子卡片20套3、幼儿用书活动过程:1、目测接数池塘里的动物。(1)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春天到了,许多小动物都出来了,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你是怎么数出来的?怎么样数能又快又对?(2)引导幼儿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判断出每种动物的数量。2、把数量相等的小动物放在一起。(1)师:小动物们要玩游戏了,它们要和数量一样多的小动物一起玩,谁愿意来帮它们找一找?(请个别幼儿来找一找)(2)请幼儿示范将数量相同的卡片摆在一起,引导幼儿说一说6只白鹅和6只青蛙一样多……(3)师:每队小动物想找一个数字做朋友,它们应该找谁呢?(4)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匹配数卡。3、认识数字9.(1)师:三队小动物都找到了数字朋友,还有哪队小动物没有找到数字朋友?那它们应该找数字几来做朋友呢?(2)师(出示数字9):这是数字几?它是什么样子?像什么?它还可以表示什么?4、幼儿操作活动。(1)找出数量相等的动物。(2)两边一样多。(3)数物拼版。5、评价活动。分别请幼儿介绍每个活动的情况,引导其他幼儿对应检查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第四篇】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中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目标:1.能根据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2.能将分类结果进行数量统计;3.体验操作带来的乐趣。活动重点:能将分类结果进行统计。活动难点:能正确数出各种图形和各种颜色的数量。活动准备:教具:不同图形组成的图片;机器人;分类统计表;形状标记卡;颜色标记卡;1-10数字卡片;学具:幼儿操作纸;各种图形卡片;白纸;马克笔;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谈话导入:师:你们都见过哪些图形?幼: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2.出示各种图形宝宝二、基本部分师:图形宝宝们太调皮了,它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耍,一会儿变成了天上的太阳(出示太阳图片),一会儿变成了地上跑的大卡车(出示大卡车图片),一会儿又变成了水里游泳的小鱼儿(出示小鱼图片)。1.出示小花图片师:这会儿呀它们又变成了一朵小花,这朵小花由哪些图形组成?2.出示小鸡图片师:小鸡是由哪些图形组成,都有些什么颜色?3.出示小房子师:小房子由哪些图形组成,每种图形有几个?如果按颜色分类的话能分几种颜色?引导幼儿按形状、颜色分类。4.出示机器人1)师:今天我们中七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你们听一听它的声音猜猜它是谁?播放机器人的声音。2)出示机器人,对机器人中的各种图形按形状和颜色统计数量。师:这个机器人身上藏了好多不同的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老师带来了一张统计表,这样更方便小朋友们记录每种图形的数量。教师先示范,再请个别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按形状、颜色分类,并数出每种形状和颜色的数量。5.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教师介绍操作规则,请各组幼儿根据记录表按要求完成操作。师:你们想不想给图形宝宝分类?第一组:给图形宝宝分类第二组:拼图形(用各种图形宝宝拼图案,教师拍照作为延伸活动,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拼出的图案用了哪些图形和颜色。)2)教师指导将幼儿拼出的造型拍照作为延伸活动,在下次活动中进行形状和颜色的数量统计。三、结束部分1.引导幼儿将物品进行归类整理。2.自然结束。活动延伸:将图形宝宝和统计表投放到区域中供幼儿操作。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第五篇】一、教学目标:1、增强对图形的辨认能力。2、认识和的概念。3、了解部分动物的简单特征及习性。二、教学准备:教具图卡、幼儿学具卡、操作册、音乐《我的身体》三、教学过程(一)引起动机小朋友,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魔术表演,小朋友们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了)小眼睛,认真看,小耳朵,仔细听:魔法变变变!你们猜猜变出了什么?(苹果、雪梨、橘子)玩此游戏时教师挡住实物一半请幼儿猜出全部)(二)情景海报讨论1、这里有好多小动物喔!它们在什么地方?(野生动物园)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些动物呢?(公园、动物园)你知道动物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吗?2、咦?这颗树后面躲着一只小动物,请小朋友猜猜它是谁?(狮子)狮子身上有什么特征?(简单描述:狮子有一头长毛)什么动物在树上?(猴子--猴子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圆圆的脑袋和一双大耳朵;松鼠--松鼠身体小小的,有一根大大的尾巴,最爱吃松果)还有几只调皮的小动物藏起来了,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躲在哪里?