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捕蛇者说》优质教案(精编5篇)
好文档,供参考1/32《捕蛇者说》优质教案(精编5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捕蛇者说》优质教案(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柳宗元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了解“说”的体裁特点。2、过程与方法:利用资料了解文学常识;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情感;通过交流讨论理解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情劳动人民的不幸,领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2、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难点1、文中“而”等虚词的用法和含义2、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好文档,供参考2/32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是不大相信这样的事,可是当他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后,他不但相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捕蛇者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文章。二、引导朗读1、小组试读同座组成学习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指出他读音或停顿好文档,供参考3/32有误的地方。如有不同意见,可查阅工具书,仍然不能确定的'做上记号,准备提问。2、全班交流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同学相互解决,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注释以外学生易读错的字:募有能捕之者(mù)几死者数矣(jī)(shuò)曩与吾祖居者(nǎng)隳突乎南北(huī)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fú);学生易读错停顿的句子:永之人|争|奔走焉而|乡邻之生|日蹙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3、自主朗读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4、齐读课文三、疏通文意1、自译课文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由一个学生对照注释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提出认为不妥之处,借助工具书讨论解决问题,有争论的,做好记号,以便全班交流时提出。2、学生质疑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统一认识。3、明确要求,分别请几位学生依次翻译课文,师生共同矫正、评点。好文档,供参考4/32要求:(1)关键字词是否落实。(2)与上下文是否连贯。(3)表达时,口齿是否清楚。(4)表达时,仪态是否自然。四、归纳积累指明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1、余将告于莅事者(向)积于今六十岁矣(到)吾祖死于是(在)苛政猛于虎也(比)2、当其租入(他的)专其利三世矣(这种,指捕蛇可以抵税这件事)视其缶(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那[自己的])3、貌若甚戚(好像)更若役(你的)4、可以已大风(治愈)则久已病矣(已经)5、余悲之(同情)余闻而愈悲(悲痛)6、若毒之乎(怨恨,恨,憎恶)孰知赋敛之毒……(毒害)好文档,供参考5/327、太医以王命聚之(代蛇)言之(代蒋氏的话)余悲之(代蒋氏)君将哀而生之乎(我,代蒋氏自己)8、黑质而白章(表并列)而乡邻之生日蹙(表转折)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表承接)则弛然而卧(表修饰)五、布置作业课后反复熟读课文,将课文内容复述给同座听。第二课时一、导入1、检查作业,指名复述课文。2、简介“说”: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一事一议,往往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二、研读课文1、提问:本文作者是借什么事来表述他对什么问题的看法?明确:本文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达自己对唐朝统治者向人民征收赋敛问题的看法。(学生的回答意对即可)好文档,供参考6/322、提问:这篇“说”在形式上表现为先叙后议,还是先议后叙,还是边叙边议呢?明确:本“说”主要采用的是先叙后议的形式。3、追问:文中哪些段落主要是叙?哪些段落主要是议?(学生浏览课文,自由讨论后回答。)再追问:第1段从表达方式看,仅仅只有记叙吗?(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独立思考后回答)明确:课文1—4段主要是叙,第5段主要是议;第1段写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医疗功效,用的是说明笔法,写“永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用的是记叙的笔法。4、学生齐读第5段,讨论:这段议论性文字的核心是什么?哪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明确:“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这一句是作者观点的集中体现,点明了全篇的主旨。5、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呀!)作者心中开始还存有怀疑,然而当他看到蒋氏的遭遇后,却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那么,蒋氏的遭遇到底是怎样的呢?文中哪几段叙述出蒋氏的遭遇?(学生回答后追问:第3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第2、4段;第3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6、学生齐读第2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中所反映出的好文档,供参考7/32蒋氏的遭遇。(学生回答意对即可)明确:蒋氏一家三代从事捕蛇的差使,爷爷、父亲都死于毒蛇之口,蒋氏自己也是九死一生。7、讨论:蒋氏的遭遇不可谓不悲惨,可是课文中为什么却说蒋氏是“专其利”呢?蒋氏他自己也认为这是“利”吗?追问:蒋氏认为捕蛇之“利”表现在哪些地方?(引导学生阅读第4段,从蒋氏的答话中仔细揣摩蒋氏的心理,教师在学生充分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归结并板书。)明确:蒋氏自己也是认为这是“利”(与纳税比较而言)。蒋氏认为捕蛇之“利”主要表现在:(1)自己是“以捕蛇独存”,乡邻却因纳税“非死则徙”、“其室十无四五”;(2)自己因捕蛇“弛然而卧”,乡邻却因纳税“虽鸡狗不得宁”;(3)自己因捕蛇“一岁之犯死者二”,乡邻却因纳税“旦旦有是”;(4)自己因捕蛇而后死,乡邻却因纳税先死。8、提问:蒋氏的这段答话可以用第4段中哪一句话来概括?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可以用“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一句来概括,这句话可以看作是蒋氏这段答话的纲。