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
2019/10/2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孟子的养气说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2019/10/2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理解“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的基本内涵;3、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32019/10/2第一则《孟子·公孙丑上》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42019/10/2(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兼于心,则馁矣。”译文:(公孙丑问道:)“冒昧求教,夫子擅长什么呢?”(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说:“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委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52019/10/2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译文:我因此说,告子不曾懂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却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它),也不要促使它生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宋国有个忧虑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跑地去看禾苗,禾苗已经是枯萎了。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太少了,认为(培育工作)没有益处而放弃它的人,就是(种田)不为禾苗除草的人;(违反自然规律)助苗生长的人,也就是把禾苗拔高的人。不仅仅无益,而且反害死了禾苗。”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62019/10/2研习课文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配义与道”形态性质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72019/10/2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82019/10/25、“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92019/10/2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配义与道,助长害之。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本则中所谓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02019/10/2第二则《孟子·滕文公下》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12019/10/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真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没有战事。”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22019/10/2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译文:孟子说:“这些人哪里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作为正道的,是妇女之道。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32019/10/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住宅(即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即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即义)上,实现志向(的时候),就和民众(一起)遵循仁义道德,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富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权势和压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样才叫他做大丈夫!”。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讨论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情感上是不认同二人的行为的。说了“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亮剑》中的李云龙等。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小结: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82019/10/2第三则《孟子·告子下》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192019/10/2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译文: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者中兴起,傅说从筑墙的奴隶中被提拔出来,胶鬲从鱼盐贩子中被提拔出来的,管子从狱官的手中被释放并且得到提拔,孙叔敖被从海边提拔出来,百里奚从做买卖的场所被提拔出来。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02019/10/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意和志气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饿肚子,,使他受穷困,使他做的事不能如意,不能成功,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能力。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12019/10/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错误。在心中困苦,思虑在心中横塞,然后发愤振作;表现在脸色,传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明白。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不阿的大臣和直言敢谏的贤士,外没有敌国干涉与侵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可知,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宁快乐却足以使人灭亡。”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22019/10/2思考1、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都来自社会底层,都出身贫贱,都经过艰苦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大业。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32019/10/22、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42019/10/2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证法、道理论证法。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52019/10/2这章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62019/10/2写作特色:(1)善用寓言,说理形象。(2)善用排比,增强说理气势。(3)善用典型事例,增强说服力。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72019/10/2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治学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胸存大志→孜孜以求→功到事成)概括起来,用通俗的话讲,这三种境界就是: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终获成功。而关键在于第二境界,这不纯粹是意志的磨练,还是一种人生的考验。引用路瑶的一句话,“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本文标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2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