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教学设计方案【5篇】
参考资料,不熬夜1/22教学设计方案【5篇】【预览】此例优秀文档“教学设计方案【5篇】”是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黄河象》是1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细致合理,描写生动形象,读后可以使我们思接千古,不仅增长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起热爱科学探索的兴趣。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实践,探究,经历。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主要目标并非在于教教材让学生去弄清一个科学假想故事,接受书本知识,而是以教材作为一种凭借,引领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大胆实践,创编故事--文我比较,产生新的感受--发展改造原有知识经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亲历,去发现,去探究,去完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参考资料,不熬夜2/22⒈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观察大象化石,了解发掘经过,在现实基础上大胆推测,合理想象,培养创新精神与想象能力。⒉在把自编故事与课文故事对比赏评中,领悟科学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严密,描写生动形象,培养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㈠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许多同学对现已灭绝的古生物挺感兴趣,特别是恐龙,因而对一年前去过的中华恐龙园是念念不忘,说说那次游园最令你难忘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内在需要之一,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又紧接下面环节古生物化石及相关知识介绍,激发学生内需。)㈡化石资料交流,丰富感性认识课前搜集了不少有关化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获所得。(设计意图:资料搜集交流是开放式教育下对信息处理的一种学习,亦通过感性材料的积淀,丰富对化石这一科学知识的感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㈢图文结合,发现化石特点⒈观察化石图片。老师也带来一张古生物化石的图片,想看看吗?(出示)参考资料,不熬夜3/22这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仔细观察一下。⒉感知化石特点。怎么样,看了有什么感觉,跟大家来说说。⒊引导读文,加深感受。陈列馆旁边还竖着一展牌,上面写的正是这具化石的介绍,你们读读看,有什么新的感觉。⒋读中感悟,感情朗读,表现化石特点。指名读,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中感受化石的大和保存完整。⒌了解发掘经过。师引述过渡:这具化石在地底下沉睡了200万年,直到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黄河边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便向当地政府报告,这具化石终于得以重见天日。让我们再去挖掘现场看看,又了解了哪些情况。自读课文最后一段。(了解化石出土姿势:脚踩石头,斜斜插入土里)⒍引发生疑。了解了有关黄河象化石的这么多内容,接下去你最想了解些什么。⒎过渡引导。我们也来做做小科学家,假想一个有关黄河象来历的故事,参考资料,不熬夜4/22你们说怎么样。㈣想象来历,自编假想故事⒈指导假想。⑴科学假想我们还是第一次。首先让我们来策划一下,看这个假想该怎么个想法。⑵学生讨论,引导归纳科学假想的要点:以现实为依据,大胆推测,展开科学合理想象。⒉小组合作,自编故事。⒊交流自编故事,学生评议。评评:①故事创意,②现实为依,③科学合理。(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感知化石的特点,自己分析,思考,推断,自编故事,通过自己亲历、实践,体验科学家假想的一般过程,逐步发展完善了对科学假想的认知。)㈤赏评课文故事,交流感悟⒈读中充分感知课文故事。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⑵指名分段读,进一步感知。(设计意图:多层次的读,充分感知,让文字内容在头脑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为后面对文本故事的分析,比较,赏评奠定基础。)⒉比较故事,细细品味。参考资料,不熬夜5/22⑴小组学习,把刚才自编的故事和课文故事比一比,谁编得好,好在哪里。⑵交流感受。①故事发展的背景环境:气候干燥炎热,动物们干渴难忍,为后文急于喝水,忘了危险埋下伏笔。(细致形象)②老象陷入淤泥的经过,环环紧扣,故事想象合理、③地质变化的过程,具有科学性。(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欣赏书本故事的优点,亦可评其不足,也应肯定自编故事的独特创意,细腻周密之处,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书本)(设计意图:转变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赏评文本故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批判意识。)⒊小结亲历感悟。说说通过自编科学假想,再与课文故事对比,你们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传统教学重结论,而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起初,学生凭着已有的对科学假想粗浅的认知进行自编故事实践,再经历生生互评,与文本故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经历了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不仅探究获得新知,发展了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培参考资料,不熬夜6/22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空间。)个头大,保存完整以现实为依据脚踩石头,斜插土里科学假想大胆推测,合理想象严密科学细致教学设计方案【第二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教学重点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参考资料,不熬夜7/22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容易写错。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我选我》,理解选(选举、推选的意思)。齐读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下面你们就轻声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今、林的韵母是前鼻音,名、让的韵母是后鼻音。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参考资料,不熬夜8/22请学生说一说:我是谁,他为什么选自己当班上的劳动委员。1.齐读第1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班上的劳动委员李青转学了。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1)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静悄悄的?(2)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3)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事很认真,都在想该选谁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有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己。)指导朗读。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教室里静悄悄的要读得慢而低,显示出教室里很安静,大家正在思考问题。我选我,要读出坚定的语气。让学生多读王宁的话,体会他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①王宁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学习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②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指导朗读。老师的话要读得和蔼可亲。王宁的话参考资料,不熬夜9/22要读得诚恳、坚定。3.有感情地朗读课第1-3自然段。(齐读、指名读)4.齐读第4自然段。讨论: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全班同学想念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赞同和鼓励。)(齐读、分小组赛读、个别读)第二课时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由读、齐读课文。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校:右边是交,不是文。名:要与路右边的各区别。为:先写左上一点,再写一撇,最后是右下一点。话: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舌,不是古。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校、让、说、好、话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今的人字头,撇和捺的起笔相接,开口度较大。参考资料,不熬夜10/221.课后练习第3题。(1)齐读,指名读。(2)启发学生用关心、热爱进行口头组词搭配练习。(关心同学、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热爱科学。)2.课后练习第4题。(1)学生自由轻声读句子。(2)指名读句子。(3)用比较的手法,指导学生体会每组的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三篇】本文是1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运用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展示课件(学生课前做好准备):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参考资料,不熬夜11/22图画。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明确:“敬畏”。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参考资料,不熬夜12/22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要求: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教师归纳: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参考资料,不熬夜13/22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方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12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