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榆林市生态安全感知研究
榆林市生态安全感知研究∗王晓峰1,2,王丽芳3,任志远41.西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1)2.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61)3.西安体育学院教务处,西安(710060)4.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62)E-mail:wangxf@chd.edu.cn摘要:生态安全感知是指人们对生态安全在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含对生态安全的认识,态度、行为等。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和访谈法等方法,以陕北长城沿线榆林市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安全感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变化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但不同人群的生态安全感知有一定的差异,决定其差异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和文化背景,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生态安全建设的措施和意见。关键词:榆林市,生态安全,感知公众风险感知状态是社会状况的晴雨表,它可以相当确切地反映出整个社会发展变化对人们的心理状况造成的影响以及人们的反应[1]。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区域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复杂性的问题,不仅涉及到自然因素,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社会经济等因素,在这各种因素中,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纽带和桥梁,即当地居民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是离不开的,因此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态安全感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2-5]。生态安全感知研究受目前国内外专家的重视[6-10],研究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主要是在问卷访谈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安全感知研究。1.生态安全感知的概念生态安全是属于安全范畴的一个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概念,而感知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从这个方面来讲,生态安全感知的范畴具有交错性和多样性,是属于多学科的一个交替新名词。通过对生态安全和感知等名词及其内涵进行仔细的思索和研究,作者认为生态安全感知是指人们对生态安全问题在心理、生理以及行为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主要包含对生态安全的认识,态度、行为等。即人们对是否察觉或发现其身边生态安全隐患或问题,对该文持什么样的态度,使乐观还是悲观,是制止该问题的发展还是任其发展。生态安全感知是一个新的名词,它的出现将会改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知,人类与环境关系会更加和谐,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由原始的环境决定论到人定胜天,发展到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可持续发展观都是人类对环境的认知发展结果。生态安全感知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新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安全感知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新可持续发展理论一脉相承的,是其发展的结果。生态安全感知的提出表明了环境与人类的隐含关系,体现了环境安全为基础,其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安全,生态安全和人类安全是一致的,是息息相关的。没有生态环境的安全就没有人类的安全,人类的安全是建立在环境安全的基础之上的,人类安全是属于环境安全的上层安全。没有良好的生态安全就没有人类的安全。人类安全和环境安全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制约的,并且是可以调节的,这正是生态环境能够改良的理论基础。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0771019)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2007D16)的资助。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生态安全感知研究。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全民性的活动,可以说是人人参与,人人获益的一项公益性活动,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初级阶段,尤其是我们还处在生活水平较低的温饱型社会阶段,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政府和环境爱好者的广泛宣传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拥护,而这一任务在具体的人群中以政府官员和广大学生群体为重。问卷和调查全部在研究区展开,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地方政府官员,各种资源开发商,当地的知识分之主要包括教师和大中专学生和高中生,依靠土地生存的当地农民。通过对他们的调查访谈,不仅可以了解他们对生态安全的认知,还可以了解我们所研究的结果与当地居民的认识之间的差异,更重要得是可以对我们开展生态安全建设达到全民动员的效果。在2006年7月26-8月2日和2006年10月18-22日先后两次在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县、靖边县、清涧县、米脂县和佳县等6个区县随机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中总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问卷548份,其中空白问卷16份,有效问卷共计532份。3.问卷分析3.1被访人员的基本概况本次问卷总共有250多人参与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在调查的对象中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57%和43%;在年龄构成方面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所占人数是总访问人数的90以上,其中25岁以下的访问者占总人数的40%,是这次访问的主要对象。所访问人群90%以上来此陕西榆林市的各个区县或在该地区生活2年以上对当地的自然状况相对有着一定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的访问表明所访问人群29%的人员来自各个区县的市辖区,26%的来自郊区,来自农村的占到所访问人员的30%,相对来自矿区的人员较少,仅占总访问人员的5%左右。从图1可以看出,所访问的人群基本均匀的在榆林市的12个区县均有分布,这说明本文访问对象的人员地区结构比较合理,具有代表性,其问卷结果具有一定的说服性。