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2(全解全析)(人教版2019)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人教版2019)02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必修第一册和必修第二册前2章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此次地震,成都提前50秒地震预警,有的网友表示提前十多秒收到地震预警,有的则是电视提醒还有70多秒地震波到达。目前多款国产手机已内置该功能,例如华为手机具体开通方法: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下图为华为手机开启应急预警的一个页面截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地震波到达前”,有关该地震波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纵波,最先到达地表B.是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C.是横波,能在液体中传播D.是横波,速度较慢但破坏性强2.此次地震应急预警提示的时长不同,长的有70多秒,是因为()A.地震震级不同B.网络速度不同C.震中距有远近D.震源深度大3.家住10楼的小王收到12秒的地震预警后,地震逃生的做法正确的()A.坐电梯下楼B.走楼梯下楼C.就近躲床下或桌下D.打电话报警【答案】1.A2.C3.C【解析】1.横波的速度慢,较晚到达地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更大。纵波波速快,较早到达地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对地面的破坏相对较小。图中“地震波到达前”,该地震波应该是纵波,其传播速度快,最先到达地面,A正确,BCD错。故选A。2.一次地震中只有一个震级,A错。网络速度差异不大,对地震应急预警提示的时长影响不大,B错。由于距离震中距有远有近,使得地震波到达地面被人类所接收的时间有早有晚,所以地震应急预警提示的时长不同,C正确。在震中距一定的前提下,震源的深浅不会导致人们接收地震预警的时长出现差异,D错。故选C。3.地震发生后不能乘坐电梯下楼,A错。家住10楼且地震预警时间短,没有足够的应急时间来走楼梯下楼,应该就近躲在床下或桌下,C正确,B错。此时打电话报警并不能及时获得解救,D错。故选C。【点睛】地震波的特点:①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②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③当横波和纵波传至莫霍界面以下时,其波速均显著上升;④当横波和纵波传至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为确保2023年成都大运会的顺利开幕,组委会于开幕式(7月28日)前夕进行了人工驱云,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图中的箭头①、④分别代表两种作用,②、③代表两种辐射。完成下面小题。4.箭头①、②、③、④代表削弱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5.一天中,辐射③最强的时间是()A.日出前后B.正午时分C.午后2点D.子夜时分6.人工驱云会使开幕式当天()A.①减弱B.②减弱C.③不变D.④增强【答案】4.A5.C6.A【解析】4.注意材料信息“图中的箭头①、④分别代表两种作用,②、③代表两种辐射”。①由大气指向太阳,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由地面指向大气,表示地面辐射;③由大气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故选A。5.③为大气逆辐射,其强弱与气温直接相关,气温越高则该辐射越强。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所以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间是午后2点,C正确;日出前后、正午时分、子夜时分气温都不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大气逆辐射不是最强的时候,ABD错误。故选C。6.人工驱云使得云层变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减弱,①④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地温增高,地面辐射增强,②增强。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增高,大气逆辐射也增强,③增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截留。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适合赶海的时间是开始涨潮前的两个小时。下图示意我国某海滨城市某日的潮汐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产生潮汐的动力主要来源于()A.日月引力B.风力作用C.海水惯性D.地转偏向力8.下列时刻中,适合赶海的时间是()A.4时、16时B.10时、22时C.2时、14时D.8时、20时【答案】7.A8.D【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产生日月的引力是产生潮汐的主要动力来源,A正确;而风力、海水惯性和地转偏向力都不是潮汐的主要动力来源,BCD错误。故选A。8.根据材料可知,适合赶海的时间是开始涨潮前的两个小时,所以最适合赶海的时间是潮位最低点的时间(10时、22时)向前推两个小时,即8时、20时,此时潮水正在退去,水位降低,水下礁石和滩涂逐渐露出,此时适合采集打捞海产品,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在特定情况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下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促使图示地区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主导因素是()A.风力B.沙源C.植被D.地形10.在图示地区抛物线形沙丘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风为()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答案】9.C10.D【解析】9.植被作为沙障,能够改变沙丘表面侵蚀沉积结构,进而控制沙丘演化。在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植被在翼角生长,阻碍翼角移动,导致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C正确,风力主要起到对沙粒的搬运作用,降水对植被生长具有影响,地形对沙丘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但不会使得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沙丘转变,ABD与题意不符。故选C。10.根据材料可知,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相反,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凸出。据图可知,该沙丘向东北凸出,翼角指向西南,说明该地主导风是西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撰写了土壤与自然要素关系的报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A.人类活动B.气候C.地形D.成土母质12.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②增施熟石灰③掺沙④大量施用化肥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11.B12.D【解析】11.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有:植被的枯枝落叶,气温、降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不利于有机质积累,所以导致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的基本因素是气候,B正确,人类活动、地形、成土母质不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因素,ACD错误。故选B。12.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质黏重,呈酸性,所以改良的措施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可以补充有机质,同时提高土壤肥力,①正确;增施熟石灰,可以中和酸性,平衡酸碱度,改良土壤,②正确;同时也可以掺砂子改良土质黏重的问题,方便耕作,③正确;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④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土壤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制约塔里木盆地人口与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热量C.土壤D.水源14.图示区域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的地形(地貌)类型是()A.盆地B.山地C.冲积扇D.绿洲【答案】13.D14.C【解析】13.据图可知塔里木盆地人口与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是因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源成为制约塔里木盆地人口与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绿洲地区水源相对充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部位,C正确;盆地中部沙漠广布,人口和城市分布少,A错误;山地地区地势崎岖,人口和城市分布少,B错误;绿洲不是地形(地貌)类型,D错误;故选C。【点睛】干旱地区的人们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B.降水C.植物蒸腾D.下渗16.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①减少内涝发生②改善生态环境③提高江河水位④加剧热岛效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5.D16.A【解析】15.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增加了地表水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D正确;不影响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环节,A、B、C错误。故选D。16.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①正确;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正确;“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可能降低江河水位,③错误;“雨水银行”有助于绿地发展,会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人类影响水循环的最大环节:地表径流(如调水工程、水库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植树造林、铺设渗水砖、人工降水等有利方面;地面硬化、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等不利方面。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穿堂风”也“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居民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左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右图为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1)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林草地面和石子地面对增强“穿堂风的作用。(4分)(2)在上图中画出甲处风向,说出风向受哪些力共同作用而形成。(4分)(3)判断甲乙两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4分)【答案】(1)林草地面升温慢,石子地面升温快,增加了屋前屋后的温差。(4分)(2)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4分)(3)甲地风力大。理由:甲地等压面密集,水平气压力大,风力大。(4分)【分析】本题以穿堂风示意图、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风向成因、等压线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详解】(1)本题要求从热力环流原理回答。从图中可以看到,房屋南侧(阳面)铺放了石子,房屋北侧(阴面)铺设了林草地面,由于林草地、石子升温速度不同,林草地面升温速度慢,石子地面升温速度快,这就增加了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强“穿堂风”。(2)甲处等压线大致呈南北走向,由于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水平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02(全解全析)(人教版20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74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