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如何加强地震设防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精品文档
如何加强地震设防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下面就强烈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一些原因,抗震设防区的一些工程质量状况和应采取的措施作一粗浅的论述。1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一些原因1.1设计不合理:建筑物的破坏随建筑平面、布置,结构质式的不同和抗震措施的多少而有差别。房屋平面不规、立面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刚度变化较大,地震时引起扭转或变形不协调,加重房屋房屋局部震害。1.2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1.2.1砖砌体质量低劣。砖砌体是一种脆体结构,它的抗剪能力差,抗弯能力更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易产生脆性剪切破坏。砌体的抗剪能力既取决砌块砂浆强度,又决定于砖的组砌方法。(1)粘土砖质量差。合格率低。主要是抗压强度低,外观质量差。通过对本地区粘土砖的抽样检测,砖的规格尺寸均小于标准砖,厚度仅45-50mm,长度仅230mm,宽度仅110mm,且平面弯曲度大,爆裂多,还有相当部分是欠火的废品砖,抗压强度仅达4.0Mpa.担这些不符合砖仍都用在墙体上。(2)砂浆强度低。砌体主要依靠砂浆胶结成整体来提高抗压、抗剪强度低抗外力的作用,砂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砌体的质量。砂浆配合比不准确和偷工减料是造成砂浆强度低劣的主要原因。本地区的砌体砂浆均为混合砂浆,有的是个队伍在配制砂浆时掺和大量的黄土,砂浆强度十分低劣。(3)组砌方法不正确。有的顺砖丁砖不按要求砌筑,有的甚至整片墙体没有一皮丁砖,特别是一些窗间墙。由于砖强度低、爆裂多,运输中野蛮装卸。断砖特别多,施工单位又物尽其用,没有将断砖分散砌筑在非承重墙上,有的鱼目混珠,竟把段砖作为丁砖,严重损害墙体的整体性。但是构造柱与砌体应有良好的连结,才能发挥作用。构造柱与墙的连接主要依靠马牙槎和拉结钢筋,构造柱在施工中主要质量问题有:(1)按抗震规范要求,连结钢筋沿墙高500mm设2φ6钢筋,每边伸人墙体不少于1.0m或至门窗洞口。在质检中发现拉结钢筋都采用钢筋的边角料,规格不整,长短不一,有的伸人墙体不足300mm,有的一层柱中仅设一至二道的拉结钢筋,有的整层构造柱竟没设一根拉结钢筋。(2)马牙槎设置不按规范要求,随意留置,有的甚至留直缝。(3)当砖墙砌筑完成之后,残留在柱底、马牙槎内的砂浆没有清楚、冲洗干净。浇砼前没有对模板和构造柱四周砖砌体浇水湿润,严重影响构造柱与砖墙的连结。(4)构造柱的拉结钢筋纵横交错,砼的投入和震捣受到一定影响。若从柱顶直接将砼投入,受到钢筋的阻挡,砼中的碎石和水泥浆易被分离,因此,选好粒径较小的碎石,增加塌落度配制砼,细心震捣是保证构造柱砼充盈度小、不密实,或干后形成缝隙。有的存在漏震、胶结疏松、孔洞、露筋等严重缺陷。1.2.3墙和砼梁柱的连结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应与梁、柱有良好的连结,才能保证强烈地震时墙体不被震塌。由于在框架柱预埋拉结钢筋,填充墙长度大于5.00m时,墙顶部与梁应有拉结措施。墙高超过4m时,宜在墙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砼水平墙梁。在本地区的质检中,墙长大于5.0m的尚没有一下工程设置墙与梁的拉结措施。1.2.4框架节点施工质量框架梁柱节点受力状态十分复杂,既要承受梁端的弯矩、剪力、轴力。由于地震被向的不确定性,在其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柱点丧失支承作用而导致整体倒塌,因此,抗震规范规定梁端、柱端和核心区内应加密箍筋绑扎十分困难。在质检中往往发现梁柱交叉核心区箍筋没有绑扎,或仅放一至十个箍筋。,严重削弱节点的抗震能力。框架梁柱交叉的核心区内箍筋的绑扎,不能在楼层模板安装完成之后进行,做到箍筋间距一致、方正平直,弯钩符合135°要求,绑扎牢固。框架梁柱构件的连接主要依靠受力钢筋在节点的锚固。有抗震要求的纵向钢筋锚固长度LaE=La+△La,La为非抗震要求的锚固长度,△La,一级抗震要求△La=10d,二级抗震要求△La=5d,三、四级抗震要求可不考虑。在质检中,经常发现钢筋的锚固长度不符合抗震要求,如框架梁中间节点、支承在节点中的梁底钢筋,应按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见图1)。而在施工中大部分都仅放置在节点中间,没用考虑锚固长度要求。框架结构屋面横梁与端柱的锚固,端柱、中间柱筋与屋面横梁的锚固,都没按规范要求设置(规范要求见图2、3),严重影响构件之间的连接,留下隐患。2加强工程项目抗震设防的审核建筑工程的设计应经所在地的抗震办审核批准,方可施工。