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杨修之死》(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杨修之死》(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杨修之死》(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杨修之死》1凡看过《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为才子杨修“恃才放旷”而死在“奸雄”曹操手中而感到惋惜。对曹操那种“嫉才妒能,不能容人”的行为感到憎恶。但是我认为曹操那么做是无可奈何的。曹操的无奈,其实是对杨修这种性格的无奈。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恃才放旷且锋芒毕露而不懂得收敛,稍有机会,不管什么场合什么对象,便开始卖弄才华,以显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其中诸如“一盒酥”和“猜字谜”等事件,便是极好的佐证。然而对于这些,老谋深算的曹操并不欣赏,每次都“虽喜笑,然而心恶之”。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曹操嫉妒杨修才华,其实这只是一种十分肤浅的表面现象。因为对于大政治家曹操来说,他在臣僚们面前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其潜在的政治目的。就拿“一盒酥”“猜字谜”事件来说吧,在我看来,表面上是曹操和臣僚们的游戏之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游戏都具有很强的政治试探性。老谋深算的曹操,想从中看看出臣僚们对自己的心思解多少,明白多少,这对于曹操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全部被别人看破,那么这个人就失去其价值,而杨修想靠才华领取政治资本,却犯曹操的大忌,所以他为自己的惨局,埋下祸根。但我认为杨修最后身首异处的主要原因并非上面这些小事,而是杨修参与曹氏集团的权力之争。试问哪一朝最高统治者喜欢别人来管自己的“家事”呢?从这个角度说,杨修的死是必然的。处死杨修,是曹操无奈的选择,而曹操因处死杨修而落个“嫉贤妒能”的千古骂名。杨修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凶手。《杨修之死》2备课组初三学科语文执笔课题18杨修之死教时安排1教时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掌握一些重点字词,如:“适”、“数”、“忌”、“如”、“但”、“即”的不同用法。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情感态度方面1.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的人物性格,联系时代环境理解人物的命运遭遇。能力方面1.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2.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要点:1、在辩论中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2、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3、检查对一些重点难点字词的音义的掌握情况,学习一些通假字竞赛评分标准:复述故事占20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个10分,辩论占40分。教学内容和步骤:前半节任务: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步骤教学内容意图和目的一准备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师完成)。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三、完成“思考和练习一”(解释加点字词)适庖官进鸡汤()数犯曹操之忌()()人皆不晓其意()丕如其意()植然其言()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四、布置预习题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疏通文字障碍第二节任务:完成必答题、抢答题及展开口述比赛和辩论比赛。步骤教学内容意图和目的二竞赛(一)复述(二)必答(三)抢答四辩论复述故事(10分钟)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即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①鸡肋()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参考资料,少熬夜!③数犯曹操三忌()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①竟取匙与众食qí()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③延弃弓cao()刀。(学生完成后教师即时明确答案)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四、展开辩论(20分钟)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速度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力步骤教学内容意图和目的三总结六、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1、分出胜负方。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七、宣布结束培养学生用唯物辨证法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参考资料,少熬夜!附板书设计∶杨修之死原因┌───────┴───────┐杨修曹操┌──┴──┐┌─┴─┐恃狂好虚老才妄耍伪谋放轻小残深旷率聪诈算明└──┬──┘└─┬─┘内因外因││(男)恃才放旷,终于(女)借违反军纪之名,招致杀身之祸处死杨修教学后记:《杨修之死》3《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的语言属浅近文言文,不太难懂,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可让学生靠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辅导。通过梳理课文的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辩论,学习多角度探讨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参考资料,少熬夜!新能力。(三)情感目标: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教学方法竞赛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加强预习,布置同学在课前看《三国演义》七十二回。课上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加强复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定好竞赛程序、形式和评分标准,以便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优劣,并分出胜负方,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4.评分标准:复述故事占20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个10分,辩论占40分。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在音乐中介绍《三国演义》。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师完成)。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广泛搜集材料,以史实为根据,创作了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巨著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主张——仁政。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从不同参考资料,少熬夜!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杨修虽然恃才傲物,但也不至于有被杀的大罪过。有才的人很难容于社会,这是为什么?1.注意以下字音:庖(páo)鸡肋(lēi)惇(dūn)禀(bǐnɡ)主簿(bù)辕(yuán)丞(chénɡ)相恃(shì)放旷(kuànɡ)匙(chí)褒(bāo)贬(biǎn)寝(qǐn)佯(yánɡ)簏(lù)迳(jìnɡ)伺(sì)谮(zèn)邺(yè)城阻当(dǎnɡ同“挡”)叱(chì)麾(huī)阜(fù)拈(niān)弓绰(chāo)2.解释字词。找出疑难字词加以解释。二、整体感知。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准备工作。男女生分成小组,进行准备。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第一个观点: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3.梳理材料。三、布置作业。1.回去继续收集、梳理材料。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以下选项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匙(shí)褒(bāo)庖(páo)鸡肋(lèi)n.寝(qǐn)佯(yánɡ)簏(lù)主簿(pù)c.伺(sì)谮(zèn)邺(yè)城麾(huì)d.拈(niān)弓阜(bù)辕(yuán)参考资料,少熬夜!门丞(chénɡ)相二、解释画线的词语。a.适庖官进鸡汤()b.数犯曹操之忌()()c.人皆不晓其意()d.伺察之()e.佯惊问()f.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完成必答题、抢答题及展开口述比赛和辩论比赛。教学过程一、复述故事(10分钟)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即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3.教师总结:杨修被杀,是杨、曹矛盾发展的高潮,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呢?小说中断了叙述的线索,插入了有关杨、曹矛盾的由来。这段插叙用“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句话过渡,连续叙述了六件事,从而深刻地提示了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也展示了杨、曹二人的性格。这六件事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写杨修不看对象,不分时间、场合,一味地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个性特点,结果是自取其祸。这一类包括四件事。第一件事,曹操于进退兵之事上犹疑不决,以“鸡肋”为夜间口号,被杨修猜透其心事,曹操大怒,“喝刀斧手推出斩之”。第二件事:曹操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不置褒贬而去。杨修捅破迷底,令人改筑围墙。曹操知道后“心甚忌之”。第三件事:杨修用拆字的方法把“一合酥”分给众人吃了,玩笑开到了主帅头上,并有讥笑曹操字写得不合规范的嫌疑,曹操对这事表面“虽喜笑,而心恶之。”第四件事:曹操编造了梦中杀人的谎话,而杨修却有意揭露其谎言:“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语道破了曹操不可告人的心事,这自然更引起了曹操的极端厌恶;“操闻而愈恶之。”第二类写杨修干预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这才是杨修被杀的真正直接原因。第五件事:为了扶持曹植作曹操的继承人,杨修向曹操密告曹丕用筐装人人府,结果中了吴质的计策,反给自己招来了诬告曹丕的嫌疑:操因罐修谮曹丕,愈恶之。”第六件事:唆使曹植立斩邺城门吏,结果又被人告知曹操。“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七件事:为曹植作咎教十余条,答教又被曹丕派人偷去,告诉了曹操,杨修落了个欺主之名,“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二、完成必答题(抽签作答)(5分钟)1.(男)给下列加黑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1)鸡肋()(2)将首级号
本文标题:《杨修之死》(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70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