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4年八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及板书设计5篇
1/152024年八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及板书设计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八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及板书设计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八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及板书设计【第一篇】1.理解本文难词难句,掌握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体会部分虚词的一词多义。2.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3.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4.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2课时1.指名度阅读提示,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画书下注解①了解欧阳修。第1课时(一)第一段释义讲解1.学生逐句翻译,从“环滁皆山也——醉翁亭也”,教师点拨。2/15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明确:写醉翁亭的周围环境,引入醉翁亭。3.周围环境是怎样的?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个镜头的角度是什么?明确:鸟瞰镜头,从上空看到的滁州城全景——四面环山。环滁皆山4.接着镜头还是全景吗?(否,移向局部)写什么?明确:西南诸峰尤其指出琅玡山5.接下来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还是鸟瞰吗?为什么?明确:酿泉醉翁亭作者与亭周环境的相对位置是身在山中。“泻”“临于泉上”角度应该是仰望。6.这些景观中谁是主景?明确:醉翁亭小结:本段主要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二)第二段释义讲解1.学生默读2.提问:学生边回答边翻译①朝暮之景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②四时之景的特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见33/15③“乐亦无穷”的原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3.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之景时抓住什么来写?明确:写早晚抓住“明”“晦”的特点,写四季抓住春花、夏木、秋风霜、冬水石等景物来写,更富表现力。(三)第三段释义讲解1.学生逐句翻译,教师点拨。2.本段共四句话,一句话是一幅图画,给每幅图起名字。明确: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3.滁人游图中共写了哪几种人?太守宴图中有哪些佳肴?众宾靠什么欢?太守醉图中,太守的神态怎样?(四)第四段释义讲解1.学生逐句翻译,教师点拨。2.宴饮结束就要“归”3.本段点出了三种“乐”,分别是什么?这些乐中谁的乐境界最高?为什么?明确: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禽鸟只知道自然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在人去山空后才乐;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太守既能与民同醉同乐,又能在醉后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这些人和事。此句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衬托: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4/15乐。4.太守一词全文出现了九次,直到最后才道出它是谁,揭开谜底。5.纵观全文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包含哪些方面?梦游醉翁亭欧阳修路线:车站──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梦幻之旅: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练习:景点介绍八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及板书设计【第二篇】l.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1.引时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3.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音。5/15本文的语言代美,适于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语气、语调,再现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主旨的理解,要通过找关键句,分析作者情感脉络来完成。l.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本文婉转化美的语言特点,欣赏作者构造的优美意境,这一学习重点,主要在反复诵读中感悟。2.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醉”是表象,写“乐”是实质,以“醉”写“乐”的用意,是学习的难点,教师作适当分析后领会。3.欧阳修的“山水之乐”,为什么不是他消沉堕落的表现,而是他旷达情怀,积极的“与民同乐”的思想的体现?这一疑点需要教师联系作者写作背景,作此补充介绍,分析来解决。1课时。录音机,投影仪1.学生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自学文章,读懂文意。2.教师介绍“而”“也”在文中的作用,它们在表达语气,情感方面的几种情形,指导诵读,体会意境。3.教师设计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消除“疑点”。了解文章,感受精美的语言,感悟优美的意境,理解文章主旨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北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6/15恨,被贬滁州。这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他虽被贬滴,却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字,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间,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他始终是清醒而自豪的。1.由对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介语,引入课文。2.学生自学课文,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疑难字、词、句提出来,同学讨论,明确。3.指导诵读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挚全。“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1开头一段介绍了醉翁亭,它包含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后一层介绍,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这句话。(答案:(l)开头一句话含两个层次:前一层次介绍醉翁亭的环境美;后一层次介绍醉翁亭的得名,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中间两段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写,先用“”一词领起,后用“”总收一笔。