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组织机构(3个元素)1.1.1安全组织机构1根据煤矿实际组建安全组织机构,明确机构和部门的体系职责,有组织机构图和职能分配表。2成立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按月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下月安全任务和计划。安委会主任由单位安全第一责任者担任,成员包括体系管理者代表、矿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员工代表、相关方负责人。3书面任命体系管理者代表、员工代表、事故调查员、班组安全员等。任命要明确其职责和任务。4党委负责构建“九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即党委抓督察和宣教、行政领导(董事长、总经理)抓全面管理、分管领导与安监部门抓业务保安与监督检查、总工程师抓技术管理、工会抓群网、团委抓青岗、纪检抓效能监察、妇联抓家属协管、员工互相监督。要有“九位一体”考核办法和考核记录。1.1.2方针、目标与计划1制定符合煤矿安全战略的本安方针,方针应经矿长签发,宣传、贯彻到全体员工和承包商人员,并在矿显著位置展示。2制定中长期和年度煤矿安全目标,目标应具体到煤矿重大危险源与高风险控制、期望达到和保持的业绩和体系改进等方面指标,目标经矿长签署后正式发布。3明确实现目标的任务,每项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支持条件(人、财或物)和执行计划。4目标指标按照职责分解到相关的部门和单位,按照进度随月度生产经营计划下发到各个单位,计划部门负责进行月度验收统计、报告安委会和及时调整进度。5各单位及时制定月计划实施的措施,进行内部分工,并将计划和措施传达到全体员工。对于关键安全指标和重大任务,单位负责人亲自部署、跟踪和验收,做到全程参与。1.1.3安全生产证照1矿井应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矿长安全资格证。1.2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个元素)1.2.1安全制度制订1根据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以下安全基础管理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安全监测监控制度、安全操作管理制度、安全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公开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安全举报制度、矿级领导下井带班制度、班组建设制度、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2识别国家法定要求,结合煤矿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其它需要的安全制度。3安全管理制度应科学、合理,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每年底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评审,确定制度修改计划,要保留评审记录和修订计划;修订后的制度发布后原制度废止。1.2.2制度贯彻和考核1保障管理(14个元素)神华集团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分标准编号考核项目本质安全管理体系(162个元素)1编号考核项目☆1突出抓好矿级领导下井带班制度的贯彻落实。要根据国发〔2010〕23号文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3号令和集团公司[2010]415号文件等要求,切实做到井下24小时有矿领导带班、与工人“同下同上”,并保证带班质量。同时要制订井下交接班制度、带班下井档案管理制度、带班下井公示制度、带班下井考核奖惩制度、带班下井举报等制度。2各使用单位应及时组织对适用本单位的制度进行学习和贯彻,保证每项适用制度每年至少贯彻一次,保留班组培训计划和学习记录。3员工应熟悉适用的制度要求,并严格落实。将各单位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纳入本安体系运行考核中,做到违者必究,并保留考核记录。1.3文件、记录管理(2个元素)1.3.1文件收发、归档和贯彻1制订文件、记录管理办法,明确文件编审批、发布、分发、使用、评审和修订程序以及文件借阅、检索、销毁等规定。矿要建立“现行体系文件总清单”,各使用单位要建立“现行文件登记表”,并及时更新。2每年底矿组织一次体系文件评审,确定需要修改的文件和内容,保留评审记录和修改计划。3体系文件由矿综合办负责发布和分发,综合办应保留文件发放、作废文件回收和销毁的记录。4各单位对收到的新文件要及时传达到每个员工,要保留传达学习的记录。员工熟悉文件主要内容。5作废文件如需保留在现场时,应有“作废文件”标识,并单独存放。6各单位应建立“记录清单”,明确各项记录的保存期限和归档日期。7所有部门和场所的文件和记录由制定人员保管,存放整齐、分类清楚、标示清晰、便于查找和提供。1.3.2法定要求1指定部门收集和识别本单位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以下简称“法定要求”),有法定要求的文本或电子文档,建立和及时更新“适用法定要求清单”。2职能部门和单位具有或能方便查阅到与其工作相匹配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3及时组织新收集的法定要求的普及宣传和学习,并保留记录。原法定要求应按照适用性纳入班组学习计划,每年至少全面普及一次,班组要保留普法计划和记录。4矿井生产必须遵守适用的法定要求,可以直接依从或者转换成为内部制度和标准执行。5矿每年底组织一次合规性评价,对矿适用法定要求的遵守情况情况进行回顾和评议,形成合规性评价报告合规性报告经管理者代表签发后分发或公示。1.4安全文化(3个元素)1.4.1安全建设1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2经常收集来自各层次人员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内涵。1.4.2文化宣传1通过各种媒介定期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宣传内容要体现本质安全思想。2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矿井的各项管理。1.4.3文化投入1制定年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计划并严格执行。2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资金实施记录。1.5监督机制(3个元素)1.5.1日常检查2编号考核项目1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及考核制度,按照制度开展检查和考核。2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被检查单位,有检查结果整改情况复查记录。对于检查出的重大隐患应及时逐级上报,并挂牌管理。3职能部门按月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材料,并在安委会会议上报告和提交讨论。1.5.2内部审核1有年初编制的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并经批准后,下发到下属各单位/部门。2内部审核周期和审核程序符合《内部审核程序》规定。3审核后,形成《内部审核报告》,对不符合项进行分析,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4审核后,有对不符合项整改的跟踪验证记录。5不符合项不能按期整改时,填写《不符合延期完成申请表》报主管部门。6审核组成员的组成,符合程序文件规定。1.5.3管理评审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出现特殊情况时,适时追加评审。2评审之前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并提前一周发放到相关部门。3管理评审的内容符合《管理评审程序》规定。4管理评审结束后应形成《管理评审报告》并下发到相关单位和部门。