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幼儿园小班课程教案10分钟【实用4篇】
1/8幼儿园小班课程教案10分钟【实用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幼儿园小班课程教案10分钟【第一篇】1、先将字卡红、绿、圆送给小朋友,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拿着字卡花边唱歌曲《找朋友》边找,最后请小朋友将两个字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词,并请幼儿读出新词。找呀找呀找,花字宝宝找朋友,找呀找呀,找呀找呀,花的朋友在这里(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呢?(2)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花呢?活动反思:欣赏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感受,它是培养情感、激发兴趣的一种手段。而观察是欣赏的前提之一,在活动中我带着孩子们先观察玫瑰花,让孩子们自主的发现玫瑰花的特征,发现玫瑰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孩子们看的很仔细,讲的很认真,连平时上课注意不集中的宝宝小朋友也静下心来仔细的观察了!真让我感到高兴和兴奋,让我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学习的好方法。幼儿园小班课程教案10分钟【第二篇】2/8设计意图: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孩子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故事《小猪的毛衣》中就是讲了小猪着急穿上妈妈没织好的毛衣出去炫耀后发生的有趣的事。故事讲完后,孩子们被故事吸引,也都蠢蠢欲动想帮小猪重新织件新毛衣。在大班美术发展目标中提到:要让幼儿充分感受美,并乐于将自己的感受、想象和创造通过各种美术活动表现出来,发展幼儿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陶冶幼儿审美情趣与美好情操,于是我组织了这一个活动,想让幼儿在情境性的故事启发下,利用毛线来贴画,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地认识和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愿意把形象表现得丰富多彩,体验创造的乐趣,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目标:活动准备:1.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小猪的毛衣》、范例。2.幼儿每人一个贴好双面胶的小猪底板、各色粗毛线、剪刀。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观看幻灯片《小猪的毛衣》,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师: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我们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猪妈妈也给她心爱的猪宝宝织了一件新毛衣。小猪穿上这件毛衣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3/8这个有趣的故事《小猪的毛衣》。(播放课件)2.展开讨论师:穿着新毛衣出去的小猪为什么到家后变成光溜溜的了?小猪的毛衣上哪里去了?幼:毛衣还没织好就穿出去,结果不小心弄坏了。(通过体会妈妈的心情,懂得要珍惜妈妈劳动成果的道理。)师:猪妈妈看着光溜溜回来的小猪,心情怎么样?猪妈妈是怎么说的?幼:哎,毛衣白织了!3.猪宝宝无意中弄坏了妈妈织出的新毛衣,猪妈妈都气坏了,我们该想什么办法来让猪妈妈重新高兴起来呢?讨论怎样帮助猪妈妈,引导幼儿用毛线帮助小猪制作毛衣。(二)操作部分:1.出示范例师:老师已经为小猪做了毛衣,你们来看一下我是怎么做的?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老师还给小猪织了另外一件毛衣,你们看它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因为排列的不同,织出的毛衣也不同。(介绍先将双面胶上面一层保护纸撕掉,再将毛线用剪刀剪断并均匀粘贴的方法,鼓励幼儿创造不同的排列、粘贴方法,自己设计出各种不同毛衣。)师:我们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织出的4/8毛衣一定都很好,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给小猪做一件毛衣呀?你们可以自己设计毛衣的花纹,我们比比看,谁给小猪织的毛衣和老师的不一样,而且又快又漂亮!2.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和作品的整洁。师:毛衣织好以后后,别忘了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清理干净桌上的毛线,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做一个爱干净,爱劳动的好孩子。(三)展示部分:作品完成后,出示有猪妈妈的展板,请幼儿将完成的小猪粘到背景上,让小猪传好新毛衣回到猪妈妈的身边。师:1.你们觉得谁的毛线衣服排列方式最漂亮?看看他是怎么排列的?2.你们觉得哪件毛衣的色彩最漂亮?他用了哪些颜色?是怎么搭配的?3.你们觉得哪件衣服最特别,会让小猪喜欢,为什么?(四)活动结束部分师:小朋友们给小猪织的毛衣真好看,猪妈妈看到以后非常满意,说要好好谢谢你们。看来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我们快给自己鼓鼓掌吧!附:故事《小猪的毛衣》猪妈妈在为小猪织毛衣。她对小猪说:穿上试一试吧。新毛衣真好看!小猪很高兴,跑出去给小伙伴们看。猪妈妈着急5/8了,说:还没织好呢,快回来!小猪问小狗:小狗,小狗,我好看吗?小狗说:汪汪,你的短袖衫真好看。小猪问小熊:小熊,小熊,我好看吗?小熊说:哈哈,你的背心真好看。小猪问松鼠:松鼠,松鼠,我好看吗?松鼠说:嘿嘿,你的裙子真好看。妈妈,妈妈,他们都说我好看!看着光溜溜的小猪,猪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唉,毛衣白织了!幼儿园小班课程教案10分钟【第三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练习,学会色彩,掌握其绘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色彩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对色彩的渐变的兴趣,体验出纯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纯度的概念,感受纯度渐变的构成规律,练习掌握其绘制的方法。教学难点:6/8探索纯度渐变的规律,绘制丰富的纯度渐变图案。教学过程:1、师吟诵《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我们都学过哪些色彩方面的知识?板出课题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1、师介绍纯度、色相、明度合称为色彩三要素。2、师吟诵唐代杜牧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色彩的纯度的理解,派代表进行汇报。4、阅读小知识,了解纯度的概念。5、师吟诵南朝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6、欣赏书中的画家作品,感受色彩的纯度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7、小组讨论:a、说说书中红颜色和黄颜色的纯度是如何变化的'?b、什么是复色?c、色彩的纯度与调色时颜色的数量有什么关系?d、对比纯度变化的作品,哪一幅纯度高,哪一幅纯度低?分别给人怎样的美感?e、使一种颜色的纯度发生变化,有哪些方法?7/8用色彩纯度的变化画一幅画,要正确调色、涂色,保持作品的干净、整洁。设计意图:知道色彩三要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色彩的纯度,体会纯度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多练、多看,重视合作学习。1、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2、渗透《弟子规》中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园小班课程教案10分钟【第四篇】活动目标:1、通过讨论,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2、乐意参与小组的讨论及材料的准备,有一定的任务意识。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4、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活动准备:1、教师事先挖些野菜,每组一份。2、活动前幼儿做关于野菜的调查表。8/8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谈话,感知野菜的特征。师:你吃过哪些野菜?教师出事相应的野菜,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各种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师:你还知道哪些野菜?它们为什么叫野菜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野菜的根、茎、叶,了解其明显特征。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各种野菜的根、茎、叶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发现。2、引导幼儿讨论野菜的生长环境。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野菜,你们想去挖野菜吗?它们可能会长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喜欢潮湿的还是干燥呢?喜欢阳光还是阴暗呢?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3、引导幼儿讨论挖野菜所需的工具。师:每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们可是我们怎样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帮助我们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此讨论后,按组依次介绍。)师:这些材料由谁来准备呢?(每个小组自己讨论一下。)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准备工具,并落实到每个幼儿,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任务意识。
本文标题:幼儿园小班课程教案10分钟【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3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