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_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精选4篇】
1/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_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_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第一篇】这是大班上学期的一节科学活动。科学活动一直是幼儿很喜欢的课程,因为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验证猜测,得到答案。我班幼儿在之前的活动中已经累积了相关的沉浮知识,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上加强难度,通过操作,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沉与浮,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和重量可以改变沉浮的状态。1.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2.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3.初步尝试实验的一般过程。重点: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难度: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1.教师用具:装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积木、石2/9子、弹珠、盛满水的大水盆、活动记录表2.幼儿学具:盛满水的大水盆、装水的瓶子、橡皮泥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题1.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说一说材料的名称和摸上去的感觉。2.提问:这些材料放在水中会怎样?3.进行猜测记录。二、验证猜测1.教师根据幼儿的大胆猜测与幼儿一同验证结果。2.记录实验结果,与猜测的进行比较。3.与幼儿一同观察记录表“沉下去”和“浮上来”,并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入水底。三、幼儿探索,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方法1.选择两个典型的物体,尝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2.幼儿探索:①让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改变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弹珠、石子,认识悬浮)②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从而改变浮力大小)3.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都可以让物体的沉浮发生变化。四、活动延伸3/9教师:刚才我们对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进行了改变,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们可以用哪种方法成功改变它们的沉浮状态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同试试看吧!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第二篇】不同的物体在水里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有些是上浮而有些是下沉的,下面这节课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大家了解下物体的沉浮现象,从而培养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一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2、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助能力。活动重、难点:1、重点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2、难点学习记录实验结果。二1、各种操作材料:大水盆、纸、木块、金属、石子、海绵、塑料、乒乓球、树叶、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2、记录材料:标有上下标记的记录卡、记号笔。三1、猜测活动(指导语: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4/9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2、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3、认识活动(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4、记录活动(指导语:哪些东西会下沉?哪些东西会上浮请你用沉与浮的标记记录下来,并出示记录表。)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5、分类活动(指导语:请你把沉与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两个篮子里。)分类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6、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7、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并说说它们沉、浮的原因。)在5/9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第三篇】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一)创设情景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二)幼儿尝试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幼儿尝试,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6/9教师总结: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三)幼儿尝试1、教师提出尝试: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等。)2、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3、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四)实验1、教师提出尝试: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2、幼儿试验,得出结论: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3、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五)幼儿尝试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7/9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3、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六)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第四篇】1、了解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会记录实验结果。8/9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3、通过自主实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沉浮的乐趣。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水、毛巾、铅笔、记录卡、木头、塑料、泡沫、玻璃、金属、石头教学过程:师: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记录卡,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提醒幼儿记录的方法。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铅笔到记录卡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温馨提示:9/9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4、表达与交流请个别组幼儿汇报、分享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将幼儿做的记录卡作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物体“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本文标题: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沉与浮_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64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