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安全教案大班_安全教案幼儿园小班【推荐4篇】
1/9安全教案大班_安全教案幼儿园小班【推荐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安全教案大班_安全教案幼儿园小班【推荐4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安全教案大班安全教案幼儿园小班【第一篇】1、初步了解烫伤对身体的危害。2、了解简单的预防和自救的方法。3、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4、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1、收集皮肤烫伤的各种图片。2、收集容易造成烫伤的高温设备图片。1、出示皮肤烫伤的各种图片,了解烫伤对身体的危害。1这些图片上的人怎么啦?他们怎么会这样的?你被烫伤过吗?2教师小结: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或别人大意把自己烫伤了,烫伤后有时会留下很难看的疤痕,有时会对自己的生活也2/9带来不利的影响。2、讨论生活中哪些东西会烫伤我们?1哪些东西会烫伤我们?2这些东西会怎么会把我们烫伤的?怎样做才能避免烫伤?3幼儿园哪些东西可能会烫伤我们?4这些东西会怎么会把我们烫伤的?怎样做才能避免烫伤?5还有哪些东西会烫伤我们?对这些东西我们要注意些什么?3、讨论一些轻度烫伤的处理方法。1讨论:如果我们不小心烫伤了,怎么办?怎样处理才是最好。2教师小结:烫伤了先用冷水冲一会儿,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盖在上面不动,再找大人帮忙上药或去医院。千万不能随意拨弄烫伤的地方。如果烫得很厉害,就不能直接脱掉上面的衣服,不然会造成更大的伤害。通过《不要跟陌生人走》这个活动。目的是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活动中,我通过视频课件把事例生动形象地给孩子们展示出来。给孩子们以直观形象地感受。通过提问和谈话,让孩子们明白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和面对,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身临其境。我觉得这次活动即生动又让孩子参与,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提高了孩子的自我3/9保护意识,有着较好的活动效果。安全教案大班安全教案幼儿园小班【第二篇】1、知道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相关知识。2、了解在学校注意一些食品方面的安全。以问答竞赛游戏为形式,分竞赛小组为单位。1.让学生查阅食品卫生方面的资料,以备小组交流,做好参赛准备。2.黑板上书写“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八个美术字。(一)宣布“食品安全主题班会“开始,宣读竞赛规则。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1、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2、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3、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4、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知识竞赛。(必答题)4/9大家按小组进行各轮比赛,下面开始第一回合的比赛。这个回合是必答题,每道题目都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每个小组回答一道题目,答对加一分,答错不扣分。1、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c)a、蔬菜和水果b、绿颜色的食品c、安全无污染食品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2、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a)a、豆腐和菠菜b、葡萄和苹果c、面包和牛奶d、馒头和豆浆主持人:好了,第一回合的比赛就到此结束,看来战况还满激烈喔!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分。??(三)抢答题这一轮的比赛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回答,同学们只要回答是或不是、能或不能。在我问完题目后,就可以回答。1、发霉的花生能吃吗?(不能)2、油炸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常吃?(不是)3、方便面是不是可以作为主食?(不是)4、我们是不是可以天天吃快餐?(不能)5、能空腹喝牛奶吗?(不能)(四)辩论题小组讨论,并派一个代表说出你们的意见和结论。说得最好的小组加3分,第二名加2分。餐厅、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利弊谈。答:利:卫生,不易传染各种疾病。5/9弊:塑料餐具不易处理,造成“白色污染”。一次性筷子浪费大量木材,长此以往,将会破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结论: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五)《食品卫生安全童谣》(大家一边拍手一边念)。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危害大。良好习惯要养成,食品挑选切注意。“三无”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质在其中。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更是谈不上。过期食品切注意,吃了危害大又大。变质食品切分清,中毒机率高又高。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正面临。饮料、冷饮要节制,损害牙齿的健康。(六)老师小结安全教案大班安全教案幼儿园小班【第三篇】新《纲要》指出:艺术是“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快乐和痛苦是孩子最基本最原始的情感,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体验到的情感,因此让孩子大胆表现这些情感,可以激发孩子情感上的内在体验,提高表现和表达情感能力。