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党课讲稿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党课讲稿: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XX(2024年1月4日)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理解。国内发展形势的第一个方面。尽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的主张,如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和1957年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以及中共八大对当时主要矛盾的准确诠释(先进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的矛盾,以及经济文化事业发展需求与不能满足需求状况之间的矛盾),但这些正确的理论并未得到有效落实,没有成为指导建设的政策和指针。这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对国情的认识和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规划相对准确,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合理的设想和政策并未转化为实际举措,导致发展成效未能达到预期。因此,面对国内的困境和挑战,改革开放成为了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抉择。同时,国际发展形势也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外部动力和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回顾历史,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以推动我国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国内发展形势的第二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我国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许多正确的认识并未转化为指导现实的合理政策。政策制定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政策未能与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目标有效匹配,从而引发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诱因。因此,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在思想层面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讨论,主题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判断真理正确与否时,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这个背景构成了改革开放在国内发生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系列的认识转变和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除了国内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困难重重的发展背景,从国际角度看,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问题上的差距日益扩大。具体数据显示,1965年至1978年间,我国GDP与美国的差距由原来的10.1倍扩大到16.2倍。这一时期,美国因其本土在一战和二战期间未受战争破坏,反而通过财力和军事实力在战争中获利,发展状况一直相对良好。因此,我国与美国的差距在这一时期迅速拉大。此外,我国与日本和西德的GDP差距也在同一时期显著扩大,与日本的差距由1965年的0.4倍扩大到1978年的6.9倍,与西德的差距由0.7倍扩大到4.2倍。尽管日本和德国在二战后曾遭受严重国际制裁,如德国被分裂为东德(民主德国)和西德(联邦德国),但他们在60年代通过制造业实现了经济复苏。这些数据表明,在1965年至1978年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急剧增大,这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供了重要的国际背景。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和策略,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二、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一)改革开放初步探索时期1.改革从农村开始启动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18位农民签订了一份包干保证书。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全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1983年中央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2.城市改革的初步探索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8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定名为“经济特区”。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提出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3.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决议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为中国向何处去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探索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重要条件。我们党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开辟未来,坚持用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来总结历史,就能起到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作用。(二)以城市为中心的系统改革开放时期2.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3.各领域改革系统推进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5月27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等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9月28日,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1988年2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4.企业改革迈出坚实步伐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以及“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等规定载入宪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5.制度理论创新取得重大突破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作了系统阐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以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制定了三步走战略,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同志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三)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时期2.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谈话,明确回答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别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次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3.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10月12日-18日,党的十四大通过的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4.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11月14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4年11月2日-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确定在企业开展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1999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5.实施全方位各领域市场化改革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逐步完成了中国住房私有化的进程。1999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使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6.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1997年9月12日-18日,党的十五大通过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7.改革开放迈出历史性步伐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20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式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经过十余年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2.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2年11月8日-14日,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14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