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目录•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第二章:信息安全技术•第三章: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第四章:安全保密行政管理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及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基本需求•网络安全机制•安全管理策略•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主要解决途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关系•国际网络与信息安全动态•网络信息安全动态及现状1.网络与信息安全(1)涉及电子、通讯、计算机、应用数据、数论、信息论等现代技术(2)各种民间商业活动的增加,给网络安全带来严峻形势。(3)特点: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广阔。安全需求独特、复杂、难度大。处理速度快,准确性,实时性要求高2、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非人为因素自然灾害,设备老化、断电、电磁泄露,存储损坏•人为因素无意失误和恶意攻击•不明或综合因素安全漏洞、后门、复杂事件3.信息安全•信息系统中的主要安全问题:•1.网络可靠性问题(备份,网络管理,计费等)。•2.系统本身的缺陷(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后门等)•3.恶意攻击和破坏(黑客攻击,病毒破坏等)•4.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窃取,假冒,抵赖等)4、网络安全的基本需求(1)保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4)可控性5、网络安全机制•数据加密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数字签名机制•交换鉴别机制•流量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公证机制6、安全管理策略•分配权限,明确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审计和跟踪系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整体安全意识。7、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美国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等级分为7级:由低到高:D、C(C1、C2)、B(B1、B2、B3)、A•我国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分为5级:用户自主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安全域级保护级。8.主要解决途径•1.容错技术,镜像技术,双机热备份,日志,审计等措施。•2.给系统找漏洞,打补丁•3.防火墙,杀病毒•4.密码技术,加密,签名认证。9.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关系•一.网络为信息安全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二.保证信息安全是进行网络应用及电子商务的基础.•三.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共同发展.10.国际网络与信息安全动态•一.产业界迅猛发展•二.政府大力扶植•三.标准化,规范化•四.学术界活跃•五.媒体热情关注11.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一.与国际同步•二.保护国家利益•三.扶植民族产业•四.严格管理,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条例.•五.规范化(安全系统检测,认定等)第二章: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问题:•防窃,加密技术•防伪(篡改,伪造,假冒,抵赖),信息的完整性技术•访问控制(权限),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安全管理(密钥,用户的管理)统称密码技术第三章.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机遇和挑战并存•新的产业,可占领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是美国•国内状况比较混乱•媒体热情过高1.电子商务安全模型•1.建立可信的认证中心(CA),向社会公开其公钥,对其私钥进行严格保护.•2.建立权威的登记机构(RA),负责对用户真实身份的验证•3.建立严格的法律仲裁机构,对从事电子商务的纠纷进行裁决.•4.所有用户在RA登记后,产生自己的密钥,将其公钥提交给CA,由CA进行数字签名,作为证书颁发给用户,用户必须妥善保存自己的私钥,如使用IC卡.•5.任意两个用户之间进行的交易都需要数字签名和加密保护,并妥善保存有关证据,以备仲裁使用.2.电子商务模式B2B:企业——企业B2C:企业——消费者B2G:企业——政府C2G:消费者——政府3.电子商务安全系统的重点问题•1.增强安全意识•2.引进与自力更生并举,安全及密码技术必须自主研制•3.开发自主版权的电子商务系统•4.建立我国独立的安全标准•5.扶植民族产业•6.建立适合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7.培养高水平的信息安全人才•8.高效、可靠、可信的送货体系4.电子商务中的其他问题•1.各部门建立的CA的兼容性•2.使用国外SSL,SET等系统的安全隐患•3.建立比RSA安全性更高的认证体系•4.黑名单处理•5.基于CA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开发•6.国际兼容性第四章:安全保密行政管理•网络安全保密关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课题,列入发展规划,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作出了战略部署。(一)安全保密行政管理主要内容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技术防范,一手抓行政管理。1、要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和维护人员纯洁可靠;2、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式启用前要进行安全保密检查;3、严格划分系统的密级;4、采取必要的屏蔽、干扰措施;5、对秘密信息的读取和传输采取认证和加密措施;6、加强教育、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二)当前安全保密存在的主要问题四个问题:1、安全保密意识淡薄,重建设、轻防护的现象比较突出;2、主要软、硬件依赖进口,泄密隐患严重;3、安全保密技术落后,防护能力低下;4、组织管理跟不上,缺乏宏观规划,规章制度也不健全、不严格。(三)目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四个方面:1、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主要威胁有特洛伊木马程序、拒绝服务攻击、入侵、网络欺骗、信息窃取和病毒等。2、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的问题。隐含有后门。3、电磁辐射问题。4、保密意识问题。、BBS等泄密,介质丢失、被盗泄密等。(四)提高计算机在网络上的安全性在联网的计算机上工作,操作者必须养成一些良好的安全习惯,否则很容易成为黑客或者一些人测试黑客工具的实验品。1)不要随便运行不太了解的程序。如“特洛伊木马”类黑客程序就需要骗你运行后,才能起到窃密作用。2)密码设置尽可能使用字母数字混排。保护重要信息的密码最好经常更换。3)不要随便运行黑客程序,有时会泄露你的密码信息。4)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到系统的提交警告或要求提供密码等情况,要特别谨慎,最好先查看源代码,因为这很可能提一个黑客模拟的,目的是骗取你的密码。1)对计算机机房、终端室、数据库、控制中心应加强安全保卫,并设报警系统。2)对计算机房屏蔽,或配备干扰器,防止计算机的电磁波辐射和外来的干扰。3)对使用计算机的用户活动情况进行登记。特别是所使用的终端、上机时间、处理数据等,便于分析发现异常的情况。4)对重要的数据、文件应有备份,一旦发生窃密事件,可及时恢复原始数据。5)对在通讯线路上传播和在库中贮存的秘密数据进行加密,可由软件或硬件来实现。6)加强磁介质的抹除技术,防止数据被抹去后仍然从残存的信号中提取复原。对记录有重要信息的磁介质不得重新使用,应随数据一起销毁。(五)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六)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应坚持的原则一是同步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二是分级保护。做到“上网微机不涉密,涉密微机不上网”。三是综合治理。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管理。四是统筹兼顾。网络建设与应用,必须考虑安全保密。(七)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目标按照“先进、科学、可靠、适用”的标准,以“非法用户进不来,秘密信息取不走,网络基础摧不垮”为目标。(八)网络相关法律法规–(1)1989年,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病毒控制规定(草案)》;–(2)1991年,国务院常委会议通过《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3)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4)1996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5)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6)1997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7)1997年公安部发布《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8)2000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9)200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10)2000年11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九)总结•1.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是先进的•2.我国软件开发实力是雄厚的•3.开发人员不稳定•4.硬件芯片不过关•5.完善和制订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标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9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