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精编5篇)
好文供参考!1/29《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1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教学重点: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培养诗歌鉴赏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诗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没有听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好文供参考!2/29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一般我们以为,生与死的距离,就足以隔开两个人了。但是,最可怕的距离,是两个人的心明明贴的很近,却不能在一起。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今天让我们走进《涉江采芙蓉》,共同感受诗中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忧伤。二、介绍文学常识1、《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文人作品,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之情。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2、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3、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一遍诗。2、听范读一遍,跟读一遍,教师做朗读指导。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3、下面来练习朗读,朗读时想象诗句的画面,感悟诗句的情感。好文供参考!3/29四、品读鉴赏逐句解读鉴赏诗歌,师生交流,讨论。1、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明确:“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A、分析芙蓉意象:芙蓉就是莲花。a、《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代表的是高洁的君子之风。b、李清照的《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荷花用来喻意境的静谧悠闲。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在很多情况下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B、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兰泽”、“芳草”往往和知己,君王联系在一起,用来表达美好的事物和情感。(2)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我们猜测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明确:描述了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3)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明确:“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对眼前美景充满爱恋。好文供参考!4/29(4)大家认为,这是一名男子,还是女子?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盛夏的江南水边,主人公驾着一条轻舟,慢慢摇着船桨,穿梭在荷叶中,去采那一朵莲花。这应该是一名女子。2、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1)这位主人公赠送的对象是谁?明确:远方的人。而且结合全文可以知道,是远方的那个爱人。(2)“远道”透露出什么信息?这个还能说是欢快吗?明确:所思之人不在身边。情感是思念的,是失落的。(3)之前作者为我们描绘的景象是什么景?可是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这叫什么艺术手法?明确:以乐景写哀情。在这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中,主人公手拿莲花,站在舟头,独自怀远,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4)从这两句看,我们能读出主人公的性别吗?明确:不能严格的区分。一个女子手持莲花,呆呆地思念自己的夫君,或是一个男子,痴情地凝视江水想着家乡的妻子,都可以成立。3、鉴赏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1)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旧乡、长路。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好文供参考!5/29(2)“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迷茫痛苦到极点。(3)这两句,我们再看一下,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明确:按常理推算,一般离家远行的是男子。4、赏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注意:找诗眼,抓主旨;(1)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明确: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两种: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1篇诗词的主旨所在。本诗的“诗眼”是“忧伤”。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2)这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3)这两句觉得是男子还是女子呢?明确:好像又皆有可能。好文供参考!6/29五、合作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1、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并从各自理解的角度阐述诗句。2、明确:(1)闺妇思远:女子思夫。理由:芙蓉,谐音双关,暗关“夫容”。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多情而忧伤的思妇的缠绵深情。(2)游子思乡:旨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联系时代背景: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离乡背井,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那颗疲于奔波的心又怎能不对那美好的故乡无限怀想?想妻子,妻子想他,情之深,思之切。女子在采芙蓉遥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想象着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这个想象出自女子对于男子爱情极深的信任,心有灵犀一点通,衬出下文“同心”二字不是空话。“忧伤”的也不仅仅是女子一个人,这个画面中相对出现了两个人隔着遥远的长路互相思念,这首诗的意味更加深刻。3、引出从对面落笔——悬想的手法。所谓“对面落笔”,又谓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好文供参考!7/29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就是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着笔,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简单的说,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单想家,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六、总结语:《涉江采芙蓉》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七、作业布置:试着将诗歌改写为1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符合原诗情感基调,有一定的细节描写。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2好文供参考!8/29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内涵,品味诗歌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2、在理解应用中,复习象征、叠词、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3、掌握对写这一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多元体会诗歌浅显语言背后深刻的情感内涵。课时:一课时一:导入一段悠扬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今天新课的学习。好,一个小竞赛,猜一猜这首歌是哪位影视人物的代表曲目?这正是来自江南水乡的安小主的代表曲目《采莲曲》。的确,采莲与江南的女子有着不解之缘,采莲女轻巧的小船荡起了荷塘中多少欢乐的涟漪,而那皓腕下的红花又寄托了多少江南女子缱绻的情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恰恰与采莲有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涉江采芙蓉。二、整体感知(一)初读,读准读顺1、自主读诗。2、单人朗读,评点指正,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好文供参考!9/293整体梳理,解决重点字词问题。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之前朗读出现的问题,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进行朗读,全班再次齐读。(二)再读,整体把握1、本诗的情感从整体上来讲主要有哪些?忧愁、孤寂、苦闷思念(题眼)2、做这种思念之情究竟是如何被巧妙表达出来,使这首一无艰深之语,二无冷僻之词的短诗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啊,我们就有必要深入文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深入理解作者潜藏的感情了。三、析读,逐句赏析。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1)诗中的思念之情主要是通过哪个举动引发的?涉江采芙蓉(2)为什么所采之花定为芙蓉,且以芳草兰泽渲染之?钻戒象征永恒,白纱象征纯洁,我们的主人公以莲为信物寄托情思,所以莲花在此象征了作者心中的真情,莲花的高洁喻示了作者情感的高洁。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1)那么,这样高洁美丽的莲花,作者送出去了吗?为什么呢?所思在远道。好文供参考!10/29(2)这种急转直下的心理活动,作者是用什么句式表达的呢?设问,问答两体。“所思在远道”是不是对“采之欲遗谁?”的回答呢?自问自答,自言自语,你能从中捕捉到什么信息?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可见境况孤冷;而孤冷的境况又曲折表达了什么情感呢?生:对远方亲人的思念。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1)此时游子不觉回望故乡,那么他看到思念的故乡,思念的亲人了吗?没有,他看到的是,长路漫漫无边无际。(2)这句诗前半句叙事,后半句写景,无一字言愁而愁在其中,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叠词:内容重复,音韵悠长,使路的形象在长度和宽度上无限延伸。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此句是作者的情感在前面层层铺垫渲染之后的直接抒发,那么你看到了什麽样的情感?悲伤惆怅真情坚守社会批判(此处知人论世)好文供参考!11/29(2)那么研讨至此,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它看似平白直率的语言背后,原来还隐藏着这么多曲折的故事,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解读再一次诵读全诗,读出你们的情感和感悟。四、合作探究——对写手法1、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并从各自理解的角度阐述诗句。2、明确采莲者应为女子。第一,采莲主要是女子从事的活动,所以才有了安小主那首江南典型的采莲曲,第二:游子之求宦多在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荚蓉?第三,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暗示着“夫容”,而这明是女子思夫口吻。还顾者应为男子。因为“旧乡”即故乡,还顾说明此人不在故乡,而漂泊在外,而为功名羁旅漂泊的定是游子无疑。3、指出问题所在,诗歌中出现了两位主人公,而抒情主体只能有一个。从而引出对写手法。4、定义介绍5、结合本诗诗句,具体分析。6、表达效果分析7、拓展探究——找出下列诗句中应用了对写手法的部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好文供参考!12/2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五、小结——深衷浅貌言浅意深1、那至此,这首诗我们就分析完了,现在你是否能理解前人对《古诗十九首》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了吗?它的语言虽然不及汉赋华美,不及律诗工整,但是其明白如话,自然古朴的语言背后,却运用了、设问、叠词、借景抒情、对写等多种表现方式,使诗人的深情看似单纯,实则九曲回肠,跌宕起伏,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的艺术魅力。你读懂了吗?2、配乐,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作业布置:试着诗歌改写为1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符合原诗情感基调,有一定的细节描写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朗读,让学生获得对全诗的整体认识,好文供参考!13/29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思维发展和提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学习诗中对写
本文标题:《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83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