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粮食安全之我见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李玉勤010-82108705liyuqin@caas.cnnyjjwt@caas.cn粮食安全研究进展1.粮食安全概念2.粮食供需形势:3.生产格局变化4.存在问题5.可持续发展6.需要研究的问题1.粮食安全概念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口粮安全/谷物安全/食物安全,生产量安全/供应能力安全,单纯数量安全/数量质量双安全国际定义1996年,粮农组织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可谓实现了粮食安全。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区域和世界各层级。2.粮食供需形势十连增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告,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比上年增2.1%这意味着中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十年增长供给形势较好历史上最好时期从粮食库存消费比看,有的品种如小麦已达到60%~70%,一般的品种在40%~50%国际上最低安全标准是17%~18%增产原因官方:组织化、市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物质投入、技术手段改善更重要的直接原因则是超量投入,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大增农业增产靠天、化肥农药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增产增效的长期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增产因素直接原因是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净增超过1.5亿亩多2004-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的贡献为42.1%,粮食单产的贡献为57.9%(王济民,2012)替代效应通过大量进口大豆和棉花,节约土地用于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系数得到有效提升粮食产量增长主要靠种植作物之间的互换,即将产量较低的大豆种植换成产量较高的玉米、水稻种植需求:丰年缺粮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粮食自给率2012年底已跌破90%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三大主粮2012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中国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现常态化3.生产格局变化主产区:南粮北运——北粮南运对粮食产量贡献最大的省份主要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北粮食产量占比逐年提升,华北位居第二粮食品种:2012年,玉米产量第一,水稻退居第二,小麦第三生产格局变化粮食作物内部结构调整:贡献率年均为26%,贡献率最高的年份达到67%区域:东北地区是全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幅度最大、贡献最显著的区域,占结构调整对全国粮食增产总贡献率的70%生产格局变化:粮食作物内部玉米产量高速增长,贡献率达58.1%;稻谷和小麦贡献为27.5%、21.5%;大豆及其它粮食作物的产量下降,作用为负,“贡献率”分别为-1.4%、-5.6%(朱晶等)生产格局变化:玉米增产(朱晶等)玉米与大豆的相对单产增加31%,上涨10.9%,总收益增长了将近50%玉米与小麦的相对单产基本保持不变,但相对价格上升23.9%,“九连增”期间相对单产和相对比价的变化对玉米有利,玉米亩均相对净收益呈不断上涨态势4.存在问题高强度投入。过度施用化学品:1978年我国化肥使用量884万吨,2010年达到5561.7万吨,增加了5倍多;而我国粮食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5.4亿吨,增加了79%。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耕地质量明显下降,边际报酬处于极低的状态种粮比较效益抵:从200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除2009年外,均以两位数上涨,其中2007年高达18.5%,虽然粮食产量增加和价格上升,但纯收益不升反降,每亩小麦纯收益不足500元环境污染我国化肥年使用量5400万吨,居世界第一利用率低,如氮肥当季利用率仅35%每年农药的使用量30万吨农业部: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在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尤其严重广州有50%耕地遭受镉、砷、汞等重金属污染制约因素农业科技体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既有农业增长带来的较大环境代价耕地红线、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生物质能源发展、城市化快速进程、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刚性增长粮食生产仍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科技进步缓慢,2003-2009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1.9%,科技对粮食增产的支撑作用有限,粮食生产具有外延性特征5.可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总体形势判断劳动力供给的重大转型的潜在危机:劳动力短缺、结构失衡、后继无人消费者对质量敏感度,供应难度加大极端气候趋强趋多,加剧生产波动性饲料用粮是未来粮食供给的主要压力国际形势复杂:世界高粮价时代,大国效应,投机资本炒作,外国资本企图控制我国粮食市场供需趋势粮食需求总量将持续增长耕地减少势头不减,水资源短缺加剧未来25年粮食需求增长将显著高于国内生产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大三个决定性因素:一是人口总量增加。国家计生委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增加到15.3-16.3亿;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导致的饲料粮需求继续明显增加;三是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从2011年至2030年的20年间,中国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左右,直接带动消费增长。供需缺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首次指出:到2020年,按14.3亿人口、人均消费409-414公斤计算,总需求量将达到58487-59202万吨。按照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计算,届时国内粮食(不含大豆)的供给缺口将在4000-5000万吨。