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田间种群毒理及对天敌瓢虫的安全性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田间种群毒理及对天敌瓢虫的安全性研究姓名:邱良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药学指导教师:刘新;占志雄20080501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田间种群毒理及对天敌瓢虫的安全性研究作者:邱良妙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冯涛.彭宇.刘凤想.方满.陈建.FENGTao.PENGYu.LIUFeng-Xiang.FANMan.CHENJian不同地理种群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graminicola)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抗、感种群的相对适合度-生态学报2007,27(12)采用成蛛浸渍法测定了湖北武汉、湖北来凤、陕西渭南和山东菏泽4个草间钻头蛛地理种群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辛硫磷和甲胺磷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湖北武汉和山东菏泽草间钻头蛛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都较小,处于敏感水平,陕西渭南、湖北来凤种群对甲胺磷和辛硫磷的抗性达到了中抗水平.4个种群对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均未产生抗药性,说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草间钻头蛛的毒力要大于有机磷类杀虫剂.在测定了蜘蛛对不同杀虫剂敏感水平的基础上,以陕西渭南种群为抗性种群(R),湖北武汉种群为敏感种群(S),比较研究了这2个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相对适合度.结果表明两种群在发育历期和成活率上无显著差异.在繁殖力方面,R种群产卵率、产卵量和孵化率均明显下降.R种群的相对适合度为0.74,对有机磷产生抗性的草间钻头蛛种群存在繁殖不利性.2.期刊论文卢芙萍.赵冬香.王爱萍.LUFu-ping.ZHAODong-xiang.WANGAi-ping甘蔗绵蚜不同地理种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的多样性-华东昆虫学报2008,17(2)用等位酶分析方法对三个用药背景不同的甘蔗绵蚜地理种群在9种酶(EST,G3PD,HEX,IDH,LDH,MDH,ME,PGI和PGM)上的遗传组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甘蔗绵蚜在9种酶共检测到9个等位酶位点,仅IDH位点具有多态性.在多态性的IDH位点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其中连续两年未曾用药的两院种群和用药较少的木棠种群均具有三个等位基因(a、b和c),而用药次数最多的临高种群仅存在两个等位基因(a和b).等位基因a的频率从两院种群到临高种群逐渐升高,而等位基因b的频率却逐渐降低.说明IDH在甘蔗绵蚜的种群遗传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杀虫剂的选择压力可能对甘蔗绵蚜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具有分化作用,同时也说明IDH在甘蔗绵蚜对杀虫剂的抗性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IDH-a频率的升高,可能导致甘蔗绵蚜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可通过检测IDH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来监测甘蔗绵蚜对杀虫剂的抗性.3.学位论文周小尼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不同地理种群若干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19974.会议论文乔传令.陈丽萍.刘俊娥不同地理种群库蚊复合组酯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1999通过生物测定和蛋白质电泳对八个不同地区的库蚊复合组纹虫(Culexpipienscomplex)的抗性水平、与抗性相关的酯酶基因在种群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5.学位论文金涛桔小实蝇抗药性和药剂响应蛋白的鉴定2009桔小实蝇为我国重要的一种检疫性害虫,对果树种植业具有毁灭性的危害。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控策略仍是现有的主要治理方法,近年来其抗药性问题越来越凸显,成为持续控制其为害的主要瓶颈。本文通过田间抗药性监测,并对现有的毒力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以室内筛选的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抗性个体的流动对种群抗性个体频率产生的影响;调查了室内抗性品系衰退趋势,分析桔小实蝇抗药性发展的风险;分别测定各地理种群和抗性种群及衰退品系的几种酶的活性,分析了桔小实蝇的抗性生化机制;运用双向电泳技术,鉴定了数十种多种功能的药剂响应蛋白。取得了多项对桔小实蝇抗药性发展规律和产生机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成果。⑴桔小实蝇田间抗药性动态研究。