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080630)
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防火安全基础知识一、燃烧与火灾(一)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二)熟悉火灾的分类及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三)了解闪点、燃点、自燃点;(四)了解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表现形式;(五)熟悉火灾发展变化及其防治途径,阻燃的要求、分类及特点;(六)熟悉火灾探测的要求,火灾探测方法的分类及特点;(七)掌握灭火方法的分类及特点,火灾烟气控制方法;(八)掌握火灾安全评价的内容及主要分析方法。二、点火源及其控制(一)了解点火源及其分类方法;(二)掌握控制化学点火源、电点火源、机械点火源等引起火灾的方法。三、建筑物防火与安全技术(一)熟悉建筑物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通道、出口、安全疏散指示、应急照明灯);(二)熟悉建筑的防火防烟分区及分割;(三)掌握典型复杂建筑物火灾的防治原则与防治措施,火灾发生时人员的逃生方法和救援技术。四、消防设施(一)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及设置范围;(二)熟悉各种灭火系统;(三)掌握水灭火、泡沫灭火、气体灭火等的适用范围。五、建筑灭火器配置(一)熟悉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及危险场所划分;(二)熟悉建筑灭火器的配置基准与设置;(三)了解建筑灭火器的灭火级别与选择;(四)掌握建筑灭火器的使用与维护。六、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一)了解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二)掌握火场人员疏散方式及逃生路线的选择原则和方法。一、燃烧与火灾1.燃烧与火灾1.1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和过程(掌握)燃烧:物质与氧化物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火灾: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燃烧和火灾发生的三个必要条件(三要素,熟悉)可燃物助燃物(氧气、氧化剂)着火源(点火源)例:火灾要素有(),这几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则火灾燃烧都不能发生和维持。A.温度;B.助燃剂;C.可燃物;D.引火源;E.压力1.2火灾分类(熟悉)按燃料性质分为:(《火灾分类》GB4968-1985)•A类:固体物质火灾•B类: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E类:带电火灾A、B、C对应于灭火器瓶身的灭火标识,ABC为全功能灭火器。1.3闪点、燃点、自燃点的定义(了解)可燃物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并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这时,使可燃物质被点燃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1.4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了解)闪燃: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0到1秒)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自燃:由于自加热引起的自发引燃。自加热可以是内部发热反应引起的温度升高,也可以是由于通电发热而产生的的温度升高。1.5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熟悉)火灾的双重性:火灾过程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火灾既有自然属性,又有人为属性。阻燃的要求:减少火灾的发生和控制火灾蔓延阻燃剂按其使用方法可分为:添加型---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对聚合物的使用性能有较大影响反应型---赋予组成物或聚合物永久阻燃性的优点。(磷、氯、溴、锑和铝的化合物)例:采用()材料阻燃化技术可以克服或降低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减少火灾的发生及蔓延A:低分子,B:高分子;C:混凝土;D:化合物1.6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熟悉)–初起期(冒烟、阴燃)–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熄灭期例: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满足()规律。A:时间平方,B:时间立方;C:温度平方;D:温度立方1.7火灾探测方法(熟悉)特殊现象和征兆:如发热、发光、发声、以及烟尘、可燃气体、特殊气体味等。(1)接触式探测:接触烟气来实现火灾探测的(温度、浓度探测器)(2)非接触式探测:根据火焰或烟气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光束对射式、感光(火焰)式和图象式探测器)常用火灾探测报警装置和自动报警灭火系统作用:将感烟、感温、感光等火灾探测器接收到的火灾信号,用灯光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并发出报警声,唤起人们尽早采取灭火措施火灾探测报警装置•感温报警器•红外线光电报警器•离子感烟报警器•可燃气体报警器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全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半自动报警灭火系统•手动报警灭火系统1.8灭火剂与烟气控制(掌握)灭火剂的基本原理:冷却、窒息、隔断和化学抑制剂。采取的基本措施是:(1)控制可燃物;(2)隔绝助燃物;(3)消除点火源;(4)阻止火势蔓延灭火剂:气体灭火剂和泡沫灭火剂烟气控制(挡烟和排烟)防烟分隔非火源区的烟气稀释加压控制空气流浮力例:国家环保局于1994年专门发出《关于必要场所停止再配置()灭火器的通知》。A:卤代烷B:二氧化碳C:七氟丙烷D:IG—5411.9火灾危险性分析(掌握)火灾危险性评估是火灾安全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以下一些主要方面:确定分析对象的现场状况设定防火安全目的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具体分析影响防火目标的因素火灾防治有效性与经济性的评价给出分析报告2.点火源及控制2.1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点火源可分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2.2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掌握)(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源的成因化学自热着火:与水、空气、性质相抵触的物品相互作用等蓄热自着火:煤、植物、涂油等可燃物(2)电气火源引起的火灾成因(3)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的成因如:与空气接触化学自热着火的物质有()。A:黄磷,B:金属磷化物;C:金属粉末;D:煤2.3火灾的防治技术•清洁阻燃技术•智能探测技术•高效灭火技术•烟气控制技术阻燃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卤阻燃技术和纳米复合技术例: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铁制工具,而应使用铜制或木制工具2.4对于电器火灾的防火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3建筑的防火安全3.1建筑的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熟悉)3.1.1楼梯间的要求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间(15m、乙级防火门)3.1.2疏散走道及设置要求(15m、30m)3.1.3安全出口的要求(5m)3.1.4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设置原则、要求、应急照明等关键词:应设应急照明;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灯光指标志;不燃烧;宜设在通道两侧及拐弯处20min、300min、5s3.2建筑的防火防烟分区及分割(熟悉)(1)防火分区: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相应耐火性能和建筑构件或防火分割物,将建筑物人为划分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它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2)防火分割区:指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蔓延,且能把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物体。