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幼儿小班常规教案(精选5篇)
幼儿小班常规教案(精选5篇)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和掌握。以下是合同范本网的编辑为您搜集的有关“幼儿小班常规教案(精选5篇)”的相关信息,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幼儿小班常规教案【第一篇】标题:探索自然,快乐成长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事物,如植物、动物、天气等。2.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3.通过游戏、观察和实地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二、教学内容1.植物2.动物3.天气三、教学过程1.植物1活动一:种子的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种子,并向幼儿讲解种子的起源和功能。随后,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并画出结果。2活动二:盆栽的制作幼儿带来自己喜欢的花朵的种子或者小苗,教师提供土壤和花盆。幼儿学习如何将种子或者小苗移植到花盆中,并学习如何给植物浇水和管理。2.动物1活动一:动物的认识幼儿带来自己所喜欢的动物的图片或者玩具,并向大家分享自己对这些动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并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展示相关知识。2活动二:动物的观察教师带领幼儿前往附近的动物园或者自然公园,观察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并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比较。3.天气1活动一:天气的认识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的天气类型,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并与幼儿一起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2活动二:制作天气预报图幼儿分组制作天气预报图,利用图片、图标和数字等表示不同天气类型和温度范围,并在班级公告板上展示。四、教学评估幼儿通过参与上述活动,能够表达对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的观察和认识,并能够参与相关的讨论和实地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对于活动内容的积极参与和表达,以及制作的作品和记录,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实地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或者农场,提供幼儿更多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同时,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科普讲座,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幼儿小班常规教案【第二篇】幼儿常规小班教案主题范文课程主题:我的身体健康目标: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一、教学目标:1.认识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有手、脚、眼、耳朵等器官。2.知道保持自己健康的方法,如饮食均衡、勤洗手等。3.能够正确使用幼儿园玩具和器材,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二、教学重点:1.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器官。2.学会正确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3.学会使用幼儿园的玩具和器材,遵守规章制度。三、教学难点:1.学会正确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2.学会使用幼儿园的玩具和器材,遵守规章制度。四、教学准备:1.教具:幼儿园的玩具和器材、洗手液、毛巾。2.素材:有关身体健康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自己的身体1.引入:观看有关身体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2.游戏:通过游戏互动,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如头、手、脚、眼、耳朵等,同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功能。3.讨论:引导幼儿讨论身体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身体。第二课时: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1.提示:呈现有关健康饮食和个人卫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幼儿的兴趣。2.讲解:通过简单的语言讲解健康饮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例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垃圾食品、勤洗手等。3.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模拟正确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例如模拟洗手、模拟健康饮食等。第三课时:正确使用幼儿园的玩具和器材,遵守规章制度1.引导:提醒幼儿使用幼儿园的玩具和器材时要小心、注意安全。2.规则:讲解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例如不能抢玩具、不能乱扔垃圾等。3.演示:做示范,让幼儿观看正确使用玩具和器材的方法。4.游戏:进行游戏,让幼儿模拟正确使用玩具和器材的情景。六、课堂活动设计:1.身体器官认识游戏:让幼儿摸摸自己的头、手、脚等,同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功能。2.饮食和个人卫生游戏:给幼儿展示不同食物和卫生习惯的图片,让他们判断哪些对身体有益、哪些对身体有害。3.玩具和器材使用游戏:设置幼儿园角色扮演的情景,让幼儿模拟正确使用玩具和器材的方法。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幼儿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器官及其功能,了解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使用幼儿园的玩具和器材。同时,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达到了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概念,同时注重幼儿的安全教育。幼儿小班常规教案【第三篇】幼儿常规小班教案主题:小小掌勺家早餐自己做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各种早餐食材和工具的名称,并能正确使用;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3.增强幼儿对食物的自主选择能力;4.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小团队合作意识。二、教学准备:1.不同类别的早餐食材(牛奶、面包、鸡蛋、水果、酸奶等);2.各种制作早餐会用到的小工具(刀、切菜板、碗、勺、杯子等);3.适量的口罩、手套、围裙等卫生用品;4.教学PPT、图片等辅助教具。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今天的主题:“小小掌勺家,早餐自己做”。展示各种早餐食材和工具,让幼儿感兴趣和期待今天的活动。2.早餐食材认识(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认识早餐食材的名称,并鼓励他们说出食材的特点和口感。3.工具认识(10分钟):展示各种制作早餐会用到的小工具,帮助幼儿认识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并演示正确使用方法。4.早餐制作过程(3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让他们自己选择食材和工具,制作自己心仪的早餐。教师和家长在旁边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确保安全和卫生。5.分享品尝(10分钟):每个小组完成早餐制作后,让他们将自己制作的早餐分享给其他小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6.