作者在这段话中将“役之利”与“赋之不幸”进行了对比衬托,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中心。9、我们在朗读第4段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才符好文档,供参考8/32合蒋氏说话时的心理?(先让一个学生试读,引导学生进行评点后,再让这个同学或另一个同学朗读。)明确:用“哀而不伤”的语气来读比较恰当。小结:这篇文章通过蒋氏祖孙三代人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文中写蒋氏的自述,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从各个时期、各个角度将捕蛇者的所谓的“利”与乡邻因赋税带来的不幸进行对比,两相映衬,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力地突出了全文的中心。三、拓展深化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补充,教师适当点拨。)提示:课文最后一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作者写作的动机。这个结句反映了作者把变革这一黑暗社会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封建统治者的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够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观点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但是,作者在文中流露的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四、布置作业完成“思考与练习”。好文档,供参考9/32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教学难点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习过程旁注与纠错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同学们,“毒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提起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恐怖”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那你们想知道天天面对这种毒蛇,而且以捕蛇作为自己职业的人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千多年前永州人的'捕蛇的奇特生活。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好文档,供参考10/321、本文选自作者是时期著名家家,著有,是之一。2、“说”是。用以、或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我们学过同文体的文章有、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啮()挛踠()()莅事者()大戚()得而腊之()曩()恂恂()当其租入()几死者数矣()日蹙()殚()其地顿踣()瘘疠()()谨食之()视其缶()相藉()以俟()夫()观4、解释实词(1)蒋氏大戚()(2)哀而生()之乎(3)久已病()(4)积()于今(5)乡邻之生()(6)日蹙()(7)殚()其地(8)非死而徙()尔()(9)顿踣()(10)呼嘘毒疠()(11)往往()(12)曩()(13)而死者相藉()(14)其室()(15)隳()突()()乎南北()(16)恂恂()(17)视其缶()(18)弛然()(19)叫嚣()乎东西()(20)谨食()之(21)时()而献焉(22)以尽吾齿()()(2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24)熙熙()(25)今吾嗣()(26)旦旦()有是()哉!(27)则已()后()矣好文档,供参考11/32(28)白章()(29)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0)吾祖死于是()(31)几死者数()矣(32)若毒()之乎(33)莅事者()(34)更()若()役()(35)复()若赋()(36)触()风雨(37)啮()人(38)无御之者()(39)腊()之以为饵()(40)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41)杀三虫()(42)其始()(43)以王命聚之()(44)岁赋()其二()(45)募()有能捕(46)当()其租入()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一)、第一段: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异蛇”之毒?2、“毒蛇”之异,从哪三个方面描绘的?(二)、第二段1、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中所反映出的蒋氏的遭遇。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三)、第三段1、作者是怎样描写蒋氏的“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好文档,供参考12/32(完成表格)2、由此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社会现状?(四)、第四段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五、总结要点,盘点收获:(师生共同进行)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蒋氏的遭遇不可谓不悲惨,可是课文中为什么却说蒋氏是“专其利”呢?蒋氏他自己也认为这是“利”吗?追问:蒋氏认为捕蛇之“利”表现在哪些地方?七、当堂检测,巩固提升:1、用原文语句填空(1)、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交代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引用孔子的____________来揭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4)、“吾尝疑乎是”中“是”字指代____________(5)、描写封建社会赋税繁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7)、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好文档,供参考13/32____________,。2、问答题(1)、毒蛇之异从哪三个方面描述的?并请用原文具体说明。(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第一段强调“异蛇之毒”?3、怎样理解文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4、“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蒋氏捕蛇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可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态?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6
本文标题:《捕蛇者说》优质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17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