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_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5篇)
1/15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_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第一篇】1、在前后对比中感受野蔷薇的弱小,从而走进萨沙的内心——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可以保护更弱小的!2、在朗读中感受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并运用想象练说、补充内心活动等方式体会两个重点句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读课题。2、复习生字词语:(听写:雷声大作大雨如注芳香扑鼻娇嫩纤弱3、复习本课所讲故事的主要内容。过渡:那么萨沙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萨沙身上,走进萨沙,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二、精读课文学习活动一:品读对话走进人物内心自读提示:2/15自读第3-8小节,画出妈妈说的话。试着加上提示语,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1、自读对话,在想象揣摩中加提示语。2、细品母亲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1每个人指谁?也包括萨沙。2“都要”中读出什么?3读出母亲的语气。3、细品母亲的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将母亲的反问句读成陈述句,感受母亲对萨沙的教育:不仅是要保护弱小的人,更要争做强者,不甘弱小。4、给对话加上提示语5、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语气,想象人物内心。过渡:在萨沙眼里,谁才是最弱小的?学习活动二:前后对比,同情弱小自读提示: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两处描写野蔷薇的句子。想一想:野蔷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出示蔷薇花图片,欣赏2、文中是怎样描述这美丽胡野蔷薇花的?课件出示文字: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用朗读法感受野蔷薇的美丽。指导读好“一丛丛”“粉红3/15粉红”“芳香扑鼻”。3、幻灯动画: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朗读感受野蔷薇的娇嫩纤弱。过渡:俗话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意思就是人物的言行是受他的思想感情、性格决定的,那么萨沙在保护弱小方面又有着怎样的行动呢?学习活动三:聚焦动作,想象内心自读提示:默读第7自然段,画出表现萨沙动作的词语,想象萨沙做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完成填空。1、学生默读,完成2、现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萨沙?3、指导朗读,读出萨沙的自豪。4、面对莎萨的问话,想象母亲的回答过渡:瞧!我们不仅认识了萨沙,也明白了一个简单而又质朴的道理。三、学文悟理: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四、拓展延伸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一个弱小的人吗?你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4/15五、当堂检测:你是怎样帮助弱小者的?将经过写下来!六、作业超市(二选一):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在读写笔记上,勉励自己。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弟弟妹妹听。板书设计:22、我不是最弱小的保护弱小不甘弱小(加上提示语)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第二篇】1、检查预习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2、讲述故事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1、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2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请在书上把有关内容画出来)谁能把自学要求读一下?5/15(指名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要求学习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要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谁能读得又准又响亮?弱小旷地掀起几滴娇嫩纤弱托利亚1指名读,老师随时正音2这些词中的那些字音还要特别注意呢?“旷地”的“旷”读第三声3谁能把这些词读一读呢?指名读(随便指)4齐读两遍,好,最后我们连起来把这些词读两遍。5大家读的真好,现在我把拼音去掉,谁能读好它?(指名)6生字词学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讨论学习课文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重新出示自学要求)指名读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2、分自然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6/151、自由地朗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讨论:时间:假日地点:森林天气:闷热人物:一家人3、小结。1、“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2、“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1、钢笔描红。2、抄写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第三篇】《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7/15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并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对话。3、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揣摩萨沙和妈对话所包含的意思,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并有不甘于弱小的意识。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行动,获得启迪,有不甘于弱小并能主动保护弱小的意识。指导学生理解萨沙三次内心变化,层层引领学生“不甘于弱小自觉保护弱小”的情感思维发展。课件光盘、幻灯片3课时(1、3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来进行反义词对对子游戏活动。(如:高对矮、强大对弱小等。)对对子游戏,既是对学生三年级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查,又能唤起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调动他们参与本课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导入新课引出“强大”和“弱小”作情感铺垫,这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学得开心,积极性非常高。2、讨论: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人是强有力的,哪些人是弱8/15小的?(生答)你愿意当强有力的人还是愿意当弱小的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这样导入新课,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已经产生的情感参与学习,丰富学生对“强有力的人和弱小的人”的感知。看似还未正式进入新课内容,实质上已经在学习新知了,这是拉近了文本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距离。也为第二个问题奠定了不当弱小者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1、看课件,听故事,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板书人和物)看课件、听故事。这种既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形象生动的视频,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兴趣盎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读后交流人物和发生的故事,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为后文的系统感知课文服务,突出了年级段的训练重点。2、大声读课文1-2节,思考:读了课文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第四篇】教学1课文,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不分巨细,面面俱到。而要想使学生有本质上的进步,有实质性的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着力语言,突出重点。因为前者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后者突出了阅读教学的关键。基于此,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9/15一文时,我着力进行语言训练,力图突出以下重点:加强概括训练。教学课文第二节时,我主要进行了概括训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层次大意。首先进行逐句概括。明确:第一句讲森林非常美好。第二句写蔷薇丛中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第三句说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干什么。第四句写老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第五句讲萨沙一家在大雨中为保护弱小者而递让雨衣。其次进行整节概括:第二节记叙了萨沙一家在森林中游玩时,突然遇上大雨,他们挨个儿递让雨衣的事情。理解重点语句。大家知道,三四两节是写第一次对话。在指名学生朗读之后,我先引导学生划出关键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然后引导学生将此句默读三遍,仔细揣摩它的含义:所有人都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自觉保护弱小者。最后要求学生联系课文,说说大雨来临时,萨沙的父亲、母亲和姐姐是怎么做的。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弱小者,我们又是怎样做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这样,不仅让学生准确理解了这个重点句子,而且还让学生受到了应有的教育。比较句子语气。不难看出,第二次对话是在五六两节。教学时,我专门设置了一个练习,重点比较了以下两个句子。一是萨沙的反问: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二是妈妈的答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我先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比较:一是将前者与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进行比较。二是将后者与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进行比较。三是将前者与后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明确:10/15反问句语气强烈,具有独特的强调作用。体会萨沙言行。教学第三次对话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朝着掀起和盖在,体会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蔷薇花花瓣被冲,花儿低垂,是最最娇嫩纤弱的;萨沙的动作是有意识的行为,意在表明他也在保护弱小者。然后要求学生体会萨沙的语言: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三点:一是要体会出语言的反问语气。二是要体会出语言的含义: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三是要体会出萨沙天真、聪明和可爱的性格。利用插图想象。在总结课文时,我重点进行了想象训练。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指出插图上有些什么人物,他们正在干什么,主要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进行恰当想象:当萨沙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时,他的爸爸会说些什么,他的妈妈会说些什么,他的姐姐又会说些什么。当萨沙听到爸爸说之后他会说什么,听到妈妈说之后他会说什么,听到姐姐说之后他又会说什么。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虽不敢说我的教学设计有多高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着力语言、突出重点的思路肯定是正确的。因为这种思路可以加强语言训练,突出教学重点,增强语言基本功,强化语言表达,培养语言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11/15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第五篇】《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1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教学这文章时,宜以“我”为主线,一方面关注“我”的行为、言语,一方面关注“我”的心理、情感,借助读、议、说、写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并真正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美的乐趣。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这样说:“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的确,语文课应该追求简单,纯朴,老师要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地学。一、想想问问————与学生对话1、关于我(教师)①同学们认识我吗?(认识)②都知道我什么?(交流)12/152、关于“我”(萨沙)①大家认识这个“我”(萨沙)吗?②想知道些什么?(讨论)3、学生分组交流4、揭题:今天来学习1写萨沙的文章,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5、想想
本文标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_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6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