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全技术基础知识一、机械、设备安全技术(一)机械安全的共性问题机械对人体的伤害是由于机械的动能和势能产生的。机械对人体造成的直接伤害主有:夹伤,撞伤,切、擦伤,轧伤,卷入伤害,飞出物伤害等。预防机械伤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设计实现本质安全和安装安全防护装置。1.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在设计控制装置及操作装置时,应遵守如下要求:位置正确,类型合适,避免无意启动,方向合理(部件的运动方向与机械整体的运动相协调),具有明显的识别特性(大小、颜色感觉等)。设计应该保证机械发生故障时不出危险,如操作限制开关、预设制动装置、限电开关等。设计者应考虑到在对机器进行维护和清理时的操作安全问题。在进行常规的调试、上油等工作时,机器的安全装置及其部件不应该被分离或拆除。为此,需要有隔离窗、连锁安全装置。应该对重要的部件设置维护窗口,而对危险的部件进行隔离。对于不易接近的部件,应该设计为自动润滑装置。为防止机器的无意启动,应设计有自动的断开装置。在车间中,合理的机器布局形式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安全的布局要考虑如下因素:(1)空间:便于操作、管理、维护、调试和清理;(2)照明:包括工作场所的通用照明(自然光及人工照明,但要防止眩目)和为操作机器而特需的照明;(3)管、线布置:不要妨碍在机器附近的安全出入,避免磕绊;(4)维护时的出入安全。2.安全防护装置当未能实现本质安全时,必须安装防护装置。在机器正常运转时不需要进入危险区域的倩况下,可依次考虑安装防止接触机器危险部件的固定安全装置、阻止身体靠近危险区域的隔离装置以及在操作进行到危险点之前使机器自动停止的跳闸装置。在机器正常运转时需要进入危险区域的情况下,可依次考虑安装连锁装置、自动安全装置(用于低速机器,把任何暴露于危险中的人体部分从危险区域中移开)、跳闸装置。(二)特种机械安全1.起重机械有关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原理对于起重机械都适用,这些基本原理有: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该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陷。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证其完整性。应使用正确设备。(1)主要危害类型1)翻倒: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2)超载: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等;3)碰撞: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相撞;4)基础损坏:设备置放在坑或下水道的上方,支撑架未能伸展,未能支撑于牢固的地面;5)操作失误:由于视界限制、技能培训不足等造成;6)负载失落:负载从吊轨或吊索上脱落。(2)危害的消除为了防止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应注意以下事项。1)识别与测试:所有起重机必须经过测试,而厂商需要给出对每一项测试结果的签字证明。测试结果应与使用说明相符,其中必须清楚地注明安全工作载荷。起重机不允许在超过额定载荷的工况下工作。2)维护:起重机应该进行例行检查,任何缺陷均需立即修复。检查的记录应予以保留。3)安全措施:为使起重机安全运行,需要考虑如下一系列安全措施。①载荷显示,有两种类型:a.载荷―半径显示器;b.可提供声音及视觉显示警告的自动安全载荷显示器。②控制:应是“傻瓜”类型的并有明显标志;③限位器:为了防止钓钩、滑轮组超出行程范围,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限位装置;④出入:应该为操作员提供安全的出入条件,这种出入条件在维护、测试及应急时也应具备;⑤操作位置:应该相对于吊钩及载荷有良好的视线,而且便于控制操作;⑥乘员:在没有批准时,不允许有外人进入操作室,而且禁止在吊臂上有人;⑦吊臂:吊环、吊索、缆线、螺栓及钩链等都要经过检测,必须是无损的而且安装适当,有明显的标志和安全的工作负载,并且使用适当(不要在有尖、角处或者不正常的角度下使用)。4)操作区:邻近作业区的危害,包括上方电缆及裸露的动力设施都应该进行识别,将其移开或者加以安全保护。起重机要有牢固的支撑,对于新安装的起重机,其支撑所需要的尺度及强度都应该明确。