王济民等(2012):2020年粮食缺口7000-8000万吨不可持续性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粮食“十连增”的背后是以生态破坏和资源消耗为代价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板结、地下水超采、农药残留量高居不下农业生产方式不可持续有人认为,1981-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效益水平总体为负四重安全缺一不可生产量质量安全有效流通合理分配重塑粮食安全战略边界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2013年农民工年人均粮食需求比农村居民高119.14公斤,比城镇居民高51.04公斤。农民从农村融入城市,粮食消费增加20%国际视野,政治经济格局农产品边界农业资源边界市场边界历史边界可持续发展平衡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处理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统筹好国内生产、国际贸易及农业“走出去”的关系保证粮食基本自给两条途径增产:一是提高单产,二是增加或至少稳定耕地面积减少消耗:一是控制粮食作为投入品的消耗。合理控制工业用粮,大力发展节粮型养殖业,节约用种;二是减少粮食储存和保管环节的损失,减少农户储粮损失,减少运输损失;三是减少浪费增产:单产粮食单产有较大空间。水稻、小麦、玉米单产分别是世界排名前10国家平均水平的75%、70%、65%。水稻、小麦、玉米单产水平分别排在第13位、第20位和第21位。国内各粮食作物之间、同一种植区域的同一作物、省际间单产差距较大提高单产水平鉴于耕地、水资源的稀缺性粮食作物与其它作物不可避免的争地、争水替代性粮食可持续增产重点一定是提高单产以低产作物为重点突破口提高全国粮食单产水平高产作物还有潜力:水稻、玉米增产:耕地耕地能稳定现有规模已不易:长期内北方难以提供大规模可耕之地:村庄整治、农民变市民节约土地短期内难实现;耕地质量继续下降难以避免;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安全方面有欠账,退耕耕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必须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夯实土地权能,完善征地制度水资源粮食生产需要密集消耗水资源我国粮食增产和结构调整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同时是全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区域,农业用水缺口占全国农业缺水总量的80%以上(刘江等,2010)过去9年间,北方地区稻谷等高产耗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比例提高、小麦等低产耐旱作物种植面积和比例下降,尽管相对“节省”了耕地,但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严峻的水资源形势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国际市场影响我国作为粮食净进口国的地位愈益明显粮食进口量的迅速增长在扩大国内粮食供给空间的同时,也使我国粮食贸易更容易暴露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风险和价格风险中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生物燃料发展、能源价格波动、金融投机行为以及进出口国政策变化国际市场影响与国际粮食市场的联系及形势变化来看,国际市场贸易环境的变化及国际与国内粮价相互传导,也为进一步的粮食作物结构调整增添了不确定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数量占到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60%以上,对国际市场的高依赖度意味着国际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对我国国内市场的高度传导,对国内市场的供应稳定和价格平稳造成了一定压力,而国内玉米替代大豆的进一步结构调整将使得这种压力更为加剧国际市场影响玉米的国际市场价格趋势,可能逆势下行,尽管近两年受旱灾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美国出口总量急剧下降,但世界玉米总交易量未明显减少。预计随着美国玉米产量的恢复,未来世界玉米的总供应能力将显著增强国际市场价格变化无疑将对国内市场形成价格传导,改变玉米与其替代作物生产的相对收益,进而影响农户的玉米种植决策。国际市场影响考虑国际粮源市场的有效供给水平、供给总量的稳定性和供给的市场集中度,与玉米和稻米相比,国际小麦市场的供给稳定性更高小麦由于贸易量充裕,外部市场有效供给能力高,引发市场价格波动的程度要远低于稻米和玉米政策调控建立粮食安全预警预测体系,加强粮食生产预警和信息服务完善补贴制度,探索建立反周期补贴制度粮食稳定增产支持政策。允许粮食价格适当稳定增长,粮食主要品种最低保护价,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制定粮食目标价格政策:高于最低收购价格坚持立足国内,进出口调剂品种,实现粮食供求紧平衡。进口量保持相对稳定,把握好时机和节奏,减少“逆向调节”。导致的食高成本、高补贴、高价格重点提高社会化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机耕、排灌、植保、收割、运输组织化、产业化经营国际做法美国等资源禀赋优裕国家日本韩国等资源相对稀缺国家欧盟等中等资源条件下中国特定条件:相对资源禀赋贫乏,依靠国际的大国效应,没有可以借鉴的现成模式,只能借鉴他国的效率概念,提高政策效率后现代农业强调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规律的适应性,把现代农业科技和传统农耕思想充分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回归自然本性;强调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性,即农业生产规模不宜盲目扩大化,应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耕作次数,减少可能对土壤环境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的农药、化肥、农膜等物质的使用强调农业生产活动对资源利用的集约性,即尽可能采用生物化和太阳能化的生产方式替代石油农业生产方式强调农业发展要素的综合性,即农业资本、技术、制度等刚性发展要素应该与农村伦理、道德、习俗等柔性发展要素相互结合与协调强调农业发展目标的全面性,即农业发展应该同步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的全面进步强调城乡发展的互补性,即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的发展个展其长、相互补充、相互包容6.需要研究的问题粮食安全系数:底线粮食价格及其形成机制粮食生产保证机制粮食效益与经济效率粮食保障的代价研究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替代关系旱作农业(杂粮)发展膳食
本文标题:粮食安全之我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79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