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幼儿园中班球类活动方案(案例)及流程【通用8篇】
1/23幼儿园中班球类活动方案(案例)及流程【通用8篇】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幼儿园中班球类活动方案(案例)及流程【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幼儿园中班球类活动方案及流程【第一篇】设计意图:生活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其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科学现象。如:“糖和盐不见了”这一活动作为小班的幼儿,也是经常见到的,但幼儿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这种现象。此活动提供给幼儿实践操作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的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如:幼儿在活动中观察溶解过程和了解溶解现象,激发了幼儿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活动目标:1、让幼儿发现糖和盐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2/233、培养幼儿对溶解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活动准备:1、每位幼儿一个杯子,一把小勺。2、每组一个大盆、一把大勺、抹布两条。3、实验材料:白糖、红糖、盐、奶粉、果汁粉、大米、大豆、石子、温水。活动过程: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糖”导入。故事内容:一只小鸭子相帮妈妈做事,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小鸭子答应了。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到了河边,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可是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1、教师示范实验(一):观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现象。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袋子里的白糖和盐哪儿去呢?(河水里去了)⑴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⑵让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是无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那白糖到哪儿去了呢?(跑到水里了)⑶3/23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⑷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二)幼儿操作进行实验。1、认识操作材料。教师介绍桌面上的材料。(红糖、果汁粉、大豆、大米、石子、奶粉、温水、杯子、小勺子、盆子、大勺子、抹布等)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⑴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杯子、一把小勺。每组都有好多实验材料放入碗里,一大盆温水,一把大勺。操作实验时自己自由选择一样材料放入杯子里,每组的小朋友所选的材料应不同,在向杯里倒入温水,用小勺搅拌,看这些东西在水里是不是像白糖和盐一样,在水里就不见了,溶解了。操作时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争抢。⑵教师提醒幼儿把盛有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左上角,把盛有在水里不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右上角。⑶每组选两名幼儿,说说各组实验探索结果。(谁在水里溶解,谁在水里不溶解。)⑷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三、各种糖的试验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糖呢,你在吃过什么糖?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糖,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他们在水里会不会溶解呢?4/23幼儿实验,说一说做一做,最后请幼儿把糖水喝掉。四、活动结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糖和盐这样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有好多;像大豆、大米、石子这样在水里不能溶解的东西也有好多。在生活中,请小朋友们观察哪些东西也能在水里溶解,与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幼儿园中班球类活动方案及流程【第二篇】根据科学活动《为什么会响》的活动进行修改。设计思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指导幼儿观察自然角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许多小朋友把那些装有各种豆子的瓶子拿着摇晃,发出各种响声,叶梓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较少,他的瓶子发出的声音,而湘湘的却因为瓶子里装满了花生发不出声音。湘湘急着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他的瓶子会响,我的却不会?”新《纲要》指出:要以问题引领幼儿进行探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幼儿探索和经验的建构提供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我没有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幼儿回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探究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活动重点:5/23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引导幼儿探究豆子的多、少、软、硬、大、小在瓶子中发出声音大小的关系。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比较豆子的大小、软硬、多和少在瓶中产生的声音大小的关系,使幼儿明白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一、活动目的:1、在学习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跳舞的豆子》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知识准备:1、幼儿对所提供的农作物已认识,能说出名称。2、请家长与幼儿查阅资料或与幼儿一起做实验。二、活动过程:1、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有的声音较大,有的声音较小呢?”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回家寻找的答案。(由于是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许多幼儿回家后都很6/23积极的寻找答案,有的问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实验。当然,老师在其中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今天的发现让父母做一个了解,以便父母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发现。