清洁卫生(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清理使用过的工具,并向幼儿示范正确的洗手手势和步骤,强调保持卫生的重要性。7.总结与反思(10分钟):向幼儿传达今天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并与他们一起回顾制作早餐的过程。鼓励幼儿将今天的经历与平时的早餐习惯进行比较,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四、教学延伸活动:1.在课后,通过绘画、剪纸等形式,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早餐制作的感受和心得体会;2.鼓励幼儿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制作早餐,培养生活自理和家庭团结合作的意识。五、教学小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了解了各类早餐食材和工具的名称和用途,提高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他们也增强了对食物的自主选择能力,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小团队合作意识。六、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和自主性,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利和决策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幼儿的安全和卫生,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幼儿小班常规教案【第四篇】幼儿常规小班教案主题:培养儿童良好的日常习惯和生活习惯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学会穿衣、洗手、上厕所等基本生活习惯;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学会用餐礼仪;3.培养儿童安全意识,学会安全行为和措施;4.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二、教学内容1.自理能力的培养a.穿衣:学会穿脱衣物,掌握基本的衣物分类和穿戴方法;b.洗手:学会正确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c.上厕所:学会自行上厕所,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d.安全防护:教授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2.饮食卫生习惯的培养a.学会正确使用餐具,培养良好的用餐礼仪;b.掌握基本的饮食安全知识,注意饮食卫生;c.学会从小事做起,如用餐前洗手,不乱丢垃圾等。3.安全意识的培养a.学习如何正确穿戴安全装备,如安全帽、安全带等;b.学会辨认危险物品,如药物、刀具等,不随意接触;c.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如过马路时要牵手、等待绿灯等。4.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a.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和共享的意识;b.组织活动让幼儿在团队中发挥个人的作用;c.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学会与人分享、尊重他人等。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分析存在的问题;2.游戏法:通过情境角色扮演等游戏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体验相关技能;3.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行为和习惯,引导幼儿模仿;4.激励法:通过奖励和表扬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5.实践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和体验。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故事、图片或实物展示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认识到习惯对生活的影响。2.自理能力的培养:以日常穿衣、洗手、上厕所等为例,教授和示范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幼儿亲自实践。3.饮食卫生习惯的培养:通过教授基本的用餐礼仪和饮食安全知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4.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教授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让幼儿掌握基本的避险、自救能力,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5.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通过团队活动、合作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的能力。6.总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六、教学资源1.教具:穿衣物品、洗手盆、卫生纸、模拟厕所等;2.图片:饮食卫生、安全知识等相关图片;3.故事书:以日常生活和安全防护为主题的故事书。七、教学活动安排1.教学活动安排: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八、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和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这些习惯和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小班常规教案【第五篇】幼儿常规小班教案-主题范文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幼儿常规小班教案适用年龄:3-4岁教学时长:每节课45分钟,共计20节课教案主题:教授幼儿日常生活常规和行为规范教案目标:通过有趣的互动活动和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常规二、教学内容1.互相称呼的礼貌2.卫生习惯的养成:洗手、刷牙、擦鼻涕等3.自我整理个人物品的能力4.教授幼儿午睡习惯养成5.教授幼儿组织自己行为的能力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活动和游戏结合的方式,包括:1.观察游戏: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理解和模仿正确的行为。2.模拟游戏:设置角色扮演环节,让幼儿亲自参与模拟生活中的常规行为。3.互动游戏: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意识。四、教学流程课时1:自我介绍和互相认识1.游戏:教师示范如何自我介绍,然后让幼儿轮流自我介绍。2.活动:组织幼儿参加小游戏,通过问对方名字的方式互相认识。课时2:互相称呼的礼貌1.游戏:幼儿分组,每组有两个人,模仿教师称呼对方的方式进行游戏。课时3:卫生习惯养成1.观察游戏:播放洗手视频,让幼儿观察正确的洗手步骤。2.活动:每个幼儿亲自到洗手池前依次洗手,教师观察指导。课时4:刷牙习惯养成1.模拟游戏:设置一个假牙,在教师示范下,让幼儿模拟刷牙的动作。课时5:自我整理个人物品的能力1.活动:让幼儿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教师示范如何整理。2.操作:幼儿亲自整理自己的玩具,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课时6:午睡习惯养成1.游戏:将教室布置成宿舍的模样,让幼儿体验午睡的环境。2.活动:让幼儿躺在床上休息,教师通过音乐放松幼儿,引导他们进入午睡状态。课时7:组织自己行为的能力1.观察游戏:播放幼儿园规矩的短视频,让幼儿理解和模仿校园规矩。2.活动:模拟教室环境,让幼儿按照规定的步骤排队进入教室。五、教学评估通过每节课的观察、记录和互动,评估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通过亲子活动、家庭作业等形式,鼓励家长参与,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六、教学反思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适应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同时,密切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标题:幼儿小班常规教案(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13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