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全县农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9全县农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写作指引】此例精选办公文档“全县农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便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编辑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村干部作为农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主体,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为了准确掌握农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发展现状,本文以我县129个行政村为调查样本,持续半年多时间,实地走访全县部分个乡镇,抽取部分村、部分产业,访谈部分乡镇负责同志、村干部和群众以及部分“三支一扶”人员、“大学生西部志愿者”,并与相关帮扶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深入交换了意见,形成如下报告。一、主要做法近年来,我县以“村级增收、村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积极探索“政府+人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建立中省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六个一”工作机制,全力构建以县带乡、以乡带村、以村带户的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党组织培育人才、集聚人才和管理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本土人才培育加速,提供了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一)聚焦队伍建设,按下村集体经济发展“快捷键”发挥村书记“领头雁”作用,切实储备一批懂发展、能经营的管理人才队伍。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各乡镇负责,组织各村党组织书记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入股40余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并聘任全县129个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法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二)聚焦人才培育,筑牢村集体经济发展“蓄水池”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依托乡镇、村两级党组织力量,挖掘摸排乡土人才,分类建立技能技术人才库、管理人才库、乡土人才后备库等,将各类乡土人才纳入后备库管理,统一进行技能技术培训,并结合各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需要,精准匹配各类人才,实现人才质量数量双提升目标。截至2023年底,已摸排各类乡土人才3000余名,组建各类乡土人才技术队100余支,开展农村实用性人才培训10余期共2000余人次,各类乡土人才参与产业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住房改扩建等项目120余个,带动2000余人就业,盈利达500余万元。(三)聚焦政策保障,搭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快车道”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根据合作社经营收益率、项目回报率、资源转化率等经营管理状况,按照优、良、差三个级别分类管理。对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中贡献突出、3/9成效显著的党组织书记、村干部及管理人员,除了按村集体当年经营性收益20%比例给予奖励外,还对优级合作社在项目支持、资源分配、税费补助等方面给予倾斜,并增加10%的占股比例奖励分红;对差级合作社减少10%的占股比例分红,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激情。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才结构不合理、发展观念落后1.人口外流导致村级人才队伍后备力量不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人才需求明显增加,人才不足的短板进一步凸显。一方面,劳动力严重外流导致乡村老龄化与空心化严重。2.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文化素质水平低。人才素质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的质量与效率,素质有待提高是当前全县集体经济组织人员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是学习能力方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吸收专业知识速度慢且“等、靠、要”思想严重。目前全县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培训覆盖率近100%,但通过与100余名村干部交谈发现,一半以上成员对集体经济的决策、生产和交易过程只存在概念性的了解,对如何实际操作还缺乏系统思维。二是专业能力欠缺。当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部分从事普通农业生产活动,调研发现80%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只能从事单一的生产、技术性事务,而具备财务审计、信息技术、商业经营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足20%,这导致集体经济组织缺乏活力,改革进取积极性不足。3.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结构不协调。当前具备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理念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头人比较缺乏,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较弱,难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一,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县XX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人数占比高达98%,但连选连任情况较为突出。村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42岁以下人数占比仅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不足10%。其二,个别村“两委”班子工作思路老套,小农思想较重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如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因不敢尝试、怕担责任等,致使产业发展资金长期闲置在账上不知如何使用,有的班子将发展资金转借县龙头企业获取低额利息。这种不愿思考发展新手段、缺乏积极探索和创造性工作思维的精神,使得集体经济发展裹足不前,致使现有的资源资金不会用、不想用、不敢用,担心少数人“富”了的自私狭隘思想仍然存在。(二)人才发展与培养机制不完善1.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首先,集体组织缺乏与各高校、劳动市场的有效联结。目前尽管已有“三支一扶”“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计划”等政策支持,但高校毕业生及其他社会剩余劳动力真正留下并转化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并不多。从走访“三支一扶”“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等群体来看,大多数人表示只是以此为过渡,期满后均想通过考试或者其他渠道重新就业。加之留下来的相关配套激励措施不足,这些因素导致乡村5/9人才留不住。其次,人才供给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近年来,全县人才引进政策多聚焦于行政管理、法律、财务等领域人才,对于农业科技、信息化、商业经营等专业人才以及新兴学科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从2022年新招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位表来看,并未发现关于涉农方向专业人才的招录计划。2.引进人才难融入。从权力机制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多已形成稳定的权力集体,这种机制普遍具有排外性。