2、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①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感知豆子的软硬、大小。②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请幼儿选择一种豆子进行操作。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③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软硬、大小、多少在瓶中产生声音的大小的关系。(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又有了新的问题的提出:怎样才能更好地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来呢?)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请幼儿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4、①得出结论: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②针对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7/23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来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5、请幼儿利用手中的瓶子与教师一起随音乐起舞。6、活动延伸: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幼儿园中班球类活动方案及流程【第三篇】一、设计意图:图画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幼儿的阅读能力也需要借助图画来发展。以图为主的图画故事书便成为首选的幼儿读物。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次活动。二、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图书,感受故事中奇特想象带来的情节变化。2、观察、预测并感知颜色的混色过程,感受色彩变化的奇妙,体验活动所带来的乐趣。3、感受变色鸟的心情变化,体验给别人带去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很快乐。三、活动准备:1、大图书一本。2、自制活动画册:白鸟、彩色鸟、黑鸟图片重叠,可随意翻动。3、各色颜料、透明杯子、毛笔等。四、活动过程:(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8/23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活动画册,首页为白鸟。)我们一起和小白鸟打个招呼。(引导幼儿跟小白鸟问好。)教师:这只小白鸟很神奇,它身上的羽毛会变魔术。(操作活动画册)一会儿变成彩色的(翻至彩色鸟),一会儿又慢慢地变成了黑色(翻至黑鸟)。咦,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只鸟怎么会变色呢?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出示大图书。教师:老师这里有一本故事书,这本书讲的就是关于这只变色鸟的事情,故事的名字就叫《变色鸟》(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鸟是怎么变色的?(二)、与幼儿共同阅读图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进行思考。1、引导幼儿观察图一,教师提问:(1)在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白色的小鸟。)(2)这只小白鸟在干什么呢?(3)你还看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4)你觉得小白鸟怎样?(引导幼儿感知小白鸟的心情:很孤单,没有朋友等。)教师讲述图一:灰色的天空有白云,灰色的大地有树林,一只白鸟向前飞,飞呀!飞呀!提问:白鸟会飞到哪里去呢?(引导幼儿进行猜测。)2、观察图二,教师提问:9/23(1)白鸟飞到了哪里?它在干什么?教师讲述图二:白鸟落在树枝上,吃了一颗红果子。好香好甜哪!(2)白鸟吃了红果子,会有什么变化呢?(长出了一些红羽毛。)3、观察图三,教师提问:(1)白鸟又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回答:白鸟在吃黄果子。)教师讲述:白鸟长出了一些红羽毛,又吃了几颗黄果子。好甜好脆呀!(2)白鸟吃了黄果子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长出了一些黄羽毛。)4、引导幼儿观察图四,教师进行讲述。教师:白鸟继续飞呀飞呀,它来到了一棵长蓝果子的树,白鸟吃了一些蓝果子,好脆好香啊!呀,白鸟又发生变化了,瞧,白鸟身上又长出了蓝色(引导幼儿看图一起说)的羽毛。5、教师讲述图五:白鸟吃多了,成了变色鸟。身上的羽毛,除了红的、黄的、蓝的,还加上了……?(引导幼儿边看图边一起说“橘色、绿色和紫色”)提问:(1)你现在觉得这只鸟怎样?(2)你觉得小白鸟现在的心情怎样?(3)你喜欢这只变色鸟吗?用一句什么话送给它?6、引导幼儿观察图六,教师进行讲述。教师:变色鸟吃个不停,这个颜色的果子也吃,那个颜色10/23的果子也吃,什么颜色的果子都吃!这时,变色鸟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教师:今天我来给小朋友变个魔术,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的杯子)你们猜猜,我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测)教师:好,那我们看看到底变成什么样了!(教师演示将各种颜色混在一起,让幼儿观察各种色彩混合变成黑色的过程。)7、教师:变色鸟吃了各色的果子,变成了一只黑鸟。你觉得这时黑鸟的心情会怎样?教师讲述图七:灰色的天空有白云,灰色的大地有树林。黑鸟向前飞,飞呀!飞呀!咦?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呢?(观察图八)8、教师讲述图八:黑鸟在空中唱歌,唱出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回答:黑鸟在空中唱歌,唱出彩色的音符。)教师:赤橙黄绿青蓝紫,好像什么?(像一道彩虹。)9、引导幼儿观察图九,教师进行讲述。教师:黑鸟在树枝上唱歌,红色的音符往下撒,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大地开了许多红花。)10、引导幼儿观察图十,教师进行讲述。教师:黑鸟在树枝上唱歌,_的音符往下撒,大地又有了什么变化?(让大地开了许多黄花。)11、引导幼儿观察图十一,教师进行讲述。教师:黑鸟在空中唱歌,蓝色的音符到处飘,把天空染成11/23了蓝色。蓝天下的大地,有红花,有黄花,有绿绿地树林,有彩色的远山。提问:(1)看到这一切,你觉得怎样呢?(看起来比什么都美丽。)你的心情怎样?(2)以前的大地和天空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呢?那么现在小黑鸟的心情又会是怎样呢?(引导幼儿理解: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很快乐。)(三)、完整欣赏配乐故事,感受童话故事表现的美好意境。(四)、活动延伸。教师:如果你是变色鸟,你会把彩虹曲带给谁?(幼儿回答)教师:请小朋友下课后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并和自己的好朋友讲一讲你编的故事。幼儿园中班球类活动方案及流程【第四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创编出各种猴子爬树的律动。2.通过乐器与肢体感知数量的递增与递减。3.体验与同伴挂香蕉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挂图、五只猴子图卡、手摇铃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导师:宝宝和小动物们锯完木头,一起去洗澡。每个人都把12/23自己洗的香喷喷的,洗完澡大家有又一起开心的玩起了游戏。小动物们都和自己的好朋友开心的玩着,可是,宝宝一个人在旁边伤心的哭了起来,
本文标题:幼儿园中班球类活动方案(案例)及流程【通用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74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