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创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动力,大学生创业在我国目前属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为使大学生创业健康的发展,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创业存在的种种的问题基础上,并对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建议;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2一、大学生创业的特性及内涵所谓创业,简言概括为“开创一种新的劳动形式,或者是一种新的劳动范畴”。大学生的创业,就是通过注册自己的公司,利用在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社会交往、市场营销规划等各种能力,参与市场运作,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创业是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如今的大学生创业有其自身的特性和优点,即大学生年轻勃发,知识结构较新,思维较灵活,受到传统理念的约束较少,富有创新观念和探索精神。同时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个异化的创意,在创业竞争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这是大学生创业优势的整体体现。二、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各高校也日益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和扶持,有调查研究显示,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有8.5%。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比例只有2%~3%。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一)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经验缺乏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拥有理想抱负,但往往趋于理想化,他们对具体的市场也不太了解,缺少开拓、分析市场的能力;还会过高地预测市场效益,容易忽视潜在的风险,对于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辩证客观的分析和看待。由于创业经验缺乏,大学生创业会走一些弯路,有的甚至由此而全身而退。缺乏经验的另一特点是,大学生没有创新理念和良好的市场营销策划,不能在创业的过程中进行营销创新、技术能力创新,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市场战略方案,因而很容易地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二)创业资本有限创业资本不足已成为牵制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条件。大学生创业的资本来源包括家庭的帮助、银行机构的贷款、自行的筹措、投资公司等。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筹备比较难,他们要创业离不开家庭的大力支持,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创业的资本短缺。由于大学生创业者未来的还款、盈利能力预期较低,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往往不愿意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的诚信危机也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比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考试过程的作弊、简历造假行为、欠银行贷款不还、恶意欠交学费等不诚信现象,使得金融银行机构向大学生发放创业贷款显得比较谨慎。(三)创业教育的不足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大学作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并未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方案之内。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学习获得的创业知识和基本实践创新的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创业的基本要求,例如有些大学毕业生对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了解的甚少;有的对大学生创业的基本合法程序缺乏一定认识,相关工商部门的登记,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的税收基本政策都不是很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在我国实施执行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成功的几率,除了开设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还必须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大力扶持、以及必要的创业教育指导。(四)团队协作能力较弱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成员有高度的心理相容,对群体有较强烈的认同感,其兴趣爱好比较接近,同辈群体大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大学生创办的公司,一般都由几个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进行开办公司,团队的合理结构设置是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创业需各方面人才的合理搭配及组合。例如理科生,在财务管理、企业策划、文件的整理等方面先天不足,而纯文科生,则对事物的分析存在的相对表现化。大学生所开的公司成功,不仅仅是公司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创办公司的人员,是创业的团队。而大学生缺乏相互的团结协作及互相的配合能力,缺乏共同配合、扬长避短的经验,这样公司自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受到冲击,假如其创业团队再不能有效的合理搭配、及时的调整,不能及时的解决公司内部的矛盾及公司面临的各种情况,公司的倒闭是难免的。三、对大学生创业的措施鉴于对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基本情况的分析,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取得创业成功提出如下建议:(一)加大创业宣传的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创业观念及创业意识、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的主要渠道作用,大学生创业宣传的主要方式有:请创业比较成功的人士、优秀的企业家,尤其是创业成功的同龄大学生来校开办创业讲座,举行全校性的创业创新计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论坛及微信平台,等等,共同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的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组织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举办创业座谈会或是创业沙龙,为学生的创业设想提供一个比较固定的组织或活动的场地,扩大大学生创业培训参与度,吸引较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创新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及课程的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创在业创新、课程学习两不耽误;其后引导各种舆论,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二)正确认识创业实质内涵大学生创业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指导,创业是有层次之分的,较高层次是科学技术型创业,高校对于大学生开展的较低层次的创业项目,也应该给与关心、帮助和支持。我们认为,对于大学本科生或高职生而言,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他们创造参与创业创新实践的机会远比创业本身更为重要。着重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创业观念。为此,对于大学校园中的各类创业活动,学校都应给与支持的态度,对于校园中出现的一些商业行为,也要给予正确认识及引导。许多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创自己的事业”,由此可见,创业具有个别性、差异性特征,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大学生创业的特征,给予相应的创业指导、创业教育。学校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三)大学生创业要采取多方面的举措完善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知识结构的具体措施有:开设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课程,并提高其授课的质量;请一些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公司管理人员或相关专业人士到校做报告,介绍其创业的经验及实际的操作过程,交流创业的计划方案;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由专职相关专业的教师负责,确定“为生服务”理念,依据大学生的不同创业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等。当然,完善大学生创业性的知识结构、创业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为学生创造参与创业创新实践活动的机会,这些活动可以是学校层面的创业创新竞赛或设计大赛,去公司企业开展岗前实践及锻炼,在校内为大学生设立一些风险不大的创业岗位等。(四)加快高校创业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并加快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可以利用高校的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同时要和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高校的创业文化建设。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要突出产业的特色,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快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体包括举办创业教育的培训、创业计划大赛等;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开展高校与企业交流,如相关专业的培训、创业论坛等,大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为大学生引进的创业项目,提供综合性的创业指导教育服务。还应注重大学生创业观念、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缓解社会和家庭压力,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五)加强大学生创业课程的合理设置高校创业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力推进大学创业教育,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在培养目标上,侧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开放型的创业型人才;第二,在课程设计上,要积极开发创业、创新教育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创业、创新需求;第三,在培养的模式上,坚持教科研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差异,设计多样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采用弹性制的教学机制,因材施教。创业创新教育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结合各自的办学层次与特色,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目前的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自主创新、自由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显得较为薄弱。高等院校应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转变,在课程学习中适当地在融入一些市场分析、企业的融资、相关的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让大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己创业的观念与创业的信心。同时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科研力量,建立“创业机构中心”,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信心逐步的树立,一方面需要社会建立起有效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以个体素质和自身实力为基础。政府必须不断出台和完善就业政策,加大户籍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的同时,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参考文献:[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杨贞,李剑力.河南省创业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0(1).[3]谢作昱.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3%所有风险别都自己扛[N].中国青年报,2006-12-08.[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刘万永,蒋韩薇.大学生创业走向任性【N].中国青年报,20())一11一27
本文标题: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2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