(3)防烟分区:指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顶棚向下突出500m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或掉顶之间的空间。3.3典型建筑火灾的防治基本原则与救援技术(掌握)(1)典型行业火灾—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灭火剂、中和剂等;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搅拌灭火(高闪点))(2)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影院火灾的对策(注意火灾照明)(3)扑救地下建筑的基本方法(4)地下建筑的人员逃生(扩散的方向)(5)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6)建筑火灾人员逃生4消防设施4.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了解)一般由触发元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四部分组成。复杂系统还包括消防控制设备。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场所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适用于生产和储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2灭火系统(熟悉)灭火系统分为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4.3水灭火、泡沫灭火和气体灭火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掌握)水灭火:冷却、窒息。不适宜:过氧化物、轻金属等泡沫灭火:冷却、窒息。气体灭火:(溴和氟)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作用是稀释氧浓度、窒息燃烧和冷却等物理机理特别要注各种灭火方法的适用范围:(A类火灾、表面火灾)5建筑灭火器的配置(1)适用范围(A、B、C、D类)、危险场所划分(严重、中、轻危险)(熟悉)(2)配置基准和设置(熟悉)(3)灭火级别与选择(了解)(数字和字母)(4)使用与维护(掌握)(1.5m,0.5m)如: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外的地点。6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6.1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了解)(1)断绝可燃物(2)冷却(3)窒息(4)扑打(5)断电(6)阻止火势蔓延(7)防爆6.2火场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熟悉)(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3)自救、互救逃生(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第二节防爆安全技术一、爆炸的分类(一)了解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二)熟悉各种爆炸的反应历程。二、爆炸极限(一)了解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二)了解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三)掌握爆炸上限和下限、含有惰性气体组成混合物爆炸极限的计算。三、粉尘爆炸的特点(一)了解粉尘爆炸的机理与特点;(二)掌握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三)熟悉粉尘爆炸的特性;(四)掌握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2.1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了解)广义地讲,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聚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在这种释放和转化的过程中,系统的能量将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等。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按爆炸反应相态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气相爆炸、固相爆炸和液相爆炸爆炸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物质的(或系统的)潜在能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能;第二阶段,压缩急剧膨胀,对外做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形、移动和破坏。不管由何种能源引起的爆炸,它们都同时具备两个特征,即能源具有极大的能量密度和极大的能量释放速度2.2爆炸反应历程(熟悉)爆炸性物质或温合物发生爆炸,有热反应和链式反应两种不同历程。链式反应有:直链反应:一个游离基(氯和氢的反应)支链反应:一个游离基生成一个以上新的游离基(氧和氢的反应)链式反应历程大致分三个阶段:1.链引发,游离基生成2.链传递,游离基作用于其他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产生新的游离基。3.链终止,即游离基的消耗,使连锁反应终止。4.热反应历程:是指危险物受热发生化学反应。2.3爆炸极限及影响因素(了解)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到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立即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性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用体积分数表示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用质量分数表示。爆炸极限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1)可燃气体的性质;(2)可燃体系的初始温度:初温越高,极限变宽,危险性越大;(3)可燃体系的初始压力:压力增大,极限变宽(干燥CO除外);(4)火源能量:能量越高,爆炸极限越宽,危险性越大;(5)容器尺寸和材质:容器管道直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临界直径和最大灭火直径)(6)体系中惰性气体含量:含量越高,极限变窄,危险性减小。(对爆炸上限影响大)2.4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了解)1.爆炸完全反应浓度的计算(式(2-4)和式(2-5))2.爆炸温度计算(式(2-6))3.爆炸压力的计算(式(2-7)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产生的压力与初始压力、初始温度、浓度、组分以及容器的形状大小有关2.5爆炸极限计算(掌握)2.5.1爆炸上限和下限的计算(1)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所需氧原子数,估算碳氢化合物的爆炸下限和上限,其经验公式如下:式中Ld——碳氢化合物的爆炸下限;Lu——碳氢化合物的爆炸上限;N——每摩尔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所需氧原子数。(2)根据爆
本文标题:防火防爆安全技术(08063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