然而,由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在表现方式上往往非常单一(多从内容上进行表现),为此,教师适时提供支架(欣赏艺术家的同主题作品),引导幼儿拓展视野,感受艺术作品中内容。形6/9式(主要是形。色和线条)这因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同时通过对这些艺术品的凝神观照和解读,来识别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各种感受的体察,获得审美享受和情感的陶冶。本次活动试度选取一个新的角度,从对音乐的感受入手,切入情感的主题,再引导他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最后欣赏艺术家同主题的名画帮助孩子来拓展视野,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在各种艺术感受和通道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1、能大胆表现快乐或难受的情感,提高表现情感的能力2、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哈里昆狂欢节”“哭泣的女人”,感受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感,初步体验作品不同表现方式。活动准备:名曲:巴哈的“舞乐组曲”及“雅克的迦可琳眼泪”名画:米罗的“哈里昆狂欢节”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色卡纸,水粉颜料等作画工具1、音乐导入a、欣赏巴哈的“舞乐组曲”:你听了这首曲子感觉怎样?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什么时候也觉得很快乐?你快乐的时候最想干什么?b、欣赏巴哈的“雅克的迦可琳眼泪”:这首曲子听上去感觉怎样?为什么?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什么时候觉得很难受?为什么觉得难受?你难受的时候最想干什么?(这个环节首先引导幼儿静静地倾听音乐,体验作品传递的情感,其次启发幼儿联系已有经验,自由交谈自己快乐或难受的事及感受,这样不仅让孩子进一步加深对这类情感的体验,同时为下面的7/9自由表现作好铺垫)2、分组自由表现:你能把你的快乐或难受画下来告诉大家吗?a、分成二组让幼儿自由选择画快乐还是难受(二组有适当的分隔)b、在幼儿作画时反复播放相应的音乐c、引导幼儿说说想怎样画快乐或难受(教师适当引导幼儿将要表现的内容和所用的方法进行初步的设想,这样使孩子在表象与直接作画这两个在难度上有一定落差的活动之间设置一个较为和缓的过渡)d、幼儿自由创作3、作品展示,交流:他评:你从哪儿看出他画的是快乐的或难受的(教师及时捕捉孩子好的经验,适时从孩子的已经经验中提升新的经验:如有孩子关注到了颜色的,或线条的等)4、名画欣赏:出示作品:想不想看看画家叔叔是怎样来画快乐或难受的(借助名画,使幼儿的新旧经验产生冲突)猜一猜哪幅画画家叔叔表现是快乐的,哪幅画画家叔叔是表现难受的,为什么?(孩子对艺术作品有一种良好的直觉,他们往往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基本情绪情感。让孩子说一说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有助于他们对自己的直觉加以注意和反思。)(在孩子回答为什么时,老师首先捕捉孩子中出现的闪光点,同时通过辅助提问帮助幼儿感受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这幅画中用的最多的是什么颜色?这8/9种颜色你有什么感觉?这幅画和你平常看到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看到这样的线条你感觉怎么样?模仿画一下这些线条?)5、合着巴哈的“舞乐组曲”跳起欢乐舞。安全教案大班安全教案幼儿园小班【第四篇】1、初步了解水灾发生时自救方法,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2、有环保意识,乐意为周围的绿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3、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5、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1、重点:了解洪水发生的原因2、难点:掌握自救的方法教学挂图(水灾的危害)1、以谈话导入主题(1)小朋友想想如果我们这儿连续几天都下雨,感觉会是怎样呢?有哪些不方便呢?如果大雨连续不停的下,将会发生什么?(幼儿交流)(2)看图片,了解水灾的危害性连续下大雨发生了什么事情?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教师和幼儿共同边看图片边交流)2、交流感受和逃生方法看到这样的灾情你是怎样想的?洪水来了我们可以怎样逃生自救?发求救信号、抱住树9/9木、爬上屋顶)3、了解洪水发生的原因现在为什么每年有特大洪水?减少灾害天气有什么办法?(教师告诉幼儿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与减少水灾之间的关系)洪水对于我们这个地方来说是很少见的,人们对水灾逃生的意识很浅,更别说逃生知识了那就是知之甚少。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效果很好。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课件的充分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巧妙引导,幼儿的思维得以最大限度地拓展;三是幼儿通过对课件的仔细观察,对洪水灾害现象和如何进行自救表达的比较完整准确。通过各种有效教学手段的利用,从班级整体看,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高,学生普遍对怎样进行洪水灾害自救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本文标题:安全教案大班_安全教案幼儿园小班【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1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