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案(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案(通用5篇)老师在迎接新学期之前需事先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制定个人教案和准备相应的课件。教案是优秀教师必备的要素之一。我经过精心设计的这篇“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给您带来惊喜,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分享给您的亲朋好友!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继续领略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小丽的自豪感。3、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情感。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词语卡片3、自制比色卡4、自制挂图教学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和表演体验中领略草塘的可爱和体会作者和小丽的情感,树立爱家乡、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意识。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词语变变变1、照例子说叠词(开火车)。2、齐读课题,提问:可爱的草塘在哪里?(北大荒)3、反义词造句(荒凉富饶)简介北大荒。4、师生一起回顾1-4自然段的内容。抓住呆腻体会作者初到北大荒的感受。三、评选读书大王1、赛读第五自然段描写草塘美景的部分。注意:读出草塘的特点和作者的心情。2、老师献丑朗读自己改写的描写草塘美景。四、挑战读书大王学习第79自然段4人小组讨论瓢舀鱼赛读棒打狍子和逮野鸡五、配乐表演冠军擂台赛逮鱼1、快读第14自然段2、同桌结合在自己位置上练习表演逮鱼3、上台表演(3组学生)(配乐)六、再战读书大王1、快读第18自然段2、分析小河部分的写作特点3、分组跟音乐赛读七、老师引导借助犹豫和画卷点题八、挖掘主题1、北大荒由荒凉到富饶是北大荒人辛勤劳动的结果,培养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和追求。2、观察家乡的小河,引领环保意识。3、学习小丽自豪的夸夸自己的家乡。九、教师总结老师赠送学生一首小诗,概括主题。十、布置作业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任选其一。借助课文内容,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大胆进行创新,编出精彩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或朋友。1、突出主题2、说话有序3、语言生动十一、结束全文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案【第二篇】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上课铃声响,课件出示李白人头像特写,配以古曲《春江花月夜》。)师:在刚刚结束的李白诗歌阅读月中,同学们已经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了唐代诗人李白。一个月来,我们朗读他的诗篇、追寻他的足迹,感悟他的心灵。今天,在此时、此地,就让我们共同来(指屏幕,师生齐读)――读李白诗歌品太白遗韵(随着主题的揭示,课件出示李白望月图)[评:用古典音乐作背景,配以古香古色的画面,辅以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古诗的优美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二、简要汇报,了解情况。师:为了使咱们相互了解各自的课外阅读情况,首先请大家汇报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李白。2你读了多少首李白的诗?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首先汇报第一个问题。生:我了解到李白是一个豪放的人。他的诗中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生:我了解到李白是一个正直、重情义的人。他和杜甫、贺知章、孟浩然都是好朋友。生:我了解到李白生于公元7xx年,死于公元762年,活了61岁。生:我还了解到李白的诗歌很浪漫,很夸张,而且想象也很丰富。像白发三千、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诗句。生:李白还在很多诗歌中,表现了自己孤独的心情,像《独坐敬亭山》(板书:其人:豪放、正直、重情义李白(701-762)其诗:夸张、想象〖评:这一过程重在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识和了解,勾画出李白其人其诗的大致轮廓,弥补学生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师:有谁知道李白一生共留下多少首诗?生: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六十多首诗。师:那么,在这九百多首诗中,你读了多少首?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到的?生:我读了李白诗歌37首,记住了《静夜思》、《月下独酌》等18首,我是从《唐代三大诗人诗选》、《唐诗三百首》中读到的,这些书是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生:我读了李白的诗歌21首,记住了17首,如《关山月》、《望庐山瀑布》等,我是从《古诗台历》上知道的,这是我妈妈留下的,是1986年的台历。生:我读了李白的诗歌25首,记住了15首,其中包括《怨情》、《静夜思》、《将进酒》等,我是从同学们的资料和网络上得来的。师:(及时问)网址?生:新浪网。我先在搜狐里输入李白,然后点击李白诗选之白鹿书院,然后我就把它下载、打印出来。这就是我搜集的资料。生:我读了李白的诗71首,记住《古朗月行》、《将进酒》等18首,我是从爷爷的《千家诗》、《唐诗鉴赏词典》中读到的。我在爷爷的书柜里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你们看,书都发黄了。生:我读了李白的诗48首,记住了《静夜思》、《赠汪伦》等16首。我是从《儿童古诗观止》、《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读到的,这些书是我自己到书店买的。〖评:此环节不仅检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还了解到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逐渐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师: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吧?生:对,还有《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师:那么,让我们共同来回味这几首诗,好吗?(课件出示四首诗,并配画配乐)师生共同吟诵。师:《静夜思》借明月抒发了乡愁,《望庐山瀑布》描绘了祖国的山水。到六年级时我们还将学习《赠汪伦》很多同学都已读过了吧?生:《赠汪伦》写了诗人和汪伦深厚的友情。师:你还知道李白的诗最常写些什么?生:李白还最爱写酒!什么《把酒问月》呀,《月下独酌》什么的。师:那么,同学们能按照诗人最常写到的题材――明月、山水、友情、美酒将李白的诗歌分类吗?(板书:明月山水友情美酒.)(学生自行分类)〖评:温故而知新,既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又自然地引导学生将所读过的诗歌按一定标准分类〗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案【第三篇】语文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阅读教学也是一样。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或启蒙阶段,一定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抓起。切不可低中高不分,小学中学不分,一味讲深讲透搞烦琐分析,弄得头绪太多,门槛定得太高,使学生进不了门。