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长津湖》电影观后感【范例8篇】
1/17《长津湖》电影观后感【范例8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长津湖》电影观后感【范例8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长津湖》电影观后感【第一篇】电影《长津湖》观后感范文(1)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朝鲜零下四十度寒冬,长津湖战役打响。我军战士为了赶时间,来不及换上厚棉衣,仅穿着从南方带来的薄棉衣,在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的长津湖,与装备齐全的美军精锐“北极熊团”展开激战,胜算渺茫...志愿军徒步前进,没有后勤补给,只好吃能硌掉牙的硬土豆为食,硬吞雪块解渴。在水门桥,“敢死队”用血肉之躯炸毁生死桥;在长津湖畔,百名战士化作晶莹的冰雕,到死枪口仍朝着美军方向……在志愿军的顽强斗争下,美军防线被捅得七零八落,自视160年没打过败仗的美军节节退败,从鸭绿江边一路被打回到“三八线”。在清川江,西线志愿军彻底粉碎了美军“在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可笑图谋。战士们誓死保卫的不仅是长津湖一战,更是从此可以挺直的中国脊梁,是可以高呼的“中国万岁”!影片中七连连长伍千里说;“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2/17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他离家时的黎明,预示着朝阳即将来到。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铭记这段历史。“如今这盛世,如您所愿”,是的,我们伟大的祖国如今繁荣昌盛。这部电影可以让更多人记住那些为后辈牺牲自己的先烈们,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信念的力量,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影片中每个活生生的角色,都象征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屈的灵魂。习总书记强调,要在新时代继续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所以,在今年国庆节,观看这样一部电影,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长津湖》电影观后感【第二篇】观看时,我的双眼在顷刻间不知不觉地湿润了——这许多鲜活的生命与灵魂,为什么会无怨无悔地把自己奉献给异国的灾难?这种高尚又伟大的情怀,到底从何而来?“是的,中国与朝鲜是朋友啊!唇亡齿寒——朝鲜没了,新中国能长久吗?”爸爸笑着答道,看着五岁的我的好奇的眼睛。现在一想,一定是爱国的精神在支撑着烈士们奋勇杀敌。他们是真的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啊!1950年,中国第九兵团初入朝鲜。当这些英勇的战士们3/17正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中时,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消息又一次传入了他们的耳边。这些为我们挡风遮雨的烈士们,在当时,到底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步入异国他乡的呢?我想不明白。但是,任何人都清楚,他们如此奋勇、如此拼命地战斗,是为了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着寒冷,端着步枪,在凛冽的寒风中,甘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的。这种极其伟大和乐观的精神,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全部来自于烈士们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于大家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望。爱国。是的,就是这两个伟大却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这些战士们的心中扎了根。当那许多无名的烈士们,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当那许多无名的英雄们在雪地里冻僵时,正是这两个简单的字在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发扬壮大的时刻。爱国情怀支撑着他们已近奄奄一息的躯体,一次又一次地击败美国的王牌军团,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无人可及的胜利。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样应当好好学习,奋勇拼搏,才能够对得起_年前逝去的烈士们的生命和鲜血。中华民族的崛起,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任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的,我们一定要如饥似渴地学,吃苦耐劳地做,才会使自己强大,才会使我们祖国的未来强大。身为学生的我们,其实也可以做到“精忠报国”。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算是在为祖国分担。