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全管理重于泰山防火防爆需要你我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主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组专家北京减灾协会理事杨泗霖教授Ⅰ.防火技术(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三)火灾的危害性(四)火灾的防治(五)灭火技术措施(六)火场逃生(七)火灾危险性(度)分析Ⅰ.防火技术火灾: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人员和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火灾事故。P74(一)燃烧的基本的概念1.定义;2.燃烧的特征;3.燃烧的三要素;4.燃烧的类型;5.燃烧的过程;(一)燃烧的定义,特征1.定义:同时放热发光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2.燃烧的三个特征:①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②放热③发光P155(一)燃烧的三要素3.燃烧的三要素(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火源火源是具有一定的温度和热量的能源,如:火焰,电火花,炽热物体,日光,暖气片……P155(一)燃烧的类型4、燃烧的类型⑴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液体温度越高,蒸汽浓度越高,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闪即灭),称闪燃。T≯5秒P156(一)燃烧的类型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39℃;煤油28~35℃等。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越大。P156(一)燃烧的类型⑵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着火点(燃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纸130℃,木材295℃等P156(一)燃烧的类型⑶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如:黄磷30℃,煤320℃。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一)燃烧的过程5.物质的燃烧过程(历程)⑴可燃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加热到着火点(燃点)就能氧化分解燃烧,是最容易燃烧的。如:2C2H2+5O24CO2+2H2O+Q点燃P155(一)燃烧的过程⑵可燃液体:受热蒸气燃烧已醇(C2H5OH)液(C2H5OH)蒸气+3O2=2CO2+3H2O+Q蒸发氧化分解受热蒸发(一)燃烧的过程⑶可燃固体:①可燃固体熔融状态可燃蒸气燃烧如:S固S熔融S蒸气S蒸气+O2SO2+Q受热蒸发氧化受热蒸发(一)燃烧的过程②可燃固体直接析出可燃气体燃烧如:木材析出H2,CH4T<295℃:水蒸汽T≥295℃:H2,CH4等(回燃)受热氧化受热P75(一)燃烧的过程③表面燃烧炽热状态如:焦炭,无火焰,亦称无焰燃烧;又如:金属燃烧(Al,Mg等)(二)火灾的特点和规律1.火灾发生的条件2.火灾的分类3.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4.火灾的双重性5.火灾的研究手段6.火灾发展过程的几种现象(二)火灾发生的条件1.火灾发生的条件:火三角即燃烧必须是可燃物,助燃物(剂:氧化剂),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具备,并且相互作用(即构成燃烧系统),才能发生。H24%;O214~16%(木材)火源——温度,热量火三角也称为火灾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着火源P74(二)火灾的分类2.火灾的分类①森林,建筑,工业,城市火灾等。森林火灾: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等。②按可燃物形态分: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P92(二)火灾的分类③按物质燃烧的特征分:A类:固体物质火灾。