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
好文供参考!1/30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古代汉语出师表教案1古代汉语出师表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件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家喻户晓。好文供参考!2/30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题解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做准备。主要措施有:(1)与吴国通好;(2)加强内政建设;好文供参考!3/30(3)平定南方叛乱。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通过媒体资源让学生听本文的范读视频材料。2.学生如有的字词句,先画出来然后和同桌交流。3.老师提出重点字词的读音,要求学生作答。四、分析课文,整体感知第一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②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③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④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⑤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5.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好文供参考!4/30第二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②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③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5.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第三、四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②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好文供参考!5/30③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⑤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⑥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⑦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⑧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5.小结: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第五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②“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5.小结: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好文供参考!6/30第六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第七段好文供参考!7/30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②“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③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④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5.小结: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第八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①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②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③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5.小结:好文供参考!8/30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第九段表达依依惜别之情。五、合作探究六、品读语言,感受至情A.煽情导入:①东坡有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②有人说读《出师表》,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位温柔敦厚、忠义凛然的“良臣”面对君主慷慨陈词,眼泪直淌,文武百官一旁屏息聆听,不时颔首赞许的动人场面。③文中“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你能读出来吗?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可谓忠言不逆耳,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你能读出来吗?B.朗读指导教师范读课文(或通过媒体资源诵读),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必要时给予朗读指导,如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时要蕴涵着极其痛惜的感情;读先帝对贤臣的“殊遇”、注意“简拔”贤臣时要饱含对先帝的好文供参考!9/30崇拜、爱戴之情;读“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时要饱含对后主的激励之情;读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声音要低缓,表情要沉重。总之,要通过读,让学生沉浸其中,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学生通篇朗读,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读,通过“读”去感悟“忠”;通过“读”领悟“理”(诸葛亮规劝刘禅的艺术)C.读后评说可用“读,我读出了诸葛亮的情怀(或期望)”这种句式。学情预估:①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我读出了亮暗示刘禅发愤图强的良苦用心。②读“受命以来……深入不毛”,我读出了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我读出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策略应对: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去读诸葛亮自述身世这一片段,通过读领悟行文的妙,作者的情。本文作者自述身世,好像与出师关系不大,实则是貌离神合,寄托作者良苦用心。好文供参考!10/30①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②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③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④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⑤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从诸葛亮自述身世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真乃千古至文,它可以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啊!七、模拟情境,思接千载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读书笔记2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读书笔记好文供参考!11/30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好文供参考!12/30本、末、亦、刃。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E、转注:说法不一。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好文供参考!13/30来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古代汉语》读书笔记3《古代汉语》读书笔记苏武传一、字:竝==并,毉==医,蹈—搯,畔——叛,县→悬,见→现,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欢,-霑==沾,衿==襟,决→诀,欧→呕,鄉→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强,须→鬚。二、虚词:1、少以父任:因(介)。2、稍迁:逐渐。3、数通使相窥观:屡次。(副)。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5、明日复然:如此(代词)。6、君因我降:依靠,凭借。7、即时诛灭:立刻。8、羝乳乃得归:才。9、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10、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副)11、具自陈道:全部。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且,姑且。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乎,句中语气词。13、已矣:算了吧。14、凡随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32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