(小兔子躲在房子的后面--小兔子有双长长的耳朵,最爱吃胡萝卜;有只小猪躲在了石头后面--长着胖乎乎身体,有两个大鼻孔;数学龙宝宝和一只梅花鹿躲在了草丛里--数学龙宝宝头上有双短短的角,而梅花鹿的角长长的像树枝一样,身上有许多像梅花一样的点点)。3、天上有小鸟飞来飞去,你能数出有几只吗?让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3只小鸟)除了小鸟还有什么动物在天上飞呢?(蜜蜂、蝴蝶、蜻蜓)4、有什么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鱼,没有脚,靠鱼鳍和鱼尾在水里游泳)小结: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请谁来模仿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教育幼儿不要伤害小动物。(三)幼儿操作:1、老师展示多媒体部分与全部的操作题,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两张漂亮的照片,可是有一部分不小心弄丢了,我们来观察和猜猜这是谁?(象,有双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兔子,有双长长的耳朵,真可爱)请小朋友拿出图卡,将缺失的部分补上。2、操作题二:下面哪两张图卡可以组合出完整的图形呢?将它们连起来。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部分与全部,通过观察许多小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就能猜出它是谁,能想到它全身的样子。今天有几只小动物身体的一部分不见了,但通过小朋友的帮忙,把丢失的部分全部找回来,大家都非常棒。我们身体上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缺失,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要收到伤害,也要注意不伤害到别人!(四)、律动音乐《我的身体》,小朋友们一起来做健康操,我们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活动结束。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第六篇】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的位置、形状发生变化后,物体的长度不变。2.能够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感知长度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教师两根不同颜色、长度相同的塑料管,两条一样长的铁线.2.幼儿操作材料:每人2根不同颜色长度相同的塑料管,两条一样长的铁线。正方形表格一张,小塑料管8根。活动预设:(一)尝试发现比较两根木棍,长短的方法。1.出示平行放置的2根不同颜色的木棍,这两根木棍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小结:小朋友,要想知道塑料管是不是一样长,不管你是横着放,还是竖着放,只要塑料管的一边对齐,然后进行比较,那它们一样长吗?对,它们是一样长的。2.教师改变木棍摆放位置,让幼儿说说、比较两根木棍是不是一样长?教师小结:是的,一样长的塑料管,不管你怎么改变它的位置,斜着放,横着放,竖着放,交叉放,塑料管的长度都是不边的。3.教师出示两根长度一样的铁线,改变铁线的形状,让幼儿观察比较两根铁线是不是一样长?并说说为什么?教师小结:一样长的铁线,不管你怎么改变它的形状,它的长度是不会变的。(四)游戏:走小路提要求:1.篮子里有红色的塑料管,也有蓝色的塑料管。请小朋友制定一条红色的路线,一条蓝色的路线。2.这两条路线要一样长。3.路线的塑料管的头尾要连接在一起。教师小结:“只要数量相同、长度相同的塑料管,它们连起来的长度是一样长的。老师知道小朋友还有很多的想法,想制定更多的路线,现在我们带着我们的教具回班上距续制定不一样的路线吧!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第七篇】活动目标: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通过比较,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2、在找找、说说、变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椭圆形,扩散性思维得到提升。3、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并产生兴趣。教学准备:大的圆形、椭圆形,动物拼图;幼儿人手一份圆形、椭圆形、毛根、纸条教学过程:一、出示昆虫拼图,激发兴趣1、小朋友,你们好,蝴蝶漂亮吗?你知道我的身上有哪些图形宝宝吗?2、教师手指图形各部位,请幼儿说出图形名称。3、引出椭圆形:你们认识它吗?它叫椭圆形。二、通过比较,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1、你们的桌子上就有圆形、椭圆形,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相同地方?(让幼儿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分析:开始,我的提问是圆形和椭
本文标题: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通用10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62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