5《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改进项,落实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实施,并有跟踪验证记录。2.1风险管理(5个元素)2.1.1风险评估准备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正式风险评估,正式风险评估间隔期限不超过一年。2应下发正式的文件明确风险评估目的、范围、组织机构和职责、评估方法和评估工作进度和质量等要求。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范围从地理区域上应覆盖到企业管辖地面和井下全部区域,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从行政职责上应覆盖到矿内和派出单位的活动场所。4成立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和区队风险评估小组,明确相应职责。5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包含区队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各岗位员工代表,规模不得低于单位人数的30%。6风险评估小组成员都经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相关知识培训且考试合格,有培训、考试记录。7风险评估小组在进行评估前,收集和保留了用于风险评估的下列资料:工作场所登记表;设备登记表;工作任务登记表;岗位工种登记表。2.1.2风险评估1对所有工作任务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审核、整理、归档。2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3采用事故树分析等方法,对系统(采掘、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矿井防治水等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4辨识出的危险源必须进行分级分类。2风险预控管理(5个元素)3编号考核项目5在以下情况时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的记录:新改扩建项目前;执行高危任务前;执行特定检查和实验前;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为特定项目(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排放瓦斯、井下电气焊、大型设备安装与检修等)制定安全措施前。2.1.3管理对象、标准和措施1对危险源进行分析,提炼出相应的管理对象。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确定。2针对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管理措施和标准由风险管理小组组织进行审核。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必须遵从上下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规定。4对于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2.1.4危险源监测、预警1危险源监测方法必须在风险管理程序中明确。2危险源监测必须体现闭环管理的特点。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及时录入系统。4根据危险源监测信息,对危险源进行动态风险评价,并修订管理标准和措施内容。5针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危险源,制定不同的预警方法。6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有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2.1.5全员参与1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风险预控知识培训,有培训记录。2组织各级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有记录和签字。3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并对作业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并有记录。4现场抽查,员工掌握本岗位的危险源及管理标准,并严格按标准作业;管理人员熟悉本单位的风险概述及管理措施,严格按措施进行管理。3.1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7个元素)3.1.1员工准入1有年度员工需求计划。2企业和每位员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3新入矿员工要签订师带徒协议,师带徒时间不低于一年。4新入矿员工必须持有入矿体检合格表。5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培训资料齐全。6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3.1.2员工培训1有培训管理制度和激励员工积极参加培训的考核办法,并明确员工培训和考核职能部门及人员。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3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4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发。3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7个元素)4编号考核项目5本质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必须接受本质安全知识和国家相关标准的培训。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7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8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9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10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参加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3.1.3员工档案信息1每个员工的档案齐全。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齐全(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健康状况、参加工作时间、简历、授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3有员工档案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3.1.4持证上岗1矿级领导及其他安全管理人员持有有效的安全资格证书。2有入井人员检身制度和出井人员清点制度,入井人员应持有有效的入井安全资格证。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地方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特种人员作业证。4其它岗位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有相应资质培训机构颁发的操作证。5机动车驾驶人员持有有效的交管部门颁发的机动车驾驶执照。3.1.5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1依据《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本文标题:安全管理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0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