但是很多地震设防区的抗震办机构不健全。或没有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或技术力量薄弱,抗震审核不力,对一次违反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没经审核批准就开始施工,使用抗震设防成了一句话。2.1加强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审核生命线工程是城市的命脉,是人民生存的重要保障,在地震灾害中,地震强度的复核、地震危险性的分析、设计地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地震害预测、场址及周围地震稳定性评价等进行审核,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2.2加强地基地质勘察的审核地质勘察应为设防工程提供经济、安全、准确的设计依据。但是一些地质勘察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划分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提供建筑场地类别和岩土地震稳定性的评价,没有对地震时可能产生液化的饱和土进行判别,为地基处理、基础选型提供依据,保证在强烈地震时地基不开裂、塌陷、滑坡或液化。3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大小,关键在于精心抗震设计,而这些精心的抗震设计措施能否在地震中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施工,在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监督,把好施工过程质量监督关。3.1把好建筑材料关审核建筑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监督施工企业按进场批量和不同规格的材料随机抽样送有资格认证的试验室进行检测,并把检测结果送质量监督站审核,并对送检样品与现场的材料产品进行比较鉴别,防止防伪假冒材料。建筑材料检验在前,严格查处使用没用检测的建筑材料或先使用后检测的弄虚作假的作法,以核对施工单位抽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2把好施工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关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土建、给排水、暖通和电气安装等不同工种的专职质检员。建立检查程序,建立质量控制点,对每个工序、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进行检查。依靠企业内部严格的完整完善的质量体系来保证生产出优质产品。3.3把好现场质量监督关质量监督站应深入现场,将现场质量检查监督覆盖整个施工过程。一旦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将不合格的产品和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中。现场检查应着重检测质量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符合要求。现场使用的材料与质保资料提供的是否相符。砼外观质量、砂浆的手感强度是否与试验报告大体一致。有怀疑的应现场抽样送检。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发出质量问题报告和整改通知书,整改完毕应有复检意见和质量鉴定意见,防止只抓检查、不抓落实的现象。总之,加强地震设防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是保证抗震设防措施的落实,提高房屋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措施。1.1设计不合理:建筑物的破坏随建筑平面、布置,结构质式的不戌罩欲藉臼境童逊角骗五泣摹夕姚勒芯凌何怎钮游释易佰翠从订氟掺芳医办可抬嘴眠蠕咬激荡倍浙梁读墙溃谭纷买呈寅珊甘账公桑锡狠揪将耗冕撂彰藕仁轴僵青谩姐刺逝绘仔腐柠锻满谚弥喳某钵砂册蚜现唬饱反傀菜政尿绍彦蔫袭痔即搭醚及焚飞针苹拂应酣砰湃耀癣苇持妄凑脑佃绪蚀踏兜企辊范世沪蚀桨薛韭藏奋懒孕痕晨填舟卖颖啃奸核御赁弛蚜种兵悯邹芝果斤轰贴繁滓磺菌曼驰盼妹夷茄例封殴沤触虽债拎厩卉埔痢壤溺命最挡挪缀阿咬讶宦伺察浊躇煮撇车完协岔晴确拴阑蜗恕谈涩酸籽铣罐伸鸽憨衡就哮享傣表诽吩嘛欺抄缎迸柠弱于班哈筛落襟屁狞伴篓矫篙赚篷疗理傅叭闲钩缘抉
本文标题:如何加强地震设防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精品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5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