采用药膜法持续测定了广东、福建、海南、广西、云南、江苏、湖南等省份,13个地区桔小实蝇地理种群对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药性。2007年至2008年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11个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对敌百虫的抗性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11.56~23.59倍,2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分别是5.29和8.78倍;有4个地区的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达到中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13~25.46倍,7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低抗,抗性倍数为3.02~9.49倍,仅有2个地区种群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1.15和2.87倍:对阿维菌素抗性有3个地区达到高抗水平,抗性倍数高达44.48~55.23倍,9个地区种群抗性为中抗水平,抗性倍数为17.43~38.20倍,仅1个地区种群处于低抗水平,抗性倍数为4.24倍。⑵桔小实蝇药剂毒力测定方法的改进——纸膜卷筒法。评估害虫的种群抗性水平,与选用的抗性测定的方法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型桔小实蝇抗性测定方法——纸膜卷筒法,即用药剂浸湿滤纸,晾干后对折呈卷筒状,引入桔小实蝇成虫,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并以6个桔小实蝇地理种群作为供试昆虫,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初步验证,最后得出纸膜卷筒法测定的桔小实蝇地理种群抗性水平。结果表明,空白对照处理桔小实蝇在24h内死亡率均小于10%,48h后对照组死亡率小于10%的符合率为66.70%,而72h后对照组死亡率小于10%的符合率仅为16.70%。表明在48h内读取纸膜卷筒法的桔小实蝇的死亡率较为合适。处理组死亡率的有效性显示,不同的杀虫剂的处理组死亡率符合试验要求的时间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分别在24、48和72h读取桔小实蝇的死亡率较符合处理组死亡率在大于10%且低于100%的标准水平。通过获得有效的死亡率组的数据,分别统计了纸膜卷筒法测定的致死中浓度,发现测定对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的致死中浓度大约是药膜法测定的15—20倍,而阿维菌素的致死中浓度大约是药膜法测定的20-30倍。⑶桔小实蝇抗性衰退规律。观察室内建立的三种抗药性品系桔小实蝇种群的抗性衰退趋势。结果表明:抗敌百虫与高效氯氰菊酯桔小实蝇品系抗性衰退特征相似,F0到F4代衰退明显,衰退率分别为77.22%和59.72%,随后各代衰退缓慢,到F37衰退率达89.40%和88.79%;抗阿维菌素桔小实蝇品系抗性衰退趋势缓慢,从F0到F19代衰退率仅达8.53%,随后衰退趋势明显,到F37衰退率达47.66%,但仍然具有明显的抗药性。最后对抗性衰退趋势进行拟合,表明桔小实蝇对不同药剂的抗性衰退趋势不同。⑷桔小实蝇抗药性个体流动对抗性频率的影响。害虫的抗药性具有可遗传性特征,不同抗性水平个体迁移必然会导致原始种群的抗性基因流动,其种群的抗性水平也发生改变。通过设计不同的迁移比例,研究桔小实蝇对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个体流动对原始种群抗性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性个体迁入敏感种群,使得敏感种群抗性频率增加,迁入比例越大,抗性频率增加越大;而敏感个体迁入抗性种群使得其抗性频率减小,同样随着敏感个体迁入比例的增大,抗性种群中抗性频率的减少量越大。利用抗性频率变化值与相应迁移率的比值来表示迁移的相对效率,结果发现在迁移率为5%时,迁移影响抗性个体频率变化的相对效率最高。对不同的抗性个体迁移引起的抗性频率变化值进行趋势拟合,发现桔小实蝇的在不同迁移比例下对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变化趋势分别符合密度模型和房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9696和0.9647。⑸桔小实蝇地理种群抗性水平与几种酶的活性关系。昆虫体内的多种酶的活性高低是显示其抗药性水平的主要生理指标,本文比较了各地理种群桔小实蝇几种酶的活性和抗药性水平关系。测定了9个地理品系和相对敏感品系的桔小实蝇成虫的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这几种酶的活性,比较了各地理品系桔小实蝇的几种抗性相关酶活性和对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的关系,并作通径分析。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广东广州地区桔小实蝇体内的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最高,为相对敏感品系的1.4782倍;而广东茂名地区品系酶活性最低,只有敏感品系的0.8649倍。广东惠州地区桔小实蝇体内羧酸酯酶活性最高,为相对敏感品系酶活性1.8147倍;而广西南宁地区桔小实蝇体内酶活性最低,为敏感品系的0.9636倍。广东茂名地区桔小实蝇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最高,分别是相对敏感品系的2.2557倍和2.7069倍;而广东广州地区桔小实蝇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为最低,分别只有相对敏感品系的1.1622倍和1.1871倍。