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1/20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2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有关榕树的图片)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2/20长成树。我们今天学习的这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注意:“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3/20(3c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5、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不禁:不由自主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南国:指我国的南部。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应接不暇: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后来,多用来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看都看不过来。注意:“不禁”的“禁”读jīn;“颤动”中的“颤”读chàn,“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1、集体拼读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二、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提示:“天堂”本意是某些宗教教义中,认为正直的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泛指美好的生活环境。)2、作者和他的朋友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提示:两次)4/20三、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四、学习第一段(1-4)1、师:这四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作者去“鸟的天堂”的背景。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去“鸟的天堂”?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傍晚2、作者在这四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去“鸟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师:作者在这四段里,主要写了哪些事物?从这些景物描写,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黄昏景象?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太阳灿烂的红霞白茫茫的水平静的船优美的桨声——宁静的黄昏师:作者描写景物,既描写了它们的颜色,如:红霞、白水,又描写了它们的声音,如:桨声很有规律像是音乐,既有5/20静态描写,如:天边的红霞,又有动态描写,如:船在水面上移动,桨在水中划。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些动态的描写更令人觉得环境是多么的宁静。五、学习第二段(5-9)1、学生朗读5-9段2、师:作者在一个宁静的黄昏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第5-9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大榕树3、师:请把描写大榕树的有关句子划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4、作者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树叶:伸到水面上绿得可爱不留一点缝隙绿得耀眼树干:看不出主干枝干不可计数树枝:枝上生根有些树枝垂到水面树根: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木桩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特点:①大——只有一株,但枝干无数②茂盛——树叶不留一点缝隙③绿——绿得耀眼6、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大榕树的生命力。6/20注意: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形态:“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了树叶的什么特点?(提示:“簇”“堆”说明了树叶多和茂盛。)师:这一句中写树叶的颜色:“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绿得耀眼,说明了树叶的什么?(提示:说明了树的生命力旺盛。)7、师:这棵茂盛的大榕树,朋友说它是“鸟的天堂”,为什么呀?(提示: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窝。)师:那么,作者有没有见到鸟?师:作者是怎么写的?(提示: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8、师:这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经历。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部分的内容。(提示:这一次,作者见到了茂盛的大榕树,但是,只听到鸟扑翅的声音,没有见到一只鸟。)9、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是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提示:一定很失望。)7/20六、学习第三段(10-13)1、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体会鸟的天堂的情景。2、学生朗读10-13自然段,并思考: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②上一次,作者很失望:鸟的天堂竟然没有一只鸟。这一次,作者有没有看到鸟?3、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并板书: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早晨4、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见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鸟。现在,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归?作者有没有见到鸟?(提示:见到了。)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榕树,作者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写它很大,很茂盛,叶子很绿。我们看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主要写了什么?是树还是鸟?(提示:鸟。)5、请学生把文中有关鸟儿描写的句子划下来,给有关的动词加上着重句。6、学生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儿?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数量——热闹、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体形——大的、小的颜色——花的、黑的姿态——叫、飞、扑7、作者主要突出了鸟的什么特点?8/20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特点:多师: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准确地表明了这里鸟儿众多的特点,这个词是“应接不暇”。七、小结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傍晚,这时“鸟的天堂”很安静。作者着重写了鸟儿生活的大榕树。作者主要采用静态描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早晨,这时“鸟的天堂”很热闹。作者着重写了鸟儿欢腾的情景。作者主要采用动态描写。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二篇】1、自由选读。挑自认为最优美或最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2、同桌互读3、点评师:学会欣赏往往是进步的开始。1、选择角色,朗读展示。师:大榕树生机盎然,鸟儿们活力充沛,选择树还是鸟?”选择“树”的同学齐读(7、8段)选择“鸟儿”的同学齐读(12、13段)2、“树”、“鸟”分组对话。9/201)细读描写“树”、“鸟”的段落,找出描写各自特点的词写在黑板上,允许同桌讨论(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2)梳理已呈现的词语学生观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复词语。3)选用、串连词语做第一人称介绍。自由选择、组合准备——上讲台介绍“树”:......“鸟”:......(争锋相对)1、教师介入导向:“文中的树和鸟应该是什么关系?”2、变换角色朗读。(欣赏、体验)1)分角色朗读。2)谈体验“这次读下来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谈体验。师: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3、教师引读第13段。“现在允许我也吐露一下心声”......1、假如你是小画眉,此时会有什么感受?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样唱一唱。你可以像诗人那样读一读。你可以像画家那样画一画。10/20可以组合、合作完成。2、交流共享《画眉之歌》诗、画打油诗诗歌......结束语(师):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三篇】一、破题激趣,初识“天堂”美1、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呢?2、对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3、描写的是“什么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鸟的天堂吗?多媒体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让学生充分想象,如临其境。5、学生用语言描绘情境。6、质疑课题: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呢?二、自读自悟,感知“天堂”美1、读: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课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同桌互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读……要求11/20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想:这课文主要讲什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大榕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或段落中体会到的?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3、画:把反复读书后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三、研读体悟,感受“天堂”美1、质疑:同学们都自主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归类、筛选。2、合作学习: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大榕树怎么会成为鸟的天堂?为什么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不加引号?学生按小组进行再朗读,再感悟,寻找依据,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及时鼓励,随机引导点拨。3、全班交流:每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其他组员作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师生共同评价。4、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四、赏读课文,感受语言美12/201、练习读课文:选择你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段落标一标,读一读。2、交流: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精彩的段落读给同学听。课件出示学生读的句子:⑴关于榕树“大”:“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有许多根……”学生自由读,注意突出数量词,“许多株”“两株”“真是一株”,并播放录像,讲述其占地面积达20多亩,读出榕树之大。⑵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①学生自由读句子,注意读好“簇”“堆”“那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等词句,同时播放录像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这句话写出了榕树的旺盛生命力和色彩的美丽。)“簇”“堆”说明树叶的多和茂密。“那翠绿……”说明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表达作者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读出情,读出味儿来。13/20②教师小结:是啊,同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读起来也不一样,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都是可以的。③学生自由读,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⑶关于众鸟活动的场面:“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①某一学生读后,请其他学生说说读得怎么样。②教师指导读好“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本文标题: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5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