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校长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校长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大会上的致辞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2024年3月23日)各位朋友,各位同事,各位同学,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学全体师生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特别感谢韩启德委员长、李家超特首、覃伟中市长、段崇智理事长、刘遵义校长刚刚的讲话,令我们倍感鼓舞和荣幸。今天,我要感谢来自世界天南地北的各地朋友、校友,你们都与这所大学有着深厚的情谊与缘分,都参与、见证、帮助了这所大学的成长,看到你们,我的脸上是笑容,心里是激动的泪水,我们都曾是一条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今天能够与大家共聚一堂,共同庆祝这所大学的十周岁生日,何其有幸!何其难忘!朋友们,回顾这十年的历程,感慨万千……常言道,“人间三月有幸事”,十年前的3月21日,正好是我农历的生日,我还记得那天早餐,家人为我准备了一碗面条,上面加了一个鸡蛋,吃过早餐来到办公室,就接到了教育部的电话,通知我这所大学的去筹已获批准——国家正式批准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审批过程终于顺利结束,一所全新的现代化大学就这么诞生了!那是2014年3月底,5月就要招生了!我们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告诉全国几千所中学的学生和家长,世界上有这么一所大学,她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任务非常艰巨。而当时的我们可以说是“手空空,无一物”,这是我们当时的校园、启动区的改建工程,我们是从一片荒芜的空地和几幢废旧的厂房起步的……我去的第一所中学是深圳中学,后来一步步往北走,走遍了大江南北。我走了100多所全国的重点中学,我的同事们走了更多,就这样,我们的教育理念走向了神州大地的千家万户。有了学生,我们的校园建设和师资招聘分秒不能延误,首先要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只能借用对面的信息学院的宿舍,当时的龙岗不像现在这么繁华,学生下了晚自习之后要过马路,走很长一段没有路灯的夜路,很不安全,于是,每天晚上九点半后,我都会站在路边,看着学生安全回到宿舍。当时有位家长拍下一张照片,记录下了这办学初期条件的困窘。这只是办学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许许多多困难与挑战的一角缩影。朋友们,这是奋斗的十年,我们每一天都显得格外漫长,而这十年却又过得这么快!(Thedaysarelong,andadecadeissoshort)。时至今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是大湾区一座风景秀丽、朝气蓬勃的大学,已建成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六所学院;逸夫、学勤、思廷、祥波、道扬、厚含和第七书院共七所书院;占地约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6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之中包括医学院、音乐学院和直属医院的建筑面积126.67万平方米。目前已有教职员工1881人,在校生10118人(其中,本科生6641人,硕博生3477人)。创校初期,我在全校师生员工的会议上讲了四句话“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万世良心”,我们是一群有理想的人,走遍天下,现在凭着一腔热血,来到这里创办一所中国自己的国际大学。我同大家提了四条要求:第一,港中大(深圳)是所有师生员工、校友和家长的港中大(深圳),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面,学生是第一的,老师是第二的,校长是第三的,我们与这个大家庭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一起开创这所百年大学;第二,港中大(深圳)是深圳的港中大(深圳),是这片热土养育了我们,我们有责任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和人才发展做出贡献;第三,港中大(深圳)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延续,没有香港中文大学就没有港中大(深圳),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和发扬香港中文大学的声誉、品牌和传统;第四,港中大(深圳)是中国的、乃至世界的港中大(深圳),我们要在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和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留下我们的足迹。十年过去了,这一阵子我们一直在思考,在这十年中我们做对了什么?哪些是我们的经验教训,下面我想与大家分享几点感悟:第一,我们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和大湾区的人才需求,规划四大学科群,迄今为止,这四个学科群的发展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第一个学科是经济金融,目前有全职教授123人,全部从世界顶尖大学引进,学科的师资、学生质量和学术质量完全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的相关学科相媲美。第二个学科是计算机数据科学,目前有全职教授117人,全部从世界顶尖大学和研究所引进,在5G网络、人工智能、机器人、统计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国家和地方23个重点实验室,数据科学理学硕士在2023年被QS评为中国第一,机器人学科在CSRanking机器人领域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第一。第三个学科是材料化学,汇集了7位院士和几十位世界一流科学家,其中唐本忠教授被评为化学领域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科学家,在纳米结构聚集发光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荣获2021NanoTodayAward和2023BiomaterialGlobalImpactAward。第四个学科是生物医学,我们组建了三个以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重点研究院,包括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研究院和切哈诺沃精准再生医学研究院,建立了第一个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生物信息数据库。第二,我们建立和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学术管理体系和人才评价系统,保证了我们的师资水平和学术质量能够站在国际一流大学的前列。大学于外部设立校外专家委员会、外部审查委员、外部评审学者的三级评审制度,于内部下设教学委员会、同行评议,并引进港中大课程和教学评估问卷,形成完善高效的学术与教学质量评估机制。自办学以来,在教育部的高校办学质量评估,以及历次香港特区政府质保局质素核证中,大学的学术与教学质量均获得高度赞许。大学按照国际一流大学水准,采用“9+3”灵活的薪酬体系,面向全球遴选师资。