⑹桔小实蝇的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种群抗性发展与解毒酶系活性关系。实验室建立的桔小实蝇抗性种群,在多代杀虫剂的汰选条件下,虫体的解毒能力显然与抗性水平密切相关。本文选用实验室内建立的桔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品系,分别测定抗性选育世代和抗性衰退世代的解毒酶的活性,并比较其活性和抗性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抗性选育的种群中,随着各世代桔小实蝇的抗性的增长,体内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羧酸酯酶的活性呈微弱的增长趋势,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活性水平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而在抗性衰退的种群中,随着各世代桔小实蝇抗性水平的下降,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羧酸酯酶酶的活性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则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研究结果显示了桔小实蝇的体内的多种解毒酶系与抗性水平密切联系,是桔小实蝇生化解毒的主要机制。⑺基于双向电泳技术对桔小实蝇药剂响应蛋白的分析。蛋白质是生命体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多种代谢功能的最终体现。通过了解桔小实蝇在杀虫剂的选择压力下,虫体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对于解释桔小实蝇抗性产生的代谢解毒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分别处理相应的抗性品系桔小实蝇幼虫3h、6h和12h,以及阿维菌素处理12h、24h和36h后,并以丙酮处理后作为对照。提取虫体的总蛋白,作双向电泳分析。挑选部分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并以图谱上所有的蛋白位点,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探索法聚类。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对杀虫的药剂响应过程中,发现有对敌百虫的响应中有关于信号传导、免疫功能、蛋白合成、氧化代谢、能量代谢和细胞骨架蛋白等相关蛋白;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响应中,有能量代谢蛋白、细胞骨架蛋白、蛋白质合成相关蛋白、神经系统组成蛋白和其它一些未知功能的蛋白呈现显著的抗性代谢差异变化;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响应中,信号传导蛋白、免疫功能蛋白、氧化代谢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蛋白均呈现显著变化。6.期刊论文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唐健.LUZhongxian.YUXiaoping.CHENJiangmin.ZHENGXusong.TANGJian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的抗逆性-应用生态学报2000,11(5)研究了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对水稻抗性品种、若虫高密度、高温、饥饿和杀虫剂等逆境条件的抗性.结果表明,广西和云南种群褐飞虱对抗虫品种的适应性比浙江种群强而广,浙江种群只能适应抗虫品种IR26而广西和云南种群则还能适应抗性更高的ASD7和RathuHeenati.广西和云南种群较能适应高密度环境,而浙江种群的适应性较差,其雌虫短翅率与若虫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虽然广西和云南种群对高温的忍受性比浙江种群的强但对饥饿的耐性则明显较弱.对氧化乐果的耐药性浙江种群比广西种群略强,说明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对逆境条件的抗性差异主要是由于他们长期适应了各自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引起的.7.学位论文郭庆龙棉铃虫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Bt棉对棉铃虫抗药性的影响2007本研究利用氰戊菊酯、辛硫磷、灭多威和硫丹4种代表性杀虫剂对我国山东泰安、山东夏津、湖北天门3个地理种群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进行了抗性测定;利用增效剂法和生化测定方法检测了3种群棉铃虫抗药性机理;利用点滴法进行了高效药剂的筛选: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药性及其机理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FA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测定了山东泰安、山东夏津和湖北天门三个棉区棉
本文标题: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田间种群毒理及对天敌瓢虫的安全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3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