未来的中国,就一定会强大!4/1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寄托在了我们的身上。你,准备好为它而奋斗了吗?仗是为了让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时代。《长津湖》电影观后感【第三篇】英烈,需要铭记!飞机在天空中轰鸣、盘旋,但是那时的飞机不同于如今的飞机可以寄托孩子们的童年。蓝天白云间,一架架飞机掠过长空,发动机的轰鸣声成了危险降临的信号,朝鲜半岛上数以千计的奔跑、呼喊,寻找掩体、拯救战友。炮弹一一落下,鲜血、残肢在朝鲜半岛的土地上零落成泥。在这片土地上人民志愿军战士们所经历的已然不能用凄风苦雨来形容了。电影中张涵予饰演的宋时轮说了这样一句话,大意是我们不仅与人斗,还要与天斗。冰天雪地里,战士们缺衣少食。他们身穿单薄的棉衣,吃着硌掉牙的土豆,他们甚至没有一日三餐,他们饿着肚子,冻着身体,只为突破封锁,护送电台与译电员。他们为的是能够及时传递消息,所以不惜以命搏命,在敌人侦察机眼皮子底下“装死”隐蔽,也是在这一刻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失去了他的朋友:一个比他小两个月的19岁少年。五百里战死了,五千里还在,伍万里也应征入伍了,一个普通百姓家的三个儿子都在战争的硝烟中笑过、哭过、成长了。那是一种深刻的恨与痛,它会撕扯灵魂,催人长大。就像5/17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战士所说的那样,勇士与阵地同在,英雄和日月同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平,需要珍惜!朝鲜半岛的青山绿水无疑是承载了许多不幸的,但是它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的正义之血,终将开出最艳丽的花朵。和平,在今天看来是一件平常事,我们生活在没有硝烟的时代,我们无法切实地感受坚船利炮,我们也无法想象当轰炸机盘旋在头顶上时是勇气先来还是恐惧先行。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我们已经成立了新中国,为什么还要在异国他乡抛头颅洒热血?二战已经结束,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在回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相信大家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195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中华民族建国后的第二年,我们期盼的和平到来了,人民得到了解放,我们祈盼的人人平等的时代到来了,大家欢欣雀跃!然而此时的国际形势却是不容乐观。杜鲁门,斯大林美苏争霸的局面已然形成。此时的朝鲜半岛也是一分为二,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分为了亲美的南韩,和亲共的北朝鲜。所以从国际形势来看我们和朝鲜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这也要求我们互帮互助。在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半岛,他们带着信仰,英勇的奔向朝鲜战场!朝鲜半岛与我国接壤,在地理位置6/17上可以说是唇亡齿寒,对于公然插手朝鲜战场的行为,不战便是屈辱!历史,需要缅怀!战争,在1950年10月25日拉开了序幕。这一天也成为了我国纪念日。战争,总是无情的,热武器时代,以血肉之躯抵挡枪林弹雨。战争,总是残酷的,炮火连天中,以肉体凡胎创造胜利神话。战争,也是有情的,艰难困苦中,以不屈灵魂凝练民族之魂。战争,也是动人的,凄风苦雨里,以顽强意志雕刻不朽丰碑。《长津湖》电影观后感【第四篇】长津湖之战,中国军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血性和精气神,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股“不可辱”的力量。近日,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正在热映,再现了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慷慨赴朝,与武装到牙齿的敌方王牌之师血战到底的英雄史诗。9月30日也正值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有观众感言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走进影院,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特别有意义!”这样的心声颇7/17具代表意义,《长津湖》上映首日总票房破亿,仅仅用时5时12分19秒。从对英雄的感动,到观影的行动,无数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英雄,通过大银幕回首那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史诗。不管站在哪个年代俯瞰,也无论从哪个方面论证,抗美援朝这一立国之战都注定是彪炳青史的。要论及这场战争的几个标志性战场——“上甘岭”“松骨峰”“长津湖”,恐怕国人最有印象的当属上甘岭,这是源于电影《上甘岭》的经典魅力,而“松骨峰”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不朽名篇的故事诞生地。相较之下,“长津湖”更在历史深处,不为更多人所知。引领时代风气之先,一定要把镜头对准为这个国家舍生忘死和流血牺牲的英雄。电影《长津湖》的适时出现,弥补了之前的空白和遗憾。