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关于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文化传承调研报告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在随之不断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想很重,但是能够真正在现实生活中付诸行动的却很少,传承的效果不尽人意。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牢记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给予其更活跃的生命力量,将其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关键词:目的意义,结果分析,解决办法正文:此次调研主要是为了了解在大学生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是有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文学,传统饮食等。尽管我们口头上呼吁大家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愿意花高价钱进入麦当劳,肯德基用餐;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外国人过的洋节,对于本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淡,就拿春节来说,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特别注重它,反而会更加注重洋人的圣诞节。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科技、工业、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前人积累的优秀经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经济的发展需要经验和良好的环境。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不仅可以用经验更好的应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诚信交易,从而为经济发展建造一个稳定的环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打造良好的经济秩序时促进经济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经济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的经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格,提高名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更和谐的与人交往。。。作为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和传承非常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但是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有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的校园里面,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对此,我在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做了问卷调查,一共发放60份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59份。男女性别各分一半,年龄主要在18到22周岁,主要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从我的问卷调查中来看,现如今的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不够,不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很端正。问卷调查中第1—3题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很少有人能够精通传统文化,6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只是一般的了解,23%的人对传统文化了解的较多,其余的了解程度是极少的,大家基本上都是在网络和学习教材两种渠道上了解传统文化,还有许多大学生了解的传统文化只是局限于传统文学和传统节日,对于中国其他的优秀传统文化关注较少甚至不关注不了解。问卷调查中第4—7题是关于自己及家人对于文化传承的态度——几乎所有的家人都是支持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只有极少数的家长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反对学生文化传承,至于具体原因我们调查人就无从知道,对于大学生本身来讲他们是有很大的兴趣去了解学习本地的民族文化,支持并愿意参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运动,不过大多数同学只愿意以自学的形式去体验民族文化,并不愿意以更正式的形式去学习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问卷调查中第8题是询问同学们认为有哪些因素会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承,20%的学生认为主要是近代西方的文化侵略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40%的学生认为是国家保护措施的不足,还有20%的人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的原因造成,其余的认为可能是民间流传的局限性。问卷调查中第9-12题是关于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措施和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大多数同学认为国家应该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来保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可以成立一些特殊的组织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多数学生认为对于外来文化和本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都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平时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化社会中。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转化为行动。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保护传统文化必须要有选择性,传统文化不是自然而然的融入先进文化的,传统总是特定时代的反映,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必然具有局限性,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比如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三纲五常、忠孝观和节烈观等只不过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而已。当时封建社会里流行的“群尊臣卑”、“官尊民卑”、“男尊女卑”、“父尊子卑”、“夫贵妻荣”等也都是当时宗教等级原则的具体体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种不平等的道德制度严重束缚人的自由和发展,像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的抛弃。但对于儒家追求仁义,道家的崇尚自然,墨家的兼爱互利,法家的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中起过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我们保护传统文化就必须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既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我们要运用马列主义历史的,辩证的哲学眼光和态度去批判的吸收。我认为对待西方的一系列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对于这些节日,我们抱着随兴所至,悉听尊便的态度,但对那些既带有西方生活情趣又符合中华民族尊来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质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个人应意识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是对我们祖国负责的一种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国精神,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去认识、关注它,去保护它。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若一个国家的文化消失了,这个国家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富强,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自身做起,付出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参考文献:【1】王嫣《谈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及其保护措施》2009年第8期安徽文学【2】汪义平《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调查报告》2011年【3】漓江学院《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2011年【4】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本文标题:关于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7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