在问卷对象的选则方面,本研究主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在目前和未来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群为代表,主要包括知识青年,以学生为代表;党政政策执行者,以政府管理人员为主和政策的落实者,以农民为代表。通过问卷统计分析,所访问人员的知识结构表明,所访问人员中71%的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初中以下学历的访问人员仅占总访问人数的11%,可见本次访问的人员具有高素质的特点。在访问人员中73%的属于高校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占17%,农民仅占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着人的生态安全观,不同的经济收入会影响人们的生态行为。为了了解当地的收入状况本调查表专门设计了关于所访问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内容。据统计访问人员的家庭收入中有30%的家庭只有一人有收入,而50%的家庭有两人有收入,而20%的家庭有2人以上的人员有收入。在具体的收入方面,如果按照国际贫困线2000元的标准统计,据统计榆林市所访问人员中23.76%的家庭经济收入处在2000元以下,而35.64%的家庭经济收入处在3000-5000元之间,有41%的居民家庭经济收入处在5000元以上。总体来讲榆林市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教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如果实行生态环境税收是可行的。3.2访问人员对区域生态安全感知据统计分析表明,所访问人员中,21%的人员认为榆林市的生态环境整体较好;63%的人员认为榆林市的生态环境整体较差,而有16的人员的回答说不清楚榆林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这与我们通过综合平价认为榆林市生态安全处在中等水平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对于他们自己所居住的小环境,33.2%的人员认为所居住的环境较好,63.3%的人员认为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较差,仅有3.5的人员回答说不清楚自己所住的环境到底如何。对于所访居民所居住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在过去的50或20年是怎样变化的问题,46%的人员认为生态环境质量在变好,41%的人员认为生态环境在变差,13%的人员不清楚这种变化。这与通过我们的动态安全评价认为榆林市生态安全处在波动上升中,并且这种波动变化幅度较少,故当地居民对这一问题的判断会比较模糊,出现变好和变差人数比例基本接近。对于榆林市哪个区域(地点)的生态环境质量“昀好”这个问题40%的人员认为榆杨区的生态环境较好,其次分别是米脂县、绥德县、清涧县和子洲县,而投票昀少的县分别是神木县、定边县、靖边县和府谷县、等县。相对这一问题,对于榆林市哪个区域(地点)的生态环境质量“昀差”这个问题,投票昀多的是府谷县,其次是神木县、榆杨区、定边县。通过对这两个问题比较可以判断这种感性的认识是和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一致性,说明所访问人员的判断基本正确。在大的区域分布上北六县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的差于南六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反过来讲也就是南六县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优越于北六县的生态环境状况。051015202530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子洲米脂绥德清涧吴堡佳县区县所占比例(%)对于生态环境变好的原因分析中,29%的人员认为是由于当地居民的人口素质提高的结果,45%的人员认为是环境政策的结果,而20的人员认为是经济收入的提高结果,也有6的人员认为是其他的原因导致的,例如降水等条件的变化。当然也有人员认为是其中两个或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而对于生态环境变差原因这个问题,访问人员中17.54%的人员认为是人口增长的结果,26.75%的人次认为是矿区开发导致的结果,19.30%的人员认为是降雨偏少的结果,有14.04%的认为是过度开垦、10.53%认为是过度放牧,9.65%认为是过度樵材(如图2)。考虑到不同的人认为是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因,故在统计时以人次来计量,避免了重复统计。对于居民所在的街道(村庄)取水难易程度,19%的人员认为取水困难,42%.的人员认为取水较困难,39%的人员认为取水较容易。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取水容易的人员主要是城市居民,他们的取水主要来自城市供应的自来水,而相对取水不易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郊县和工矿用地边的居民。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所访问人员取水困难的原因,我们作了更深层次的设问,据统计分析,24的人员认为是矿区开发破坏水层的结果,43%的人员认为是气候干旱化的结果,而30的人员认为是水污染的结果,同时也有3的人员认为是其他的原因(如工矿大量抽去地下水)的结果(如图3)。榆林市生态环境问题众多,当地居民是否了解,该区域有那些生态环境问题,并且那些生态环境问题是昀主要的问题,经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40%的人员认为榆林市的生态问题主要是风沙,32%的人员认为是土地沙漠化,而12%的人员认为是水资源短缺,分别有9%和7%的人员认为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当问到对于具体的那一个区县或更小的区域生态环境较差时,和我们的科学判断相比较,访问人员的这种生态安全感知整体上是正确的,但仍具有一定的偏差。榆林市生态环境问题众多,当地居民是否了解,该区域有那些生态环境问题,并且那些生态环境问题是昀主要的问题,经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40%的人员认为榆林市的生态问题主要是风沙,32%的人员认为是土地沙漠化,而12%的人员认为是水资源短缺,分别有9%和7%的人员认为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当问到对于具体的那一个区县或更小的区域生态环境较差时,和我们的科学判断相比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人口增长矿区开发降雨偏少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其他所占比例(%)较,访问人员的这种生态安全感知整体上是科学的,也是正确的,但仍具有一定的偏差。图3.榆林市主要环境问题调查图Fig3.ThemainenvironmentproblemsinYulinDistrictbyQuestionnairesurvey3.3被访人员对当地环境的态度在这一栏中我们共设计了5个问题,包括居民对当地环境政策是否了解,对当地生态环境安全的关心程度,当地的环境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以及观念和环境治理措施进行访问。通过问卷分析,对于第一个问题其中有43%的被访人员了解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而有57%的人员对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不了解。通过这项内容的调查结果,以后还需加大环境政策的宣传。关于第二个问题,有79%
本文标题:榆林市生态安全感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4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