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4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4篇】#范文大全##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1.新课引入。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2.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审题、理解题意。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每班40人三年级:每班38人共?人四年级:2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教师板书:①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②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160+114=274人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3.反馈练习。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小结: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篇】三步应用题(一)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茄子8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黄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每班40人解法一:1运来黄瓜多少千克?三年级:25×8=200(千克)每班38人共?人2运来茄子多少千克?四年级:20×8=160(千克)1三年级有多少人?3共运来黄瓜、茄子多少千克?40×4=160(人)200+160=360(千克)2四年级有多少人?解法二:1每筐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38×3=114(人)25+20=45(千克)3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2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160+114=274(人)45×8=360(千克)答:三、四年级共有274人。答: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趣祝福)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第114页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数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求出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转眼又到了期末,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的知识一定丰富了不少吧!你们能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2、请同学们先独立填写书上113页上的表格,填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3、小组交流。4、班内交流:你学得最好的内容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及“用字母表示数”。二、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1、整理与复习第1题。(1)学生任选一组题独立进行计算,并在计算后组织比较;(2)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有关乘除法的简便笔算方法,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2、整理与复习第2题。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并沟通估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3、整理与复习第3题。(1)让学生仔细观察每道题的特征,说说分别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3)集体核对,纠错并说明原因。三、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整理与复习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其中,第(1)题要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式子,第(2)题要提示求字母式子值的书写规范。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困难吗?教学内容:第115页5-8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这一节课,我们来复习混合运算和运算律,以及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小组交流:在这几个单元中学会了什么?班内介绍┄┄提问:在这些单元中,哪些内容你们觉得有困难呢?(自由发言)引入: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大胆提问,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二、复习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第5题:1、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3、集体核对4、小结: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注意点。三、复习乘法分配律整理与复习第6题:(1)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2)集体核对,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3)小结: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规律的方法(a+b)×c=a×c+b×c。四、复习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1、整理与复习第7题(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2)集体核对,说说列式的想法;2、整理与复习第8题:(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扳演;(2)集体核对。3、小结。五、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在复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篇】一、基本练习1.口算。页口算(四)。+7÷×+3+÷(+)×+500×÷+××4÷12×4÷×+××二、复习指导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二十第5题。(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三、课堂练习1.练习二十第6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练习二十第9题。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四、作业1.练习二十第8题。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11题及思考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篇】1、从上往下观察,从米变成米,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因此,小数点向移动一位,小数就到原数的倍。同理,比较①和③,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比较①和④,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即长度由毫米变成了毫米,长度到原数的倍。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的位置依次向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到原数的、、。2、练习: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向右移动两位是()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是,向左移动()是,向()移动()是305,向()移动()是。3、小结:小数点移动要牢记:右移,左移。移动一(二、三……)位是扩大(或缩小)10(100、1000……)倍,位数不够用补位。
本文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86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