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4年科学教案教科版_科学教案种子发芽(4篇)
1/142024年科学教案教科版_科学教案种子发芽(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2024年科学教案教科版_科学教案种子发芽(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科学教案教科版科学教案种子发芽【第一篇】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2/14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同学记录全班交流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学生自己预测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交流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学生实验学生交流1、认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3/14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2、塑料塑料的用途塑料的性质新材料科学教案教科版科学教案种子发芽【第二篇】(一)认清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二)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义。(三)理解文中例证法及其作用第一课时1.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画“晓阳辐射新学光”和“超弦生万象”。2.课前热身1介绍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1977)、伽利略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等。20xx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4/14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向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2借助课文注释理解部分词语潜意识婵娟共鸣依赖奠定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科学家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发展。2四边互动互动1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话,通过理解,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的事物。互动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明确: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5/14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互动3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互动4再次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第二部分(2-10)具体论证论点。第三部分(11-12)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4.达标反馈(1)简要说说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是一致的?(2)细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①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②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6/145.延伸拓展1)链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找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事例。(例如:“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杂技、魔术、戏法里有许许多多物理、化学、心理学的学问。)2)实践探索查找各种资料,收集古今中外的涉及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神话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6.板书设计科学与艺术李政道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科学与艺术共同目标:追求真理的普遍性7.资料下载自1987年以来,中科院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的国际会议都邀请画家按照会议的主题作画。作者中有李可染、吴作人、黄胄、华君武、常莎娜等艺术大师,也有鲁晓波这样的后起之秀。这些作品既给予科学家艺术欣赏,又触发他们的思想火花,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赞扬。我想,现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他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7/14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码?他们很可能是确实不可分的。如果是这样,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第二课时1.情境导入讲讲我国古代的人们面对冰清玉洁的月亮表面的蒙蒙黑影编出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实例。2.课前热身(1)请一个同学说出::《科学与艺术》这文章的中心论点。3.合作探究四边互动互动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自选文中一部分,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问题1: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问题2: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问题3: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它们的关系。问题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8/14切相联的”表现互动2班级交流明确1:强调艺术的创造力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地情感。理解: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理解:“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明确2: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理解: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科学的普遍性: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理解: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明确3: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9/14性,植根于整个人类。理解: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科学的普遍性根植的范围要大于艺术家所追求的。明确4: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表现: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互动3议一议本文运用的例证法及其作用。明确: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宋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互动4播放歌曲《水调歌头》4.达标反馈:科学与艺术王禹民10/14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当题作画。绘画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李可染先生为表述“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这个当代物理学的主题,画了两头公牛角斗的场面,题为《对撞生新态》,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吴作人先生为“二维强关电子联系统”而作的《无尽无极》的画,即像阴阳鱼,又像两颗彗星,且只有两笔,简洁而对称。我们的老艺术家懂得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这也说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自然科学研究本质及其最高使命,是从纷纭杂陈的一团混乱中整理出贯穿于其中的不变规律和井然秩序。与此相仿佛,艺术创作活动的本质和最高使命也是从万千现象的零乱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两三百年来,英国水彩画家所关注的是光与暗的关系,是河流、山脉、树丛和海浪的运动,以及云彩的形成和变幻。康斯太布尔的组画《英格兰风景画》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景色。而在透纳和法国画家柯特曼的笔下,海洋呈现出一种永远在作不停的颠簸的运动。无独有偶。透纳的同乡和同时代人、植物学家布朗,于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到浮在水里的菌类孢子在作不停的运动。孢子越小,运动越剧烈。后来人们把这种骚动称为布朗运动。11/14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参与了相关研究,并进而揭示了分子运动的奥秘。那么,“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可以说布朗所描绘的运动是一幅数理科学的风景画;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数学和物理概念。透纳所描绘的运动则是一幅艺术的风景画;使用的语言是色彩和线条。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布朗运动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欣赏它的壮丽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透纳运动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惊叹它的雄伟同样要肉眼心眼并用。科学风景画是抽象思维的结晶;艺术风景画是形象思维的结晶。两者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神经进行交流、合作和互补。一个完整和谐、全面的人,应该同时能欣赏、赞叹并创作出这两种类型的风景画。热爱科学,同时也热爱艺术,才是完美人性的表现。科学教案教科版科学教案种子发芽【第三篇】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有关磁铁的直接经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2、了解磁铁能透过纸板、木板、玻璃板来吸引铁或铁制品的现象。3、能够手眼协调地做磁力游戏。12/141、教具:磁铁、磁性物品、铁制品与非铁制品、黑板二块。2、学具:人手一块磁铁、每桌一篮物品、小精灵胸牌人手1个、玩具若干、小毛巾、沙等3、场景:布置神秘王国(一)以小精灵到神秘王国引题小精灵律动进场(二)小精灵到神秘王国探秘:1、神秘王国到了,小精灵玩一玩,试一试,什么玩具最好玩;2、小精灵自由分组进入神秘王国探秘:①小动物比赛②小蛇跳舞③钓鱼④分类盒:牙签、大头针等3、组织小精灵入座,进行提问:(小树叶音乐)师:到了神秘王国,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4、小结。(三)介绍磁铁的特性:“磁铁宝宝”介绍自己的特性:我是铁,但我有磁性,能吸铁和铁制品,所以我也叫吸铁石。(四)幼儿分组动手操作、交流,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13/14(五)教师提问,巩固对磁铁的认识。1、磁铁还有个名字叫什么?2、磁铁能吸木珠吗?铁杯吗?3、磁铁能将铁钉、牙签分开吗?4、缝衣针掉在地上了,什么办法能找到它?5、塑料球、皮球、铁球,用什么方法区别铁球?6、磁铁能吸到什么?(六)活动评价:师生共同评选最佳小精灵队,发奖杯。科学教案教科版科学教案种子发芽【第四篇】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本文标题:2024年科学教案教科版_科学教案种子发芽(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65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