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等奖_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案【实用5篇】
1/14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等奖_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案【实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等奖_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案【实用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等奖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1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边读边想,这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3、交流自学情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交流:⑴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2/14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⑵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2、交流: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⑵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⑶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3/14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等奖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案【第二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与小组合作交流,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结合有关语句自读自悟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理清课文的前因后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教学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教学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2、你们都异口同声说是孙悟空,那么谈谈你们对孙悟空都有什么了解。3、谈到孙悟空你们真是滔滔不绝,那你们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4/14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2、小组合作讨论:石猴是怎样出世的?石猴又是怎样变成美猴王的?3、全班交流,了解主要内容,弄清事情前因后果。4、板书:石猴出世---探洞---美猴王三、精读课文,解读人物。1、看来大家已经了解了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那么石猴变成美猴王凭借的是什么呢?请大家细读课文,勾画相关的词句说明理由。2、抓住文中相关词句交流感悟石猴性格特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石猴---美猴王是因为石猴---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们只是阅读了它的第一回,这部长小说还有许多精彩之处,你们还知道《西游记》的其他的故事吗?说给大家听听好吗?五、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典小说语言的魅力,也深入认识了一个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孙悟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化身,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能跟大家说说吗?5/14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等奖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案【第三篇】1、《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电视剧、动画片可能人人看过好几遍,书看过吗?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能简单说说这部小说主要讲了什么?9(介绍作者、主要内容等)2、在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我们大家对《西游记》很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老师一起来读读原著,感受感受名著的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出示课题)1、下面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看能不能读通读顺,碰上不懂的地方可以跟同桌讨论。出示自学要求。2、交流自学情况:这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分哪几部分叙述?板书:出世──闯洞──拜王)是呀,《西游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很大的功劳你觉得应该归功于谁?(孙悟空)那这孙悟空到底是怎样的一只猴子呢?请同学读读课文,读了课文你觉得孙悟空是怎样的一只猴子?要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1、神奇:石猴的出世和生活。教学课文第一段。(出示:盖自开辟以来……朝游峰洞之中)体会神奇和小说语言的精炼。2、勇敢:石猴探洞。体会动词的作用。(出示:连呼三声……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谁最先跳出来,可见石猴是……?(勇6/14敢胆大)你还看出了什么?体会表示动作的词。(本领大,身手不凡、机智、灵巧、敏捷等)3、无私:水帘洞是个好地方,石猴却没有独占,能与众猴分享。石猴跳入没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指名读。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老师还特地从原文中找到写“水帘洞”的一段话,咱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翠藓堆蓝……浑然像个人家。)4、聪明: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只见……(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理解“拱伏无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1、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猴王出世的全过程,不知同学有何话说?(人物精神、语言魅力、神奇等方面)2、《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7/14焰山……)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咱们也可以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等奖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案【第四篇】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3、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4、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教学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教学步骤8/14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1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边读边想,这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情,作者讲述了哪几个部分?石猴诞生──独闯水帘洞──带领群猴入洞。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1、石猴的诞生:⑴石猴从哪里来?⑵想象一下他出世时的情景,再交流交流。2、水帘洞内是什么样的情景?3、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3、摘抄你喜欢的语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9/14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等奖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案【第五篇】1.认识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2.用精读、跳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3.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1.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课前互动: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师:这是谁?他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喜欢他吗?师:用一、两句话说说孙悟空。是呀,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形象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10/1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他的课文《猴王出世》,齐读课题。师:昨天,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预设一:圈画生字词,读熟课文。师:你是个细心的孩子,那这些词,你能读吗?请你带同学们一起读。预设二:结合注释读通课文。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大家一起读注释。预设三:根据提示预习。师:真是聪明的孩子,你找到其中的问题了吗?(出示提示)理清两个问题。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交流:1、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出来?师:简单的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了解了石猴的出生,你认为……2、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找到水源和安身之处,简单的说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跳进去,又能出来。)读到这里,这时候石猴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1/14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两个问题,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板书:出世、成王)师: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第一自然段。画出写石猴的句子。2.交流:哪一句写石猴?师:读这样的句子,你们仿佛看到什么?(一只怎样的石猴?)3.指导朗读:个别读。(快乐、自由、活蹦乱跳、顽皮、可爱、无忧无虑)4.师: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用了排比、对仗的修辞手法。)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个别读)5.再读读,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还有很多秘密。(都是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动词)请你在读读。有什么感受?你在读,什么感受?你也读。什么感受?(跳跃、有节奏、跳动)6.师:继续读,有什么新的发现?(四个字的排比句。)师:是随便排列的吗?(生:前面是动物,后面是人与人的关系。)7.师:往下读,更有意思了,你又发现了什么?12/14(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对仗句,也叫对偶,师生互对。读出诗一般的语言。8.师:谁能连起来读读?还要读得跳跃一点。读完三个字以后,还要吸一口气,这样就会读得好一点。9.读到这里,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呢?请写在第一自然段旁。1.师:在石猴成王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猴王。找到体现猴王形象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句子旁。2.交流: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师:我建议大家读读猴子的语言,谁再来读?师:男孩子读。2师:可以感受到什么?(很自信。好像无所不能,我进去,我就能出来,我就是个猴王了。)3你是怎么从猴子的语言中体会到这一点的?(要从“怎么写”的角度来引导和点拨学生。简单的重复、简短、感叹号)4对比体会。师:换一下,变成“我进去吧,
本文标题: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一等奖_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案【实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4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