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选调生工作心得感悟4篇
1/13选调生工作心得感悟4篇选调生工作心得感悟(4篇)第1篇:在基层锻炼本领于选调生涯成长(约1350字)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选调生作为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实践者和接班人,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刻理解共产党主义信仰的光荣性,始终对党忠诚,懂得事业为了谁。初入基层告别“学生气”“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于2013年毕业考取选调生并在同年10月参加工作,本以为从学校转入基层会有不适应,但到达所服务的乡镇,真切感受到来自基层的朴实和热情,单位领导的精心培养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很快适应并参与进了基层工作。记得最深的便是村党支部换届,协助组织委员,按照拟定方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研究,一个村一个村斟酌,在程序上不能有任何失误,让每一位农民党员发挥好自己的党员权益。村上农民党员质朴、认真,无需过多磨合,非常轻松地打成了一片,这也为日后各项工作开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当然工作开展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村党支部人员老龄化严重,对于电脑等办公设备使用较少,甚至部分人员不会使用电脑办公,导致正常工作开展时有延后。介于此,我又主动担负起办公自动化小助手,每每工作中遇到电脑处理不明白的,都会顺带教一下工作人员实用小方法。基层工作让我更善于接纳和学习新鲜事物,乐于迎接新的工作挑战,更加注重团体荣誉感。深入基层沾点“乡土气”“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担任党委组织委员期间,我主要负责协助镇党委开展党组织全面工作,组织召开镇党委换届便是头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乡镇工作,经与镇党委沟通,提前进入工作状态,熟悉换届流程及换届细节。在领导积极培养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员换届工作圆满完成。随后7个行政村党支部换届工作、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扶贫“第一书记”考核、参与脱贫攻坚包扶贫困户,大学生村官考核、打造富美和谐示范村、推进强乡扩权改革工作、发展基层农村党员,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干部、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委书记年底党建述职、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迎接省市检查等等工作任务。“越是深入实践,知识就能不断增长,认识就能不断精进。”正是这些基层的工作,让我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基层,也是基层的工作经历让理论实践更有方向感。融入青年增添“新士气”“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担任共青团安达市委员会副书记以来,我主要负责协助领导班子共同完成共青团换届及共青团主要各项工作任务。开展主题鲜明的学习教育活动,创新活动载体,根据不同青年群体特点,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青青有约、年年相3/13聚”青年素质拓展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活化工作载体,面向在校学生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我与国旗合个影”等主题教育活动。面向少先队员,开展“三五学雷锋”,组织“道德模范、美德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带领农村留守儿童参观大庆历史博物馆、大庆铁人纪念馆、科技馆,孩子们好奇和惊喜的眼睛,是那么充满渴望又富有希望。清华大学研究生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进行交流,让孩子们加深了对知识对大学的渴望。“青年强则国强”,看到孩子们坚定的眼神,加深了我对青年工作的认同感。选调生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接受磨练和洗礼的名字。荣誉和光环下,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如今的我在基层中继续锻炼本领,于选调生涯中继续成长。第2篇:磨砺以须新征程倍道而进正当时(约1800字)2021年,我从高校应届毕业生转变为一名选调生,回到家乡,我所选择的,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信仰。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亲眼见证了家乡过去二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老一辈的许多人囿于茶米油盐无缘笔墨,现在,得益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在义务教育以及各种教育政策支持下,乡村年轻一辈素质大幅提升。而我,何其有幸,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毕业后,带着南大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传统,带着“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的信念,我回到了家乡,希望能以自己所学参与到家乡建设中。从高校到省直机关再到乡镇基层,我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新的环境,自觉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实干担当、倍道而进。在青春正好之时来到基层,珍惜机会,汲取“向下扎根”的力量。增底色,扎实“信仰”之根对党忠诚是每名党员干部的政治底色,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不折不扣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到财政系统后,我跟着所在支部学党史,读原文、学原理,打卡红色地标,协助做好支部党建活动等,深入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逐渐明白了“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的含义。