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姓名:邹忠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食品工程指导教师:宋洪波;张志刚20080401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作者:邹忠爱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吴秀敏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基于四川消费者、生产者行为的实证分析2006对优质、安全农产食品的需求是国内外消费者的普遍行为取向,然而,与猪肉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猪肉质量安全问题,无论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还是对猪肉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都已经构成了威胁,它还直接影响到生猪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的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对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我国猪肉乃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指导。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还缺乏对猪肉质量安全及其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应用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管制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博弈论等,结合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这一宏观命题的探讨,必须建立在对微观经济主体——消费者、生产者、屠宰加工企业行为的分析基础上。基于此,本研究总的思路是在对猪肉质量安全市场进行理论分析和借鉴国外猪肉质量安全保障实践的基础上,从消费者需求行为的分析入手,探讨安全猪肉的供给问题,最后探讨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由于四川是中国生猪生产、猪肉消费和出口的主要省份之一。因此,在对消费者需求行为和养猪户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实证研究中,分别以四川省的城市消费者、养猪户为例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由十一章组成。其中,第三、四、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第一部分,导论与文献综述。包括第1、2章;第1章,导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界定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章,文献综述。主要对食品安全、猪肉市场、博弈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评述。第二部分,理论分析与实践借鉴。包括第3、4、5章。第3章,猪肉质量安全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及政府管制。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章,典型国家的猪肉质量保障体系及兽医管理体制。第5章,猪肉的特性及影响猪肉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主要从食品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消费者需求行为的实证分析。即第6章,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及有关信息的需求行为分析——对四川城市消费者的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猪肉的需求情况(数量上的需求)、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认知、对安全猪肉的购买情况、对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信息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等。第四部分,安全猪肉的供给分析。包括第7、8、9章。第7章,我国猪肉的供给状况及猪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猪肉的供给状况、猪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产业链的分析、猪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资中县的实证分析。第8章,农户对猪肉质量安全的控制行为分析——对四川养猪户的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养猪户苗猪的购买、饲料的选择、使用安全兽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第9章,安全猪肉产业化经营中加工企业与养猪户行为选择的博弈机理及契约选择机理。第五部分,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探讨。包括第10、11章。第10章,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问题;第11章,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及政策措施。本部分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以政府干预理论为指导,借鉴典型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政策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①环境污染、猪肉及其他猪肉产品中含的天然有毒物质、化学物质残留、生物性污染等因素都会对猪肉质量安全造成影响。②经过对我国猪肉的需求状况的分析,指出我国猪肉少部分供出口,大部分供国内消费,为了扩大猪肉的对外出口,为了保护国内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政府应该加强对猪肉质量安全的管理。③通过以四川19个城市608个消费者为例对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比较关注,对猪肉质量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是,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偏差甚至错误;有多种因素影响着消费者对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有机猪肉的认知;消费者对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有机猪肉等安全猪肉有一定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平时比较关注猪肉质量安全信息、也有一定需求;消费者比较信任具有权威性的政府和专业机构等信息发布主体;只有消费者的年龄、婚姻状况、猪肉质量安全信息了解度三个变量对消费者是否信任政府等机构提供的食品安全信息有影响,其他变量如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了解度和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度等都不显著。④按照产业链分析框架对猪肉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资中县生猪生产各环节的考察,结果显示,种猪及繁育体系、饲料、饲养规模及组织化程度、疫病、屠宰与加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猪肉的质量安全。⑤通过对四川省316户养猪户采用安全兽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养猪户采用安全兽药的意愿主要受养猪户的性别、年龄、养猪年数、是否了解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是否了解安全兽药的效果、产业化组织是否提供服务以及是否得到政府的支持等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各不相同。⑥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运用格鲁斯曼—哈特—穆尔模型(Grossman-Hart-Moore模型)对安全猪肉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加工企业与养猪户之间的契约选择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在安全猪肉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加工企业与养猪户之间利益的联结方式是采用要素契约还是商品契约,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结论。