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小学课程具体实施方案(5篇)
1/17小学课程具体实施方案(5篇)方案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高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以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网友精心分享的“小学课程具体实施方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小学课程实施方案【第一篇】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二、活动对象。1-6年级24个班级。三、活动时间、地点。活动时间:11月26日下午。活动地点:各班教室。四、评分标准。1、看读书计划和活动方案,内容全面,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4分)。2、看学生的读书笔记本,读书目录记录清楚,摘抄的内容丰富。(2分)。3、看班级有关读书方面的过程性资料的展示情况。(2分)。2/174、随机抽查两名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评价。(4分)。5、看活动效果,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和交流效果评价。(3分)。五、评委选定:。各年级语文教师。六、活动流程。1、1:40召开评委会,宣布评价办法。2、2:00活动正式开始,高低段同时进行,高段从6、1班开始,低段从3、1班开始。3、比赛结束后,分段统计成绩,公布比赛结果,评出“书香班级”进行表彰。七、保障措施。各班要按照方案,精心组织,提前试好课件,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小学课程实施方案【第二篇】一、指导思想:二、设置原则。(一)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整合校园素质教育因素,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二)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内驱力。3/17(三)自主性原则:根据国家提供的.课程科目和课时的比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课程计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三、课程目标:基础上,促进学生学有特长。会合作、从小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追求群体共同发展。会健身、依托广播操、乡土游戏、校园足球以及“体育与健身”课程等资源,每位学生每学期学习不少于2项的健身技能,每天参与锻炼得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懂得劳逸结合、健康第一等道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二)课程目标:以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目标、任务的认识,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科研为手段,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四、实施保障。(一)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责,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组长:黄义海。副组长:常春灿。组员:邓焕珍、丁瑞青、王传国、索焕云、楚秀平等。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中层组织主要负责执行问题。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具体实施。4/17校长室明确各部门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对各部门在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各部门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教导处(德育处)主(兼)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按照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作息时间。(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常规管理。1、以教学质量承诺制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以聚焦课堂为主线,关注教学五环节,落实各环节的达标标准,争创优质标准。2、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开展合作共荣团队的创建,通过课题引领,主题研究,同伴互助,落实三类课程的实施和开发。小学课程实施方案【第三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5/17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我校针对自身特点,提出“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学校棋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以“创建学校特色,打造教学精品”为目标,以追求“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和谐成长”为宗旨,旨在引领学生充分认识丰富多彩的棋类世界,将棋文化教育与学会做人有机结合,逐步起到以棋促德、以棋益智、以棋冶情、以棋养性的效应。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特色是学校上品位、求品质和建品牌的基础,在艰辛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量到质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要创建特色学校不能好高鹜远,只能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大环境,脚踏实地寻找我们的优势。(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基础——环境熏陶。为了让学校的棋文化特色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造就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棋艺专用室、黑板报、室内布置等阵地,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的棋文化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二)棋文化特色创建的载体——活动创设。“活动是载体,活动是激励,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放大特色的效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课内外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是提升棋文化特色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6/17首先,要十分重视各级棋类社团的开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学校成立“三棋”社团,班班建立小棋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彰显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校园棋文化风采。其次,抓住契机,结合校情,挖掘资源,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班级三棋联赛、亲子对弈、棋星挑战赛、对抗赛等等。第三,广泛发动、创设条件、精心组织,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棋文化艺术节,作为对学生开展棋文化艺术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全面展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棋类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才干,张扬个性。(三)棋文化特色创建的保障——课程体系。随着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的道路,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更有效。每周设立棋艺课,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予以实施,力争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我校的一个办学亮点。(四)棋文化特色创建的核心——科研引领。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领学校呈现高效、良好的运行态势是特色创建的关键和核心。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班主任、棋课专职教师、体育教师为课题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细则,通过课题研究,拓宽棋文化内涵,深挖棋类教育对学生德育、智育诸多方面的影响作用,推动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小学课程实施方案【第四篇】7/17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哲学思想和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程。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3、开发的场所是具体学校能拥有自主权。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2关注学校科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我们紧紧抓住了我校足球、阅读的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8/17的龙头。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足球、阅读为主要内容,根据我们的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1、总体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2、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三部分。1、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十9/17佳学生”评比条件。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2、教师评价。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一)总体思路:1、编写教材或讲义2、制定计划(课时)3、落实教师4、分段实施5、考试考核。(二)校本课程的课时。阅读每周1课时足球每周1课时。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卢锋。副组长:卢丽丹。组员:徐宏顺庄洁许丽萍甘中华陶丽芳朱家宜。全体语文教师、体育教师。10/171、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学生可根据不同爱好参加不同课程学习。2、学科根据不同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3、每个学生参加1门以上课程的学习。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集资料。教务处负责安排教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情况。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史的水平。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1、《足球》体育组。2、《阅读》语文组。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11/17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小学课程实施方案【第五篇】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校本课程。我校明确指出“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有爱心,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长大后不一定成才但必须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课改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12/17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性
本文标题:小学课程具体实施方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56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