第二层写,先用“”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了、、7/15和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这句话。(答案:2中间两段描写醉翁亭的游乐,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乐,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收一笔。第二层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路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太守醉”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句话。)3结尾部分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第二层写,这两层中间用“”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结尾部分用“”这句话,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答案:3结尾部分也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宴会散、宾客归、禽鸟乐的情景:第二层写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结尾部分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解释“醉翁”及“醉”的意义时转入对写山水之爱,点出“乐”字。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仍点“乐”字。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仍与“乐”有8/15关。第四段写宴罢归去情形,并点出作者名姓,仍点到“乐”而“乐”中又嵌入两上“不知”暗示作者心曲。由此纵观全文,“乐”字贯穿全始终,“乐”是全“文眼”,主旨之所在。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写景和抒情相结合,文字简练而生动句式错落有致。文中“山水之乐”不能看作是作者消沉堕落的表现。因为,本文描摹山水,抒写游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沉沦表现,实质上,作者笔下如此美妙的胜景,抒发的自得其乐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胜景、享乐折射出来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绩,是积极从政的结果,是“与民同乐”的积极思想。略八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及板书设计【第三篇】知识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重要虚词的用法。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9/15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德育目标:理解文中所表现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太守之乐”乐什么?同学们,漫步小石潭,体验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抑郁忧伤;登岳阳楼,感悟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今天让我们再次登上醉翁亭,一起去品味欧阳修“醉翁之意“的旷达胸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1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2有不理解的地方么?如果有,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想问地问题提出来?3文中哪一个字贯穿全文,并揭示全文的主旨?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与民同乐。《醉翁亭记》是1写景抒情的美文佳作。那么究竟它有那些美点。让我们运用在前面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再次品读,发挥合作探究的能力,表达出自己对文章10/15的领悟,用“《醉翁亭记》之美,美在——”的句式开头说一段话。学生分小组研读、讨论、回答。最后小结。美在语言。1语言凝练、含蓄。2骈散结合,相映成趣。3注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也”、“而”把诗一样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回环反复,一唱三叹。美在意境。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连缀各幅画面。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动静对比之美。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相谐。1我们还学过和这散文写作背景、内容相类似的文章么?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了么?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学生思考、探究作答。类似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共同点:寄情山水,旷达情怀。人生启示:苦难是人生的最好试金石。磨难,人生的一种财富。挫折是一把双刃剑。人生要有所得,必须有所失。的确如此,文天祥为了丹心报国,甘愿把生命放弃。欧阳修官场失意,却造就了不朽的美文佳作。欧阳修、范仲淹、苏轼、韩愈,他们奉献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久价值的杰出文学作品,而是一种思11/15想和精神,他们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真正打动人的是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1我们可爱的家乡也是风景迷人,请你发现家乡的美,来表达一种美好的心声。(不少于300字)2真情感悟:以我们拓展延伸的话题为主,写1读后感言。要求:从二个题中任选选一个来作。本文是写景美文,根据课标理念,把课文设计为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悟意境美,探究语言美,训练学生阅读基本方法;把课文作为靶子,诱导探究研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把课文作为引子,导引学生步入文学殿堂。八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及板书设计【第四篇】“梦游”醉翁亭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注重对景物的细致描写3、.写作训练重难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写作教具:投影仪、图片、录音机、磁带、送话器板书并介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庆历六年也即公元1046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主张,被贬到今安徽省滁县做了一名“迁客”,那时期,他游览了风景秀美的“醉翁亭”,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醉翁亭记》,斗转星移,几千年后,现12/15在的醉翁亭还“健在”吗?它的面容又如何呢?今天,我们终于同“梦幻旅游公司”联系好了,在公司导游先生和导游小姐的带领下,一同去欣赏“醉翁亭”的美丽风光。在以上板书“醉翁亭”前加“梦游”二字,构成本文的教学主题:“梦游醉翁亭”。1、播放伴音:火车进站的声音,由弱到
本文标题:2024年八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案及板书设计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66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