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质量安全(精细化管理)初稿
第三章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第一节质量控制的依据·······················································第二节质量控制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第三节解决制约质量控制因素的对策·······································第四节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第五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第六节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第七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成品保护·········································第八节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第九节施工质量验收·························································第四章施工项目安全控制······················································第一节安全管理目标·························································第二节安全控制的要素······················································第三节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第四节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第五节改善作业环境························································第六节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第七节安全管理要落实的安全生产制度··································第八节安全技术资料管理··················································第九节安全管理的要求·····················································第三章质量(管理)控制第一节质量控制的依据质量控制的依据有:《产品质量法》、《建筑法》、《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市政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企业的三大标准》及项目部的各种质量管理规定、工程合同文件(包括与施工班组签订的施工要求)、工程设计文件(图纸、设计说明、标准图集等)、有关工程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控制方面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控制施工作业活动质量的技术规程以此作为判断与控制质量的依据。第二节质量控制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由于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位置固定、生产流动、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体型大、整体性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更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因项目施工不像工业产品生产,有固定的自动线和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有相同毓规格和相同功能的产品;同时,由于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如材料性能、机械设备的性能、、施工方法有误、设计计算错误等。3、容易产生第一、第二判断错误:施工项目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反之,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就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也就是说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不合格的产品。这点,在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4、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施工项目产品建成后,不可能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也不可能你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或退款。5、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施工项目的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如一般情况下,投资大、进度慢,质量就好,反之,质量则差。因此,项目在施工中,还必须正确处理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对立的统一。第三节解决制约质量控制因素的对策有以上这么多的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那么我就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施工项目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其主要对策如下:1、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人(包括参与工程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所创造的。人的政治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据相关资料显示和证明,80%以上的质量安全事故都是人的失误所造成。为此,我们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始终应“以人为本”狠抓人的工作质量,避免人的失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增强人的质量观和责任感,全每个人牢牢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负责地搞好本职工作,以优秀的工作质量来创造优质的工程质量。2、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任何一项工程施工,均需投入大量的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要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这是构成无坚不摧基础。投入品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为此,对投入品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均应进行全面控制,从组织货源,优选供货厂家,直到使用认证,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要做到工艺先进、技术合理、环境协调,这样才有利于安全文明施工,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3、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由若干分项、分部工程所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而每个分项、分部工程,又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由此可见,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所创造的,为此,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质量都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当上一道工序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这样,只要每一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要求,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4、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是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基础;分项工程质量等级不符合标准,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也不可能评为合格;而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到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在进行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时,一定要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避免出现第一、第二判断错误。5、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是现代化管理的观念。预防为主就是要加强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对投入质量的控制;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从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些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6、严防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系统性因素,如使用不合格的材料、违反操作规程、混凝土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等,均必须会造成不合格产品或工程质量事故。系统性因素的特点是易于识别、易于消除,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增强质量观念,提高工作质量,精心施工,完全可以预防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为此,工程质量的控制,就是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范围内,要严防或杜绝由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以免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第四节质量管理我们应坚持的的八项原则分别是: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上述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其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主要的,是满足顾客要求的核心。为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必须持续改进,才能不断地满足顾客不断提高的要求。而持续改进又是依靠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和互利的供方关系来完成。所采用的方法是过程方法(控制论)、管理的系统方法(系统论)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信息论)。可见,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体现了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成果,并被人们普遍接受。第五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质量控制就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满足建设单位的需要,满足设计要求、技术标准规定。是一项对市政工程实施全过程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根据工程质量形成的时间段划分,其质量控制体系划分为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1、事前质量控制。施工合同签定后,项目经理部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质量责任制,着重围绕“质量计划制定,质量计划实施和质量计划(目标)实现”三个环节。要求各部门都应担负起质量管理的责任,以各自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即对施工前的准备阶段进行质量控制,要求预先编制周密的质量计划,一方面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另一方面是按质量计划对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控制,它是整个质量控制的关键,它主要包括施工项目实施的技术、物质、组织和现场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和审查施工项目的有关资料、图纸(包括要用的标准图集、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施工手册、技术规程等);调查分析项目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确定施工项目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确定计量方法和质量检测技术;质量检查评比的方案、详细目录及打评表格等。要组织各种交底(图纸、设计、方案、技术、合同等)2)物资准备:对施工项目所需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对施工项目中所使用的设备或装置应检查其技术性能,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使用;准备必备的质量检测设备(应经技术监督局检测每年一次)、机具及质量控制所需的其他物资。3)组织准备:建立施工项目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项目参与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业务水平;建立跟保证质量有关的岗位责任制等,我认为工程质量监督员的岗位不能变,应相对独立于施工管理之外,质量监督应针对施工班组同时也应针对施工员,同时各劳务作业对也应设立专职或兼职的(最好是专职)质检员。4)现场准备:不同的施工项目,其现场准备的内容也不同,主要包括:控制网、水准点标桩的测量;“五通(水通、电通、路通、固定电话通、排污)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拟订有关试验、试制和技术进步计划等。以上的事前控制工作需要通过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以及设计等单位的密切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事中质量控制1)事中质量控制是指施工过程控制,即在施工过程中对实际投入的生产要素质量及作业技术活动的实施状态和结果所进行的控制,包括作业者发挥技术能力过程的自控行为和来自有关管理者的监控行为。其具体措施包括: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
本文标题:质量安全(精细化管理)初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9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