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院感基础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的相关概念手卫生医疗废物分类与处置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1243医院感染的相关概念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存在感染,如社区感染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指定了感染发生的区域——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的对象: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定义术语和定义消毒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以及多数病毒、真菌,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消毒剂。如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醇类、酚类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剂。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泌泰)等双胍类消毒剂等。术语和定义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中度危险性物品灭菌水平低度危险性物品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执行标准项目执行标准菌落总数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消毒后GB15982-2012WS/T313-2009≤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5cfu/cm2医疗器材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腔镜、穿刺针、手术器械)GB15982-2012无菌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湿化瓶、喉镜、呼吸机、麻醉机管道、压舌板等)≤20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菌低度危险性器材(听诊器、血压计、止血带、袖带、体温计等)≤200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剂、消毒剂使用中灭菌剂GB15982-2012WS/T367-2012无菌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剂≤10cfu/ml使用中消毒液≤100cfu/ml紫外线灯使用中(30W)GB19258新灯辐照射强度≥90μw/cm2使用中辐照强度度≥70μw/cm2污水处理后污水GB18466-2005≤500MPN/L总余氯3-10mg/L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及执行标准环境类别空气平均菌落数(cfu/皿)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cfu/cm²)Ⅰ类环境洁净手术部符合GB50333要求≤5.0其他洁净场所≤4.0(30min)Ⅱ类环境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4.0(15min)≤5.0Ⅲ类环境母婴同室、消毒供应室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物品存放区、其他普通住院病区≤4.0(5min)≤10.0Ⅳ类环境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4.0(5min)≤10.0监测项目监测部门监测频率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Ⅰ类+Ⅱ类+Ⅲ类含普通住院病区的治疗室、换药室、急救室等+Ⅳ类(抽查)。1、每季度一次;2、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3、Ⅳ类环境,科室合理安排每季度抽查监测空气,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物表Ⅰ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手卫生手消毒后Ⅰ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外科手消毒后Ⅰ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化学监测(浓度)使用戊二醛、含氯等消毒剂科室。每日使用前监测并登记生物监测(染菌量)使用戊二醛、含氯等消毒剂科室。每季度一次医疗器材消毒物品每季度一次灭菌物品每月一次紫外线强度监测使用中(30W)所有使用紫外线灯科室每季度一次高强度新灯(30W)消毒灭菌内镜行内镜消毒科室每季度一次行内镜灭菌科室每月一次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消毒供应科、麻醉科等配置科室。每次物理监测;每包内外化学监测;每天一批次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供应科、麻醉科等配置科室。每次物理监测;每包内外化学监测;每周生物监测;每天B-D测试;植入物每批次生物监测;每年年检一次。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供应科、麻醉科、口腔门诊、检验科等配置科室。每次物理监测、化学监测;每周生物监测Ⅰ类: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Ⅱ类: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Ⅲ类: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Ⅳ类: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感染控制科合理安排对上述部门的监测项目进行抽查监测。手卫生2手卫生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七步洗手法七步洗手法246531口诀:内外夹攻大力丸(腕)7手足口病的预防建议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诺若病毒的感染有效的洗手、不接触污染的水和食物,可减少疾病的传播010203手卫生的意义甲型H1NI流感的预防经常用皂液洗手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置32015药物性废物医疗废物概念医院废物(Hospitalwaste):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的分类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医疗废物(Medicalwaste):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3.胎龄在16周以下或体重不足500克的死产胎儿。4.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人的胎盘、产妇放弃的胎盘。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赶热性废物医疗废物的分类*Step01Step02Step03安瓿瓶对于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的废弃瓶,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感染性废物,不必按医疗废物要求处理。输液袋使用后的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不论是否剪除针头,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均属于医疗废物,均应作为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医疗废物的处置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4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关系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一二三四职业暴露的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途径血液传播:HBV、HCV、AIDS、梅毒等等呼吸道传播:SARS、结核分枝杆菌、流感病毒等消化道传播:幽门螺杆菌、甲肝、戊肝、沙门菌、志贺菌、轮状病毒等接触传播:多重耐药菌株、急性病毒性结膜炎、带状疱疹之分泌物等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风险评估预防用药定期追踪冲洗、消毒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表锐器伤处理流程锐器伤处理流程13456782暴露于乙肝医务人员HbsAb(-)HbsAg(-)未接种乙肝疫苗HbsAb(-)HbsAg(-)接种后无抗体产生HbsAb(+)定量<100iu/ml,①肌注HBIG200u(24h内)②一周后完成乙肝疫苗全套注射①肌注HBIG200u(24h内)②强化注射乙肝疫苗一次HbsAb(+)定量>100iu/ml,;或HbsAg(+)不需进一步处理5两种逆转录酶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常规治疗剂量,连续用28天。一旦决定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起点4小时内基本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持续进行注意暴露于HIV暴露后HBV感染的监测:半年内每月查肝功能、乙肝二对半。暴露于HBV半年内每月查肝功能、丙肝抗体(Anti-HCV)。暴露于HCV追踪随访3个月暴露于梅毒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和12个月时间点复查HIV抗体。暴露于HIV职业暴露的追踪与监测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被感染性体液、血液、排泄物和飞沫等感染的几率很大。避免医务人员感染风险的有效途径01.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02.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03.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隔离对象防护隔离措施030201标准预防与隔离技术26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病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飞沫隔离常见疾病:百日咳、白喉、病毒性腮腺炎流脑、流感等隔离措施:单间、口罩、帽子、隔离衣、手套、限制活动接触隔离常见疾病:多重耐药菌、痢疾杆菌、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副流感病毒、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等隔离措施:单间、隔离衣、手套、限制活动空气隔离常见疾病:结核、流行性脑膜炎、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隔离措施:单间、通风、医用防护口罩、帽子、限制活动标准预防的几种措施谢谢您的观看
本文标题:院感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3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