要检测是否有与其他起重机或建筑物相撞的可能性。5)操作人员训练:起重机的操作人员及加载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健康的能适应工作强度要求的人员。作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3.传送设备最常用的传送设备有胶带输送机、滚轴和齿轮传送装置。(1)可能出现的伤害1)夹钳:肢体被夹入运动的装置中;2)擦伤: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3)卷入伤害: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带子之中;4)撞击伤害:不正确的操作或者物料高空坠落造成的伤害。(2)危害的消除1)带式传送设备:夹伤最易产生在传送带及传动轮的结合部位,传动轮是最主要的危险部位,因此,要求对其封闭,或者设有安全装置。在皮带转向、加料及设有导向轮的地点,也有导致夹伤的风险,因此,也应采取类似的安全措施。在传输带上,也可以使用全封闭或用绊网来切断原料供应这类形式的安全装置。对于长的传送带,在适当的位置,应设置安全通道;2)滚轴传输:滚轴可以是有动力的,也可以是无动力的。对于动力驱动形式,在动力驱动轴处要有安全装置。在传送带上方需要通道时,应提供专门的通道设施;3)齿轮传输:任何时候都要求有安全装置,只有在驱动器锁定时,才能进行保养和维修。(三)登高装置主要的登高装置有: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通用的或塔式的),品笼、吊椅,升降工作平台,动力工作平台。引发登高作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登高装置自身结构方面的设计缺陷;(2)支撑基础下沉或毁坏;(3)不恰当地选择了不够安全的作业方法;(4)悬挂系统结构失效;(5)因承载超重而使结构损坏;(6)因安装、检查、维护不当而造成结构失效;(7)因为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效;(8)所选设施的高度及臂长不能满足要求而超限使用;(9)由于使用错误或者理解错误而造成的不稳;(10)负载爬高;(11)攀登方式不对或脚上穿着物不合适、不清洁造成跌落;(12)未经批准使用或更改作业设备;(13)与障碍物或建筑物碰撞;(14)电动、液压系统失效;(15)运动部件卡住。下面选择几种装置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其他有关装置的安全问题可查阅相关的标准规定。1.梯子(1)首先,考虑有没有更加稳定的其他代用方法,要考虑:工作的性质及持续的时间,作业高度,如何才能达到这一高度,在作业高度上需要何种装备及材料,作业的角度及立脚的空间以及梯子的类型及结构;(2)用肉眼检查梯子是否完好而且不滑;(3)在高度不及5米且需要用登高设备时,由一个人检查梯子顶部的防滑保障设施,由另一人检查梯子底部或腿的防滑措施;(4)要保证由梯子登上作业平台时或者到达作业点时,其踏脚板与作业点的高度相同,而梯子应至少高过这一点1米,除非有另外的扶手;(5)在每间隔9米时,应设有一个可供休息的立足点;(6)梯子正确的立足角,大致是75。(相当于水平及垂直长度的比例为1:4);(7)梯子竖框应当平衡,其上、下两方的支持应当合适;(8)梯子应定期检查,除了在标志处外,不应喷漆;(9)不能修复再使用的梯子应当销毁;(10)金属的(或木头已湿的)梯子导电,不应当置于或者拿到靠近动力线的地方。2.通用脚手架常用的脚手架有3种主要类型,其结构是由钢管或其他型材做成,这3种类型是:(1)独立扎起的脚手架,它是一个临时性的结构,与它所靠近的结构之间是独立的,如系于另一个结构也仅是为了增加其稳定性;(2)要依靠建筑物(通常是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来提供结构支撑的脚手架;(3)鸟笼状的脚手架,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空间较大,有一个单独的工作平台,通常是用于内部工作的。安装及使用时需注意的关键问题:(1)设计的机构要能保证其承载能力;(2)基础要能保证承担所加的载荷;(3)脚手架结构元件的质量及保养情况良好;(4)脚手架的安装是由有资格的人或者是在其主持下完成的,其安装与设计相一致、设计与要求的负载相一致,符合有关标准;(5)所有的工作平台应铺设完整的地板,在平台的边缘应有扶手、防护网或者其他防止坠落的保护措施,防止人员或物料从平台上落下;(6)提供合适的、安全的方法,使人员、物料等到达工作平台;(7)所有置于工作平台上的物料应安全堆放,且不能超载;(8)对于已完成的结构,未经允许不应改动;(9)对结构要有检查,首次是在建好之后,然后是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通常是周检,检查的详情应有记录并予以保存。