首先,传统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于经济体内部,彼此依靠亲缘、乡情或其他利益关系紧密联系。其次,“三权分置”改革效果还不理想。尽管“三权分置”改革激活了集体土地经营权,但在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各类利益冲突时常发生,且流转而来的土地经营产权强度较弱,外来人员难以直接从集体土地中获益;宅基地流转不畅,限制了外来人才居住条件,阻碍了如农家乐等农村产业的入驻,导致资源流入困难等。3.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不健全。首先,负责人培养机制不健全。从目前开展的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来看,培训内容多为行政管理培训,对于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经营管理培训需求重视不足,且个别乡镇未将培训计划列入年度安排,标准化培训的缺失导致负责人能力参差不齐。其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缺失。由于经费、人力不足等局限,集体经济组织难以搭建系统的文化理论与专业技能长效培训机制,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社会力量难以有效参与。且培训考核“唯成果论”,忽略成果转化实际情况,还需进一步打开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人才的新局面。(三)人才的相关保障不充分1.施展才华的平台小。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收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虽然近几年通过领导挂联、单位帮扶、社会参与等形式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扶持,其经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年收益10万元以下的村集体仍占绝大多数。从收入构成来看,村集体收益中财政补贴、拨款等政府转移性收入占比依然较高,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在无稳定收入的同时负债运行。与成熟的城市发展平台相比,村集体经济为人才提供的发展平台十分有限,这导致人员才能无法充分施展、人才职业前景不明朗。2.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待遇低、任务重。各种政务以多种形式传递到基层一线,造成村级任务繁重。村干部面临大量督查、考核和排名等行政工作,而考评内容与村集体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村干部难以全身心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据待遇收入统计显示,县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5339元。而根据全县集体经济收益情况看,单个集体经济组织年度收益在5万元以上的不足总数的10%,调研发现多数村集体至今仍未落实收益奖励,即便落实了提取年度收益20%用于奖励管理人员,具体到个人也是九牛一毛。在目前村集体经济“蛋糕”小、分配收益困难等多种原因制约下,现有工资报酬水平对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收入差距大导致在人才市场上毫无优势。7/93.农村生活条件差。二元城乡结构下,生活条件差距明显,城市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保障优势明显。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成员房屋、户口、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上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人才在城市中可以拥有的户籍、收入、职称条件等比起乡村更有优势。从社会环境来看,城市便捷的基础设施与开放的文化氛围、思想观念对人才形成了强大吸引力,而乡村交通、能源和社会服务等网络设施不够完善,休闲娱乐产业欠发达。在两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人才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热情难以充分调动,不利于外来人才的流入与乡贤人士回流。三、对策建议综上所述,目前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呈现的整体质量落后、发展与培养机制不完善、相关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需要从提升队伍质量、完善发展机制、加强要素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优化人才队伍建设路径。(一)筑巢引凤,在吸引优秀人才上做文章一是利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倾斜,让村集体经济尽快提升发展壮大。打造村集体经济示范点,发挥带动效应,着重吸引懂市场、能管理、会经营的能人志士返乡创业,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航掌舵中来。二是针对西部农业县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现象,在新一轮选配村党支部书记时需要侧重考虑搞经济、谋发展等能力。村级基础政务治理职能在逐渐弱化,而对利用资产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职能的要求在不断上升,这就对村集体经济负责人提出新的要求。鼓励经济发展能人、乡贤返乡走上党支部书记岗位,充实进村“两委”班子。三是县级党委政府利用资源帮助村集体想办法找路子,推广村级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实现发展和提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特色产业,提升村集体经济盈利水平,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真正实现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让带头人多分红利、让村组织“有钱办事”。(二)健全机制,在留住人才上求突破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为集体经济实现政策“松绑”。中央和省级财政可以出台关于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的使用规范,设立容错机制,鼓励集体资金合理使用,探索盈利增长点。着力破除怕担风险、怕负责任、不敢尝试等消极思想。二是理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益分配关系,实行“政经分开”(即村民公共服务事务与集体经济事务分离)。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集体资产的运营和管理,按章程办事、依制度行事、对股东负责,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是加大资金、项目、人才等政策性资源向村集体经济产业倾斜力度,确保公共财政投入与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相适应。建立集体经济带头人“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发展营收”的物质奖励机制和表彰发展富有成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建设集体经济人才创业孵化基地,对于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项目给予资金补贴,鼓励有想法的能人来乡创9/9业。(三)提升收益,在培育人才发展上下功夫一是根据集体经济带头人在搞经济谋发展方面的认识,定期有针对性地邀请农业专家、乡村振兴专家开展到村或者网课等形式培训,分享“三农”和集体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拓宽带头人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思路和视野,充分发挥“培育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的人才效应。二是注重培养的传承性、沉浸式,建好用好“传帮带”机制,以老带新“面对面、手把手”确保后继有人。开展乡村旅游、电商、自媒体、农场经济、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实用技术沉浸式学习,着力提高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三是增强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对经济发展的敏锐性。带领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引导其不断探索自身成功发展之路,将基础理论转换成实践活动,帮助集体经济带头人更新思维、转变理念,提高发现市场和敏锐把握形势、机遇的能力。
本文标题:全县农村集体经济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26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