这类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的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毛,麻,纸火灾等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P92(二)火灾的分类C类:指气体火灾。如煤气,氢气火灾等。D类: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火灾等。E类:带电火灾。如家电,变压器。(二)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3.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初起期(阶段)(烟,阴燃)发展期(窜出火苗,火势由局部到大面积)最盛期(空气剧烈对流,风助火势,火势强盛,火焰包围可燃物,烈火熊熊)衰弱期(可燃物逐渐减少)熄灭期(可燃物不足,惰性介质,灭火作用等)7475(二)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二)火灾的双重性4.火灾的双重性:确定性:初期(孕育,发生)发展最盛熄灭等规律性随机性:不确定的因素(如可燃物数量,通风条件等),可能达不到最盛期。(二)火灾的双重性4.火灾的双重性:自然属性:雷击,可燃物自燃……人为属性:烟头,炉子,喷灯……多数为人为因素引起(二)火灾的研究手段5.火灾的研究手段:模拟研究:设定不同的具体条件统计分析:不同行业,季节,火源及原因等相结合75(二)火灾的现象6.火灾发展过程的几种现象:⑴火旋风——火在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旋转火焰。与风向,地理形态,建筑物的影响有关。有垂直火旋风,水平火旋风,他们都会促进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和强度加大。74(二)火灾的现象⑵轰燃①定义:室内的局部火(由于热辐射,热对流等)向大面积火转变。②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不仅是可燃物的数量和性质,而是风助火势(空气剧烈对流等),容易进入最盛期。③未燃气体和挥发的蒸气局部聚集(如顶棚的下方)突然着火而造成的火焰迅速扩散。75(二)火灾的现象轰燃的判断:①上层的烟气平均温度达到600℃;②地面处接受的热流密度达到20kw/㎡轰燃造成的原因:1。热辐射2。热对流烟气吸收的热量大于损失的热量就可能发生轰然(二)火灾的现象⑶回燃:死灰复燃的现象叫做回燃。原因:室内火势熄灭后,由于温度仍很高,可燃物的热分解析出可燃气体,逐渐积累,一旦通风条件改善,这些混合气体会被灰烬点燃。不仅会在室内形成强大快速的火焰传播,而且会在通风口外形成巨大的火球(轰燃)。(二)火灾的现象75156(二)火灾的现象回燃的特点: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对生命财产具有较大的危害(三)烟气的危害性火灾的危害:1.对人体直接造成的烧伤和烧死.2.造成财产的损失3.烟气的危害79(三)烟气的危害性火灾除了造成直接烧伤和烧死外,往往更多(约一半以上)的人员的死亡是烟气造成的.(三)烟气的危害性⑴定义和组成: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燃烧产物如CO2,水蒸气,以及未燃的燃气,CO,多种有毒有腐蚀性的气体,固体微小颗粒和液滴,卷入的空气等。(三)烟气的危害性⑵烟气的产生:除了少数的纯燃料(如H2等)燃烧时不产生烟气外,多数可燃物都会产生烟气。⑶烟气的毒性:①窒息如CO2等气体,②中毒,主要是CO,多数的中毒死亡都是由它引起的。见表2—1(三)烟气的危害性⑷烟气的高温能使人灼伤,造成呼吸困难。⑸能妨碍人员逃生和妨碍灭火。(三)烟气的危害性⑹烟气的流动(驱动)力主要是:①建筑物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图2—2);②燃烧气体的热膨胀力,浮力;③通风系统风机;④电梯的活塞效应等。(火和烟沿楼梯等向上层扩散)81(三)烟气的危害性⑺烟气的控制①挡烟——用耐火材料把烟气挡住在某些限定区域,避免扩散到人或物产生危害的地方;②排烟——使烟气沿着对人或物没有危害的渠道排到室外;:如排烟囱,排烟井机械排烟自燃排烟排烟方式(三)烟气的危害性③防烟分隔——建筑物中的墙壁,隔板,楼板等可作为防烟分隔。④非火源区的烟气稀释(烟气净化,烟气置换)——如开门使烟气泄漏到另一个房间。⑤加压控制——利用风机在烟气分隔物两侧造成压差,从而控制烟气流动。(三)烟气的危害性⑥空气流——在大火已被抑制或燃料已被控制的少数情况下可采用,一般不宜采用(地铁或隧道)。⑦浮力——采用风机驱动或自燃通风系统,利用热烟气的浮力机制排烟。(四)火灾的防治1.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2.