3.升降工作平台(1)平台的结构一般来讲,此类设施由3部分组成:1)柱或塔:用来支持平台或箱体;2)平台:用来载人或设备;3)底盘:用来支持塔或者柱。(2)安装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安装、使用或拆卸设备;2)要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来检查、维护及保养设备;3)要有水平的、坚实的基础面,在有外支架时,在测试及使用前,外支架要伸开;4)只有经过认证的人员才能从事维修及调试工作;5)设备的安全工作载荷要清楚标明在操作人员容易看见的地方,不允许超载;6)仅当有足够空间时,才能启动升降索;7)作业平台四周应有防护栏,并提供适当的进出装置;8)只能因紧急情况而不是工作目的来使用应急系统;9)使用地面围栏,禁止未经批准人员进入作业区;10)要防止接触过顶动力线,为此要事先检查,并与其保持规定的距离。(四)电气设备1.电气事故的原因电气故障及停电的常见原因是:(1)绝缘损坏s(2)工作系统不合理;(3)电流保护器(保险丝、闸盒)不合理;(4)接地不合理;(5)粗心大意、自以为是;(6)仪器过热;(7)漏电;(8)接触不良;(9)接插件没有保护;(10)电路中,元件参数不对;(11)维护及测试不良。2.电气事故的防止措施注意下述要点,可以防止电气事故。(1)接地:使用金属的盒、管、架等提供一个与地相连的电极,并由有资格的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2)工作系统:在做电路及仪表工作时,要求断开开关并锁好,工作人员要亲自对仪表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处于“断开”状态。电路或仪表应由电工做,电工必须要求持证上岗,如果必须在通电的电路及仪表上作业时,要有严格的管制措施,一事一批准。要考虑使用橡皮或其他的非导电防护措施。为保证不直接参与工作的人员不暴露在这种风险之中,要使用围栏及警示牌。所有的工具及设备,都必须是绝缘的。(3)绝缘:在靠近电路的非绝缘部分工作时,要考虑绝缘问题。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应“断开”装置再工作。当这样做不可能时,可以使用各种永久或临时的绝缘体,如电缆套、橡皮套等。(4)保险丝:不同的保险丝会在不同的预先确定的电流下熔断,要选择适当的保险丝。(5)电闸:利用电磁原理,当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6)漏电保护器:当发生漏电或短路时切断电流。(7)电气操作人员上岗资格:只有经过适当培训并有适当经验的人员才能从事安装、维护、测试及检验电气电路及设备的工作。(8)静电:在粉尘及液体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电荷,大量积聚的电荷会产生电火花,电火花有引起粉尘、可燃蒸汽爆炸、燃烧的可能性。此外,在一些工作环境中,由于静电的吸附作用,破坏作业环境和工作情绪,使员工烦躁。预防静电的措施有:接地;不使用或安装产生静电的设备;作业人员穿防静电鞋等。3.选择电气工具的原则在选择及使用电气工具时,要记住如下要点:(1)替代选择:用气动工具替代电动工具、装备,同时注意气动工具也有自身的危险;(2)关闭电路及装置的闸门:要安全、可靠地做到这一点;(3)降压:对每一个电路,都要使用其可能的最低的电压;(4)电缆及插座保护:要保护电缆及插座不受外界及环境影响(如雨),这种影响有可能对电路及设备的完整性产生坏的作用;(5)插销及插座:类别及形式都应正确,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6)维护及测试:要由有资格的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来进行,维护和测试的记录及数据是评估电路及装置的性能、质量以及是否损坏的依据;(7)防止爆炸:在粉尘及可燃气体环境下,通常采用法规规定的防爆设备。(一)危险物质的分类、危险物质分为以下9类:(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人、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
本文标题:安全技术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