最后,本文提出加强我国猪肉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比如,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构建,必须在整个食品安全管理体制重构的基础上进行;用10年的时间逐步形成SFDA总体负责、统一协调,农业部和其他部局配合的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相结合的新型兽医管理体制;加强猪肉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信息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加强生猪屠宰、市场准入、可追溯性和动物疫病的防疫等制度建设;猪肉生产经营企业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改变经营方式,提高生猪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等等。2.期刊论文周仁惠猪肉安全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9)自英国1985年4月25日出现第一例疯牛病,目前全球累计有153人因感染疯牛病而死亡.1999年,比利时发生鸡肉和鸡蛋中二恶英污染的严重事件.2000年元月,法国发生李斯特杆菌污染事件,造成2人死亡.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给世界人民敲响了警钟.猪肉是我国人民主要的肉食来源,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进程,人均猪肉占有量为30kg以上,年人均猪肉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保证数量的同时,如何保证猪肉质量、保证猪肉安全已经成为了广大消费者普遍关心的话题.3.会议论文罗清尧.熊本海.杨亮基于PDA的猪肉质量溯源信息采集方案2008[目的]:建立健全猪肉质量溯源体系,需要具有操作性好的溯源信息采集方案.[方法]:本研究以天津市商品猪散养农户模式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猪重大疾病防控及生产过程中与安全溯源有关的投入品使用情况,包括疫苗、饲料、兽药及监督检测,提出了猪肉质量溯源系统的投入品元数据、事件集成、数据传输接口规范,采用动物标识技术、PDA智能识读技术、GPR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结果]:开发完成了PDA猪肉质量溯源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包括猪溯源标识识别、佩戴及注销,疫苗、饲料及兽药等投入品信息的采集,与猪肉质量安全有关的盐酸特伦特罗、磺胺类药物等监测信息的采集,通过GPRS上传到溯源中心数据库,并在服务器端实现实时投入品事件整合集成。[结论]:本研究开发的PDA猪肉质量溯源信息采集系统已经在天津市示范应用,溯源信息采集处理简单、方便、实用,信息采集方案示范运行良好,能够满足猪肉质量溯源系统信息采集的需要。4.期刊论文商务部公安部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公安、农业、卫生、工商、质监主管部门,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为贯彻落实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特制订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5.学位论文季晨基于质量安全的猪肉产业链管理研究——以江苏省为例2008中国是猪肉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由于多起猪肉质量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接踵而至,使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和猪肉出口竞争力受到严重威胁,而我国其他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也呈上升趋势,如何及时发现猪肉质量安全的隐患,防止大规模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国内外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猪肉产业链是从猪肉生产资料供应、肉类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环节相联接的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出现能有效链接和监控猪肉生产的各个环节,对猪肉质量安全能起到追踪和追溯的作用,这种链状的新型猪肉生产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被猪肉生产者所采纳,本研究基于质量安全的角度对中国的猪肉产业链管理从组织、信息、物流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以探求提高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的途径,并为保障其他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产业链管理理论为总指导,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猪肉质量安全在产业链组织形式、信息交换沟通方式和物流形式三个方面的差异后,得出先验性的结论;通过对江苏省五个城市进行实地调研,用获得的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研究影响养猪户采用防疫免疫意愿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参加产业链组织对养猪户采用防疫免疫意愿有正方向的影响,从而验证了在养猪户及其下游企业间构建产业链组织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通过构建产业链上下游成员间信息交换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和信号博弈模型验证了在产业链成员间建立透明的信息沟通机制能够更好的保障猪肉质量安全;最后本文从发展规模化养殖、促进产业链组织在猪肉产业中的发展、建立透明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高效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扣完善猪肉质量安全追溯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建立质量安全的猪肉产业链的政策建议。6.会议论文张志刚猪肉产业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2009近年来,与猪肉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已严重危及到我国消费者的健康和猪肉国际竞争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中国,其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和紧迫.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猪肉食品的污染和安全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猪肉食品质量全程控制体系.本文以国家无公害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为依据,以食物链形成方式及HACCP食品安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原理和GAP良好农业规范,从畜牧业产业化产业链经营角度,以企业实证操作模式,按照“从源头到餐桌”的主线对影响猪肉食品安全的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配送、贮藏销售等环节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建立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确保猪肉生产的全程安全“无公害”。7.期刊论文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未戴耳环猪禁入市-兽医导刊2007,(9)9月5日,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电话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同时部署了开展全国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8.学位论文朱莹莹我国猪肉供应链模式研究2008我国是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自1972年至今,我国猪肉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我国猪肉产量达5197.2万吨,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0.1%。2006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051.4万吨,猪肉就占到
本文标题:无公害猪肉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3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