火灾防治途径防火的基本技术措施设计阶段评估阶段阻燃措施火灾探测灭火措施76(四)火灾的防治⑴设计阶段:建筑或工程设计时考虑到防火安全,如采用难燃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易燃建筑材料,防火门,防火墙,安全通道等。耐火等级分:一,二,三,四级。(四)火灾的防治⑵评估:对已有的厂房,仓库或工程进行危险评估。包括:耐火等级,安全间距,使用能源的安全要求等。(四)火灾的防治⑶阻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阻燃处理。如装饰材料聚氧乙烯等易燃材料,添加阻燃剂(其本身应毒性小,所以要求清洁阻燃),如溴,锑和铅的化合物等比较理想。(四)火灾的防治⑷安全间距。如P106表2-13规定仓库和高压线水平距离。⑸火灾探测:利用火灾的初起期的冒烟,阴燃等信息研制火灾报警器。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77(四)火灾的防治①接触式探测:如离子感烟火灾报警器放大线路接电源和执行机构内电离室外电离室(四)火灾的防治②非接触式探测:如光电感烟式报警器(利用烟气的光学效应报警)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光电感烟报警器(五)灭火技术措施1.消防方针;2.灭火原理;3.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4.灭火剂。5.系统的应用。(五)灭火技术措施1.消防方针:以防为主,消防结合。2.灭火的原理:火灾一旦发生,只要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即熄灭。(五)灭火技术措施3.灭火的基本技术措施:⑴窒息法——消除助燃物(氧化剂),如CO2灭火器,CCl4灭火器等。⑵隔离法——消除可燃物。如水墙,破拆,关闭燃料的阀门等。⑶冷却法——消除着火源。如水冷却。(五)灭火技术措施4.灭火剂⑴气体灭火剂:如CO2灭火剂,卤代烷(1211灭火剂: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等。⑵泡沫灭火剂:利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用,产生CO2泡沫:83(五)灭火技术措施6NaHCO3+Al2(SO4)3·18H2O=CO2+2Al(OH)3+3Na2SO4+18H2O⑶干粉灭火剂,主要是:2NaHCO3Na2CO3+CO2+H2O-Q还有消防用水等。高温(五)灭火技术措施5.系统的应用——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具有报警功能又有喷水灭火功能78(六).火场逃生要点:⑴身上着火,地上打滚,.不能跑.⑵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不顺风疏散.⑶用湿棉被.毛毯遮盖身体.⑷无路可逃,寻找避难处:阳台,楼房平顶或退入房间(卫生间),将门缝用湿毛巾等封严.浇水.(六).火场逃生⑸高层楼房可以采用绳索(或床单撕条),雨水管,雨棚等.⑹被迫跳楼:高层楼向地面抛下厚的棉被.沙发垫子等物增加缓冲,双脚先落地.⑺求救呼救:呼叫,敲打金属物件,夜间可以用手电筒.⑻利用疏散通道,(商场),初起火灾,不坐一般的电梯(以防停电).七.火灾危险性(度)分析1.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析(GR分析)古斯塔夫公式(Gustav.purt)公式:GR=(Qm.C+Qi)B.L/W.Ri见表2-2至2-9GR----火灾危险度Qm----可移动的火灾负荷因子(能移动的可燃物:kg/m2)七.火灾危险性(度)分析C----易燃性因子可燃物等级:1.2.3.4.汽油(4)柴油(2)黄油(1)C:1.0,1.2,1.4,1.6.七.火灾危险性(度)分析Qi----固定的火灾负荷因子可燃物量:kg/m2)如天花板,墙壁,柱子……;钢,混凝土是0。其他0.2,0.4,0.6七.火灾危险性(度)分析B---火灾地域及位置因子等级1,2,3,4面积,层数,高度。B:1.0,1.6,1.8,2.0.七.火灾危险性(度)分析L---灭火延迟因子(等级1,2,3,4,5)于消防队的距离1.0——11KML取1.0——2.0职业消防队,职工消防队,预备消防队,乡镇消防队七.火灾危险性(度)分析反比:W——建筑物耐火因子(耐火等级1,2,3,4,5,6,7)耐火能力,耐火时间耐火时间T30——240minW取1----2七.火灾危险性(度)分析Ri----危险度减少因子(等级1,2,3,4)取值1,1.3,1.6,2.0根据可燃物的多少,散热的条件,易难着火,存放的容器,堆放的松紧,包装,面积的大小。七.火灾危险性(度)分析2.建筑物内火灾危险度IR分析:古斯塔夫建议:IR=H.R.F式中:H----人员危险性因子:等级危险程度H1人员生命没
本文标题:防火安全技术0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