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此外还要求对读物中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阅读中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喜爱图书,爱护图书。从《标准》制定的目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三点基本精神:一是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二是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阅读),而把理解程度的要求尽量降低到最低底线(如了解词句的意思、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三是从一开始便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苏教版语文教材认为:认(识字)是读(读书)的基础,认读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能识字,会写字,能朗读,会默读,这才具备进入阅读的基本条件,先要跨进门槛,而后才能登堂人室。所以,识字、写字、读书、背诵、兴趣、习惯,理所当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第二要弄清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课文的特点与编写意图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共选编课文25篇,其中写景状物的6课,记事(含生活见闻、童话故事)为主的11课,写人为主的(包括人物故事)6课,古诗1课,文包诗1课。内容涉及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感受,对社会风情的了解体察,对优秀文化、高尚品德、科学精神的颂扬,对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注等。课文大都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语言规范,内涵丰富。课文全文注音,字体较大,行距清晰。有意加强了拼音、识字、阅读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采用双行认读的方法,使识字(看拼音识字)与阅读可以同步进行。避免单独搞孤立的识字环节,割断识字与阅读的紧密联系。课文全部配有图画,有的1篇课文配有多幅图画,尽可能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并使课文的重点表象得到凸显。这样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和由具象到抽象、由阅读画书向阅读字书过渡的阅读思维发展规律。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一是把培养认读能力放在首位,旗帜鲜明地突出了读书、写字两大重点。25篇课文中有20篇只安排朗读课文和描红写字两项作业。其余5课也都把朗读、描红两项作业放在前面,再增加一点说话、造句、表演等加深或拓展阅读效果的活动。这样做完全体现了《标准》提倡的少做题,多读书的精神。二是注重语言的积累。25篇课文,要求背诵的达12课,占48%。这是符合儿童记忆力高于理解力的年龄特征的,抓住记忆的最佳期,让学生多背一些好东西是可以终身受用的。第三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改进阅读教学设计《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就是说,其一,读书活动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而不是听老师讲书;其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有个性、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其一,要明白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学生、文本;其二,必须摆正这三者的位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前文说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应是阅读的主人;文本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凭借,是学生课堂上的第一认识对象,也是学生的一个独立的对话伙伴。它可以凭借符号信息,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刺激,发出感召与呼唤;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应当起着组织调配、创造条件、穿针引线、指点示范的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通过自主读书与课文及课文作者对话交流。即要通过操作,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进而进行心灵碰撞,接受课文丰富内涵的感召与影响,最终能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交际经验。其次,学生还要通过合作学习,与同学、老师对话交流。一面与同学讨论切磋,一面聆听老师的教诲指点。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同样先要与文本对话,即通过先行阅读,全面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一方面意味着把握课文作者的思路和意图以及教材编者的思路和意图,从而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还意味着了解学生阅读的前提条件和准备状况,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当然还要与学生对话,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指导他们正确地读书,顺利地实现内化。据此,江苏语文教学工作者倡导构建以指导读书内化为主线的阅读教学新机制。执行这一教学机制,必须实现三个根本的转变:1、由以理解课文知识内容、获取统一结论为主要目的,转变为以学会阅读、内化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为主要目的;2、由重外因,靠教师分析讲解的灌输型教学模式,转变为重内因,以学生自主读书内化为主线的读书交往型教学形式;3、由以肢解为主,搞散装零售、习题化琐碎练习,转变为以整合为主,注重综合实践,开展实用化语文活动。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实行这一机制,需要掌握如下几条要点:1、激发情趣,让学生作好阅读的准备。《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开始。让学生在阅读前先做好两个准备:一是情感态度的准备──要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阅读;二是知识经验的准备──要激活已有经验,调动大脑里相关的知识储备,发现已有知识经验与课题内容之间的相似性和衔接点(即寻找相似块)。必要时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联系,以便他们借助已知去预测未知,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积极、能动地进入阅读。比如学习《咏华山》一课,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还可以让他们试着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中国名山。然后可以展示华山的部分画面,有条件的可以放一点华山风光录像镜头,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
本文标题: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案(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84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