值得肯定的是,电影《长津湖》站在了当下的审美坐标,输出着具有时代性的故事样态和创新性的艺术表达。对于青年观众来说,这样的《长津湖》,既可“破圈”,也可“破防”。能战方能止战,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长津湖》以此来立意,并用剧中领袖所说的“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的台词来予以升华。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从来就没有改变,铸剑为犁仍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很多大国的和平崛起,都是从一场抵抗侵略的战争开始的。《长津湖》把这番宏观语境细致地落在七连的志愿军战士身上:连长伍千里是战友们最可靠的主心骨,弟弟伍万里是从8/17孩子蜕变而来的战士,火力排排长余从戎是大家的“开心果”,三营营长谈子为是“打不死的英雄”,炮排排长“雷公”是七连志愿军战士的“爹”……而贯穿全片的战士们的信念,则是狂蹬了十几个小时自行车“压线”归队的指导员梅生所说的,“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这不正是这场立国之战所蕴藏的朴素道理吗?一部战争电影,说到底是关于人的艺术。《长津湖》的两场夜战占据了极大篇幅,打造出绝不灌水的三小时电影时长。在此之外,“人”亦是我们要关注的要素。《长津湖》对这一场史诗级战争较量的呈现,并非靠单纯的时光轴推进,而是借助故事延伸对七连志愿军战士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方式进行内在支撑,使其成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英雄人物”。在奔赴战场的火车上,一场报出自己的姓名和编号的七连入连仪式,彰显出英雄精神传承与七连“打不垮更打不死”的战魂。在各大社交网络刷屏的《长津湖》电影海报,战士们卧倒在冰天雪地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这是有史实可循的。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之战,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中,1081高地上的志愿军官兵坚守阵地,全连以俯卧战壕的战斗姿势牺牲,成为一尊尊巍然屹立的冰雕。这种战斗姿态,体现的正是一个伟大民族“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热血壮志。这么一股子精气神,正是志愿军战士以“钢少气多”战胜敌人的“钢多气少”的胜利9/17之道。再看电影《长津湖》,它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观照当下——当初我们没有制空权,多少战友牺牲于敌机的轰炸之下,再看今天,珠海航展的大国重器频繁亮相;电影里,“雷公”牺牲前说“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现实中,今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通过历史与当下的对望,我们更能体悟到先辈的伟大精神,为捍卫祖国的安全和平、人民的幸福安康矢志奋斗。《长津湖》电影观后感【第五篇】国庆假期,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长津湖。电影讲的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抗美援朝。此时电影院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我和妈妈直接被观众“挤”到了角落里的座位上,看来,这部电影很受欢迎。现在来比一比美国军队和志愿军军队。当时,美国的钢产量是中国的140倍,美国的`战斗机密密麻麻地在空中飞行,像一排排巨型的大雁,让人看了胆战心惊。坦克就很霸道了,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横冲直撞,像一个个庞大的推土机。这么厉害的武器最终却输给了武器落后只有小米加步枪和几十门大炮的中国志愿军。电影中有不少让我感动的画面。比如,战士们为了躲避美国的飞机,躺在死人堆中装死人,不料美国的战斗机在空中几个来回找不到一个活人,竟然打赌比谁射击的死人多,这下子10/17可牺牲了不少战士,真是令人又气又恨。还有战士们被冻成了“冰雕”,在雪地里一动不动。他们的脸上、眉毛上、帽檐上都是冰雪,直到生命结束的时候都依然保持着战斗姿势。这部电影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感动、震撼人心。电影长津湖真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好电影《长津湖》电影观后感【第六篇】国庆档《长津湖》电影真的是太好看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雄壮的歌声响起,谢长平老人就会思绪万千。抗美援朝纪念馆原馆员谢长平是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如今已87岁高龄。多年来,老人总是习惯来到鸭绿江边,凝望对岸。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始建于1958年,1990年10月移地扩建,1993年7月新馆落成。1950年10月,作为文艺兵,谢长平随部队在鸭绿江边乘趸船进入朝鲜,开启出国作战的征程。谢长平回忆,5次战役以后,他们的演
本文标题:《长津湖》电影观后感【范例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0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