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安全行为理论(短训班)
安全行为理论太钢集团公司安全培训班课程授课时间:2002年12月19日至31日授课人:金龙哲张瑞明《安全行为理论》课程内容第一讲安全行为科学与其它有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第二讲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的分析第三讲研究安全行为的理论及方法第四讲安全行为科学的应用专题本课程的参考书目1、正田亘等著,事故预防心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毛海峰主编,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3、灾害事件的预防与自救,高等教育出版社4、俞国良等著,环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5、ROBERTD(美)著,石林译,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6、罗云著,现代安全管理7、李志宪主编,现代安全管理大全,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8、李广进李锦生,安全心理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讲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及其与有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安全生产实践的研究均已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事故原因。现代安全原理也揭示出: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系统的四大要素;人、物、能量、信息是安全系统的四大因素。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践研究结果,都强调“人”这一要素在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性,为了解决“人因”问题,发挥人在劳动过程中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的作用,通常采取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手段,要使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得以提高,需要研究安全行为科学,需要学会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就是安全行为科学得到重视和发展的基本理由。一、在工业生产中人为事故的比例在引发事故及职业病的诸多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绝大多数的事故是与人(个体)的不安全行为相关的。例如,日本劳动省通过对50万起工伤事故调查发现,只有4%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我国“八五”期间的五年里,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为数十万人,分析及调查显示,死亡原因中60%~70%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即由于“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又如,某厂建厂以来的40年里共发生了233起事故,对其分析发现,因“三违”造成的事故达198起,占事故总数的84.98%;在对某厂76起冲床事故的分析中发现,因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占77.64%。二、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状况第一阶段:八十年代开始形成。但在当时通常作为现代安全管理内容的一个章节。第二阶段:九十年代初,安全行为的理论体系出现,着重研究安全心理学。第三阶段: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安全行为科学逐步地引起了重视,发展成为九十年代中的一个独立学科。三、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安全行为科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安全活动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人的行为规律的揭示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科学的安全行为激励理论和不安全行为的控制理论及方法,并应用于指导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等安全对策,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活动。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安全科学需要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管理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是管理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管理心理学分为两类:第一类:组织管理心理学第二类:领域或部门的管理心理学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研究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这一类心理学的主干是普通管理学,它研究组织系统中人们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部门的管理心理学:研究具体领域或部门的管理心理问题。安全管理心理学属于部门的管理心理学:它是研究安全管理领域的管理心理学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1、安全行为科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整个心理学科的基础。普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概括起来有两个万面,即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2)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安全活动中的人的行为,处于安全管理过程这一特定环境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其规律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往往是人们在一般状况下心理活动规律的再现或演变,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人类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恩格斯曾把它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各种知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与人的心理存在和发展分不开的。四、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关系1)工程心理学是以工业组织中“人—机”关系的正确处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生产系统中人对机器提供的信息进行接受、加工、储存,以及操纵机器时的心理规律。2)劳动心理学是从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环境的关系上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包含了安全行为科学的目标和方法。2、安全行为科学与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的关系五、安全行为科学与安全管理学的关系安全管理可分为:(1)劳动保护管理(2)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安全管理的职能,可将其内容分为两个范畴:一是对人的管理二是对组织与技术的管理。由上可见,安全行为学是安全管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1、行为科学的理论奠基人:BurrhusFredericSkinner(B.F.斯金钠)。斯金钠提出的“激进的行为主义理论”和“行为强化理论”,为行为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曾强烈断言:心理学不是研究心理的科学,而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2、现代行为科学是一个由多种学科组成的学科,人行为动机主要包括:(1)个人生理因素;(2)心理因素;(3)社会环境因素人的行为过程是上述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3、行为科学的概念:行为科学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行为的一门科学。它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主要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强调做好人的工作,通过改善社会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工作效率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4、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规律,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和运用这种规律为预测行为和控制行为服务。这里,预测行为指根据行为规律预测人们在某种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言行;控制行为指根据行为规律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引导人们的行为向社会规范的方向发展。六、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显然,安全行为科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应用分支。安全行为科学不但要应用行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其服务,同时安全行为科学为行为科学丰富了内容和扩大内涵。因此,安全行为科学与行为科学是相互交叉和兼容的关系,是行为科学在安全中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应用性学科。第三讲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的分析人的安全行为特点1、安全行为具有复杂和动态的特性。2、安全行为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3、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4、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第三讲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的分析不同的企业职工和领导、由于上述人文素质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水平,同一个企业或生产环境,同样是职工或领导,由于责任、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会表现出对安全的不同态度、认识,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安全行为,要达到对不安全行为的抑制,而对安全行为进行激励,需要研究人的心理过程以及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安全行为学科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一、安全心理学概论在各种工伤事故中,人的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全行为方式主要是由人的安全心理所决定的(如,过马路时判断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等)。人的心理系统可分为两种1、个体心理系统2、群体心理系统(一)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现代心理学倾向于把个体心理显现看成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概括起来,个体心理可以分成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如,一个人希望成为科学家,并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内部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学习和工作的动机;一个人希望得到团体的承认,并在团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内部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动机。心理动力的成分分析(1)需要:是人类的各种动机的基础,即,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某种失衡状态。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2)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3)世界观:则对人需要进行调节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态度。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关系。心理过程分析(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2)情绪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凡是符合个体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反之则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心理过程分析(3)意志过程:心理学把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它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它往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体现在对行为的发动和制止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并非彼此孤立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3、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在不同的时间内和不同的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定,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稳固持久。心理状态分析感知活动时可能会出现聚精会神或漫不经心的状态;在思维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灵感或刻板状态;在情绪活动中,可能会产生某种心境、激情或应激的状态;在意志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犹豫或果敢的状态等等。事实上,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展开的,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心理状态分析(1)在睡眠状态下:脑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心理激活程度极低,人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如做梦)意识不到,至少是不能清晰地意识到。(2)从睡眠状态觉醒后,人才开始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并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觉醒状态是自觉的心理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但觉醒状态也有不同的性质和水平:(3)如振奋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积极有效;心理状态分析(4)疲惫状态:使人的心理活动效能低下;(5)分心状态:使人对某种特定的刺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6)应激状态:意料之中(如高考)或意料之外(如地震)的事件,未发生、发生后的心理状态,应激状态使人对突发事件作出迅速的反应。心理特征分析(1)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如,有人观察敏锐精确(反之,粗枝大叶);有人记忆力特别强(或差);有人善于思考(如林彪),有人思维呆板等等。(2)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力方面的特征。心理特征分析(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4)人格:气质与性格有时也统称为人格。必须指出,在分析个体心理现象时,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将个体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及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只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分析。事实上,它们是彼此密切联系的。(二)个体心理与行为人的心理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其作用对象是头脑中的观念。它不具任何形体,人们无法对它进行直接的观察与操作。但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1、行为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例如,吃饭、穿衣、游玩等都是人的行为,这些行为
本文标题:安全行为理论(短训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0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