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要点【范例8篇】
1/39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要点【范例8篇】计划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和资源,避免浪费和拖延。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时间的合理安排和任务的优先级。如果你还在犹豫制定计划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要点【第一篇】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情况分析:两个班共有学生11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基础知识牢靠;也存在少数人接受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觉性不强等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2/39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含了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3、5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分数的再认识——要求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分数加减法——包含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小互化等。图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包含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与高的认识和面积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计算。可能性的大小——要求学生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教学进度:第一单元15课时。第二单元12课时。第三单元15课时。第四单元10课时。第五单元10课时。3/39第六单元5课时。总复习10课时。教研课:找因数。科研课题:特色作业设计与批改。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要点【第二篇】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4/39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代数初步知识。一、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1)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s=vtv=s/tt=s/v。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a=bcb=a/cc=a/b。(2)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5/39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减法的性质:a-(b+c)=a-b-c。(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c=4as=a2。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s=ah。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s=ah/2。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s=(a+b)h/2。小学数学学习必须关注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了多少知识更重要。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老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6/39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要点【第三篇】7/39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1.游戏一。(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师发指令,生活动。(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2.游戏二。8/39(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三)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游戏一。游戏二。练习三。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9/39的形状。三、教具:情境图。学具:小棒,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二)基本练习:1.p16第1、2题。(1)独立做。(2)订正。2.p17第3题。(1)独立做。(2)独立搭。3.p17第4题。(1)独立画。(2)订正。(三)拓广练习:1、同步练习p16。2、自主天地p10。(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要点【第四篇】10/39时间:/9/10。一、班级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自觉性较高,让老师很放心;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自觉性差,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成绩不理想;还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困难较大,理解力差,导致成绩很不理想。学期的教学中,要充分根据学生和班级的特点,培养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控制力,从细微处入手,做到持之以恒;做好提优补差工作,特别关注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尽量缩短与优生的距离;争取让班级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本学期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整顿班风学风、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自信心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的大小的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千克和克的认识,相关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11/39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二)图形与几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三)综合和实践。周长是多少,多彩的“分数条”。三、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的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的数量关系的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生活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3、联系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12/39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千克和克的认识,以及“动手做”和综合实践,尝试从多少、长短、轻重等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4、在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并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思考方法,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四、教学重点、难点:1.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2.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围绕周长问题进行制作、拼摆、测量计算以及估计等数学活动。3.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教学进度与内容安排:第一周1-3五课时。13/39转载自cooco.NeT.cN第二周4-8五课时。第三周9-13五课时。第七周29--33五课时。第二十周复习五课时。第二一周复习五课时。第二十一周复习五课时。第二十二周复习五课时。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五课时。六、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2.充分利用电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性教学。3.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笔算训练,又要加强口算训练,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笔算口算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题做到大面积“丰收”。4.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5.注意辅导差生,提拔优生,平时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要点【范例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84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