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4年鲁滨孙漂流记教案教材分析【汇集5篇】
1/242024年鲁滨孙漂流记教案教材分析【汇集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鲁滨孙漂流记教案教材分析【汇集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鲁滨孙漂流记教案教材分析【第一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二册,第21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及作品,了解鲁滨逊在严酷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及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体会并学习作品抓具体事例描写的方法,养成预习,边读边动笔的读书习惯。情感与态度:感悟鲁滨逊面对厄运时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教学重点:初步运用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感悟“鲁滨逊”这一形象,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名著蕴涵的哲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2/24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和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贴近文本1、与大家探讨个问题:1在你的想象中,“荒岛”是怎样一个岛呢?2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独立地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荒岛上吗?2、是的。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样一个人,他给我们的答案是“能”。18世纪,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在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水手亚历山大.塞尔科克。1704年,塞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智利附近的一个荒岛上。四年后,才被航海家发现带回了伦敦,后来他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创作了以塞尔科克的故事为原形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3、下面请欣赏小说中的一个电影片段导入:接下来,他将怎样生存下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独立阅读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4、通过预习,你对这课文都了解那些呢?二、结合课文,感悟作品1、那你认为学习这课文应主要探究哪个问题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下面就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鲁滨孙3/24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你从中体会到鲁滨孙是怎样一个人呢?3、组织汇报,适时板书,指导朗读。4、作者是怎样写出鲁滨孙的勇敢顽强,聪明能干的呢?5、这些事例只是鲁滨孙克服的一小部分困难,实际上他还要克服许多许多的困难。你能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点:从阅读内容想开去,想想鲁滨孙在荒岛上还要解决哪些困难呢?你有什么方法吗?三、品读原著,体会写法1、下面让我们来品读原著中的一段,这段内容与课文中的第六自然段内容相仿,请同学们细细品度,然后谈谈有何感受?2、小姐;这也正是原著的一个突出的特点,通过典型事例中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希望你们在读原著时能适当地学习借鉴作者的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课文只是原著的一个缩写,要想了解更精彩的内容,还要到原著中去细细地品读,相信鲁滨孙身上那种似乎永远都无法静止下来的活力,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你一定会被这部经典之作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的。板书设计:鲁滨孙漂流记从阅读内容想开去建房定居具体事例养物种植勇敢顽强4/24救“星期五”聪明能干鲁滨孙漂流记教案教材分析【第二篇】鲁滨孙漂流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xkm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文字片段。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板书课题)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5/24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xx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三、浅显探讨小说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安全-防御。6/244孤独-救助“星期五”。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四、阅读精彩片段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3.感悟精神光辉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出示“我”的幸与不幸。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7/24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五、拓展延伸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8/24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板书设计鲁滨孙漂流记勇气乐观学会生存坚持创造智慧鲁滨孙漂流记教案教材分析【第三篇】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包括快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信息、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2.知道《鲁滨孙漂流记》小说的梗概,品读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3.通过讨论交流方式,学会理解鲁滨孙在荒岛遇到的困境,分析鲁宾孙如何一一解决问题,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并且学会一定的求生技能。学习重点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能初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鲁宾孙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发9/24起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电影视频截取部分、课文插图,复印文字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首先播放鲁宾孙前往南美洲中刚流落到荒岛时候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情境。然后提问主人公将会遇到哪些难题?如果你是主人公,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如,住山洞,吃野果、种地填肚子,养动物解闷,克服恐惧等等。)接着询问大家:从前有个英国人就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应对的吗?最后导出课题《鲁宾孙漂流记》。(板书课题)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10/24二、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下面,请大家在3分钟内快速默读梗概部分,初步感知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2.先让两个同学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意并且询问大家是否同意但并不急于下结论。然后让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让一个同学再次说说课文大意。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说重要内容。(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三、初步分析小说1.再次默读梗概,让学生找出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并说说他解决问题的办法。1住宿——在山坡上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2食物——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恐惧、危险-防御。4孤独-救助“星期五”。2.鲁滨孙竟然可以在远离人类文明的荒岛上生存足足28年,他创造了生存的奇迹。你从他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四、品读精彩片段、语句1、发下准备好(复印)精彩片段,重点分析“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11/24聊以自慰的事情”(ppt)的哲理、启示。1)(出示ppt)首先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鲁宾孙顽强的精神。(齐读、分男女读、分小组读、分师生读好等)2)然后分析:(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①、鲁滨孙把每天的经历都记了下来,一个濒临绝境的人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只不过是……减轻一点心中的苦闷罢了②、仔细阅读以上文段,找出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语句。“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③、他在最不幸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什么?我们也可以……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④、鲁滨孙在这种最不幸的处下是如何安慰自己的?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加以比较小结:鲁滨孙面对困境好坏处分析启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身陷绝境,只要心不死,就一切都还有希望。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采用第一人称手法与有什么作用?小说原著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所记叙和描写的一切事情和情境都是主人公鲁宾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所思。这样,主人公的历险故事使读者觉得既真实可信又新奇。让读者身临其境,融入作品,仿佛自己就是历险的鲁宾孙。②、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12/24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通过事物指示,动作,眼神交
本文标题:2024年鲁滨孙漂流记教案教材分析【汇集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15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