学校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655名国际知名学者,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院士40余名,国家级人才101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大学学习、工作经验,是一批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第三,我们紧紧抓住了学生的两头,即进口和出口,招生质量和毕业生质量是社会对这所大学认可度的考验。十年来,我校招生在绝大多数省份,文科/历史类最低录取分位居各省市考生前0.7%以内,理科/物理类最低录取分位居各省市考生前1.5%以内,已连续八年成为凭高考成绩录取的广东省内院校分数最高的大学。大学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上海等六个省市采用“6+3+1”的综合评价考试录取方式,在人才的综合评价与选拔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创新方案。我们的毕业生获得海内外的广泛认可,大学已培养了六届本科毕业生,八届硕士毕业生,四届博士毕业生,8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71%就读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平均年薪高达17.08万元,其中逾半数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第四,我们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六十年来所坚持的书院制和全人教育理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育人方法和学生管理体制,先后建立了七所书院,实施四年一贯的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学贯中西、会通古今、融合文理”的综合型人才。大学非常重视艺术教育,通过驻校艺术家和艺术课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我们已与148所世界名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达250个,本科在校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占比超过60%。第五,我们建立了一套与社会密切互动,鼓励社会参与办学的系统。一所好的大学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十年来,深港两地社会各界对这所大学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信任,我们每年给优秀贫寒学子发放的奖助学金高达1.3-1.4亿元,全部来自于社会捐赠,没有依靠大学的行政经费,也没有依靠政府支持。我们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建立了完备的校外导师制度和社会实习、实践环节。我们鼓励教授走出校门,与企业共建了20多个实验室和研究所,采用9+3薪酬体系,鼓励教师到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我们的学生家长是我们与社会的纽带,虽然子女早已毕业离校,但家长永不毕业,他们始终以爱与奉献的精神帮助这所大学和社会一起成长。朋友们,我们之所以做对了这些事,是因为这所大学的立校之本是四个字——“融汇创新”,简单地讲,就是“包容”和“创新”,我们包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学科;我们提倡“创新”,包括教师薪酬制度的创新、招生制度的创新、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我们培育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培养下一代创新型人才。朋友们,包容就是自信,创新就是自强,包容才有“全球命运共同体”,创新才有“新质生产力”,我们只有坚守这两条,才能真正培养有担当、有能力、有作为的一流人才,昨天是如此,今天是如此,明天还是如此。朋友们,我们取得了这些成绩是无数人的汗水与心血浇筑而成的,我要特别感谢教育部、中央港澳办、中联办和中央有关部委,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尤其是龙岗区委区政府,感谢香港中文大学的管理层、校董、校友和师生,以及深港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的信任、厚爱与支持,就没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今天!今天是一个充满感恩的日子,我希望郑重地向所有关心过、支持过、帮助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朋友道一声:“感谢!”在今天这个场合,我也希望可以邀请一批对大学有着杰出贡献的重要嘉宾登台,请允许我代表大学向他们颁赠荣誉奖牌。首先,请各位特别贡献奖的朋友上台,有请李国章教授、金耀基教授、刘遵义教授、沈祖尧教授、段崇智教授、林郑月娥女士、殷晓静教授、吴启迪教授、宋海教授、吴以环博士、刘应力教授登台。他们是这所大学的设计师、奠基人,是对这所大学的诞生贡献卓著者。请允许我代表大学为他们颁授特别贡献奖。下面有请大学荣誉院士上台,有请涂辉龙先生、杨纲凯教授、何继善教授、唐叔贤教授、凌国强先生、乔雪女士、李汉发先生、江坤城先生、李贤义先生登台。他们帮助这所大学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朝着世界一流学府的梦想更进一步,他们是对这所大学的发展贡献卓著者。朋友们,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上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根本,基础和先导靠教育,这对进一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和深化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继续以“融汇创新”的精神,担当为国家探索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使命。在未来十年里,我们将在各个方面全面提升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全球影响力:在学科方面,建成15-20个世界一流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科研方面,继续按照国家及大湾区的战略需求,建立基础性、前沿性、跨学科的科研平台和技术转化中心;继续深化与香港中文大学及国际高校合作伙伴的创新合作,将大湾区打造成国际高等教育的高地与枢纽。我们要砥砺奋进,锐意创新,把这个学校建设成为国家中外合作示范性大学,在2035年建成国际化一流研究型大学。最后,我想和我们的学生们讲几句话,同学们,我们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文明的进步并不总是直线型的,我们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往远看。十年前,我在旧厂房改建的图书馆的电梯上写了一句话,“在这个深夜里,哪怕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这里读书,人类就有救。”读书人要有读书人的坚守与志气,要对国家、对社会有我们的担当和责任。我要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对大学理念的认同,我为你们骄傲,是这所大学把你们推向了世界,也是你们把这所大学推向了世界,这里是你们永远的精神故乡。今后的道路,希望在你们,我祝福你们!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校长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69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