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鸿门宴 教学设计【4篇】
好文供参考!1/21鸿门宴教学设计【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鸿门宴教学设计【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鸿门宴》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2、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的运用以及文言句式的表达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重点:从故事的经过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烘云托月的写法教学方法:讲析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好文供参考!2/211、引导学生了解与本课有关的文学知识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曾这样评价司马迁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此看出,司马迁不仅是伟大的史学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和语言巨匠。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鸿门宴”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也就是陈涉吴广起义的第四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离营地。二、作家作品常识: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在《史记》草创未就之前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历史著作《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好文供参考!3/21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带领学生正音、断句。(先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诵读)四、课后作业:1、了解楚汉相争的历史过程,了解刘、项斗争经过;2、背诵第3、4段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梳理文章结构;2、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结合书下注释,快速读课文,思考:全文按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概括内容第一部分(1、2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曹无伤告密,范增趁机献计,刘邦处于危险境地。项伯徇情泄密,张良临危献策,拉开了刘、项和谈序幕。第二部分(3、4段),描述宴席斗争:刘邦谢罪,项羽息怒,起始气氛缓和;范增蓄谋,项庄舞剑,气氛骤然紧张;项伯坏事,翼蔽刘邦,双方斗争僵持;张良救急,樊哙闯帐,气氛紧张至极。第三部分(5、6、7段),叙述宴后余事:刘邦脱身回营,张良入谢送礼,范增无可奈何,刘邦除掉内奸。刘、项双方斗好文供参考!4/21争,以刘邦获胜谢幕。二、学习1、2段:1、诵读,掌握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宴前写了几件事?哪件是导火线?有什么作用?无伤告密,范增献计,项伯夜访,张良献计三、学习3、4段:1、复习1、2段主要内容2、诵读,学生找文言现象,教师指导补充找一学生朗读,找另一学生评价,注意刘邦谢罪的语气。3、三个矛盾冲突:(刘邦请罪),范增举玦,(项王默然),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项王不应),可用于写作4、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例如:数目、翼蔽。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可用于写作6、喜欢哪个角色,认为谁是英雄?为什么?(用文章中句子做依据,最好找出3句以上),分析人物性格。(提示:言之有理即可,要发现人物的闪光点)项羽:唯我独尊、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仁义皆施、直率鲁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不善用人刘邦: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辩、能屈能伸、虑事周到、善于用人范增:老谋深算、洞察敏锐、骄横浮躁张良:多谋善断、处事不惊、沉稳机智、处事有方7、拓展:《垓下歌》——项羽好文供参考!5/21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四、课后作业:背诵第3、4段第三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为写作提供借鉴教学过程:一、检查回顾:检查背诵二、学习5、6、7段:诵读,掌握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三、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探究):1、人物性格对比2、故事情节跌宕起伏3、镜头组接(蒙太奇手法)4、个性的语言描写5、个性的动作描写《鸿门宴》教学设计【第二篇】好文供参考!6/21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2、注意作者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设想: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好文供参考!7/21二、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三、问题设计: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2)节的基础上诵读(3─4)节。第二课时六、学习(3─4)节七、问题设计:①宴中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它围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九、布置作业:⑴背诵(3─4)节⑵完成练习(二)P91第三课时好文供参考!8/21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4)节情况。十一、先齐读(5─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十二、再齐读(5─7)节。十三、问题设计: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十四、整体把握全文的写作特色,并要学生自己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十五、作业布置:①背诵(3─4)节,完成练习(三)②整理文言实词及特殊句式等。《鸿门宴》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常识,学会辩证性地分析人物,评价人物。2、通过角色扮演和人物对照的方式,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树立正确的读史观。3、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教学重点通过角色扮演和人物对照的方式,体会鲜明的人物性格,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好文供参考!9/21教学难点学习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理解项羽失败和刘邦胜利的原因,领悟性格决定命运的人生道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华夏文化哺育着后人。两千年前,项羽和刘邦的一次宴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而且宴会上成败得失还不断启示着后人。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学习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鸿门宴》。2、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其父司马谈学识渊博,曾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司马迁20岁开始游历,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编写《史记》。司马迁发愤著书,大约在55岁那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修改工作。3、《史记》简介好文供参考!10/21《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1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4、课文简介《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陈涉起义后,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同为楚怀王所辖的主力军。项梁死,刘项分别战于黄河南北。楚怀王曾与诸将相约,谁先入关,就是关中王。项羽在巨鹿一带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则从黄河以南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5、背景简介刘邦攻下咸阳后,吞并霸上,遣将把守函谷关,不纳诸侯,欲称关中王。项羽听说后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举行的,它揭开了“楚汉战争”好文供参考!11/21的序幕,这次宴会隐含杀机,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鸿门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二、新课学习1、学生分角色诵读;小组讨论读后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翻译全文。3、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坐”是指“跪坐”姿态,不是通假字。此姿态最容易受到攻击,是最佳的刺杀时机,而站立时更容易躲避攻击,刺杀困难。)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贴身卫士)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献上)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吃)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沛公不胜杯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词类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不可不语(告诉)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好文供参考!12/21刑人如恐不胜(惩罚)/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若入前为寿(走上前)/沛公奉卮酒为寿(祝(项伯)身体健康)B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D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E形容词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F动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好文供参考!13/21F形容词作名词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三)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进来,偏义复词今:进出)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今:仔细说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指刘邦今:现在的人)沛公已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我为鱼肉(古:鱼和肉今:鱼的肉)(四)一词多义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沛公起如厕(往,到……去)/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本文标题:鸿门宴 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34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