驻村之后,基层的日常工作琐碎无章,重复的事务工作常常让人迷惘甚至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我在日常入户宣讲政策中发现一部分农村支部党员自发通过云岭先锋跟进学习党的知识并建立了比学赶超的机制,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最朴素的表达,感受到了他们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在和基层群众一起深化红色教育、强化理论信仰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坚定方向、坚持航向才是治愈浮躁的良方。接地气,扎牢“为民”之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5/13使命,作为党员干部,更是要做到始终树牢人民观点,站稳人民立场。驻村之后,我们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走百里路、入百户门、摸百户情、解百户难”。我们与村级社保服务人员共同开展“康乃馨”行动,看望五保户、孤寡老人,推进社保服务进家门。入户走访中,村民反映土豆丰收但销路短缺,我们第一时间联系本地企业及外部农特收购商,协助无自主销售能力的村民帮助拓展土豆销路,并到残疾、老弱的困难家庭帮助其进行土豆的装袋及运输,累计帮助群众销售土豆吨。针对村内务工人员急难愁盼问题,我们持续配合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提质增效”和就地就近就业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引企入村,推进村内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并做好实训基地与村“两委”、参训妇女的沟通“桥梁”,另一方面凭借区位优势积极对接村内企业,了解其招工需求,为村内剩余劳动力争取务工机会。事无大小,走过的路都算数,中秋春节之际老乡会打电话送来节日祝福,感动之情无以言表,这或许是其他事业无法带来的成就感。去娇气,扎紧“担当”之根人比山高,脚比路长。青年一代恰逢盛世、正当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更加要做到锚定目标任务,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工作以来,我立足不同阶段工作实际,有序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在机关单位工作时专注一事,专司一岗,参与到绩效管理的实践中,参与兴水润滇台账资料的整理。在乡镇基层“千线一针”的日常里身兼数职,真实而具体的融进了我所在的乡镇、村庄。还记得去年雨季,我们一起淌泥水、走田野,积极跟进暴雨后农田受灾事项,有力推动河堤修复工程,沿岸良田因此受益。今年春天,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得知村内木梨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每年花期因受倒春寒影响,致使挂果率较低,难以达到预期产值效益,我们积极帮助其联系各级农科院相关专家咨询解决办法,并计划统筹村内相关扶持经费给予其一定种植发展支持,确保木梨产业平稳渡过花期,带动周边的脱贫户以及残疾户增收。看着所在的村庄焕发勃勃生机,想到曾参与其中,我深感荣幸,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要将根基扎到切实的工作中,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基层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当“正青春”和“最基层”不期而遇,我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做到以群众为师,在服务群众一线砥砺前行,力求有所收获也有所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奋楫扬帆、倍道而进!第3篇:扎根基层深“蹲”方有力量(约2600字)去年9月,我告别舒适的象牙塔,怀揣着满腔热血来到湖州德清,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转眼间,我在东港村的基层锻炼时光将满一年。回望驻村足迹,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从村干部身后的“跟屁虫”再到如今村民口中的7/13“小帮手”,我认识到,基层是青春最好的“磨刀石”,只有做好在基层工作的每一次“深蹲”,才能在成长过程中积蓄好每一分能量。甘为“初学者”,在主动实践中蹲出“真问题”回顾初入岗位时,我每天将自己“隔绝”在办公室内,试图在汇报材料和总结文件中找到基层锻炼的答案。那时我最害怕做两件事情:第一件是接电话。由于方言不通,只好先拿着纸笔尽力按照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有时即便能听懂,却碍于不懂业务,只能请求同事帮忙。第二件是写材料。基层工作总结重在举措、成效和数据,既强调通顺流利,更注重内容为王。刚开始写材料,我总是东拼西凑,空话套话多,数据收集不严谨,即使经历了多次“推倒重来”和“熬夜作战”,写作能力却仍得不到提高。在我苦于无法适应基层工作时,村里姜书记的一句话帮我找到了方向。他说:“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群众工作,不去村里走走,不和老百姓接触怎么能做的好。”他带着我到村里“兜风”,看望老党员和退休两委班子成员,并事无巨细地向我介绍起村庄情况,“村里常住人口最多的时候有八九千,其中一半以上是外来人口,由于临杭产业园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村民基本没有耕地。”此后,我经常跟着村委成员走村入户,细唠家常,当有村民来村委办事或反映情况时,我便会主动凑过去,在学习方言的同时,尽快熟悉村内情况,更一度被群众误以为是村里的“新女婿”。除了在态度上主动,业务学习也要时刻主动。2023年禹越镇决定实施“全域联创”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区项目建设,对五个行政村产业资源进行同步提升,我被抽调成为攻坚小组的一员。为帮助我尽快熟悉情况,攻坚队沈主任递给我一塌文件,但对我来说文件上的“容积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占补平衡指标”这些专业术语,就像天文数字一样。经验丰富的主任一眼就看出了我的问题,于是鼓励道:“做好政府投资性项目,既要懂经济,还要懂国土、懂工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于是,在攻坚队长的指导下,我从图纸数字化管理入手,慢慢接触工程建设的选址论证、项目批复、招投标等,几个月下来已经能独立完成工程入场前的筹备工作,收获颇丰。一年的驻村经历让我认识到,基层工作的经验和能力不会“自然生长”,“等”出来的经验是靠不住、用不上的。年轻干部要走出办公室,主动沉入一线,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在实践锻炼中蹲出真问题,蹲出金点子。争当“实干者”,在调查研究中蹲出“真办法”禹越镇位于东部水乡平原,水产资源丰富。2023年4月,为宣传推广“稻虾轮作”模式,带动本地养殖户增收致富,镇党委政府决定面向本地商贩,在集镇广场组织筹办德清县首届稻田龙虾节禹越分会场活动,并安排了我来负责前期的方案策划和商户对接工作。我原本以为办活动就是一件小事,但不曾想通知发出许久,9/13却无人响应。很多商家更是不愿意沟通,导致我多次邀请都以失败告终。不收押金和场地费,却还无人问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经过与村干部的一番商讨,村书记决定带着我和镇食安办、市监所工作人员一同走访商户。不同于对我的“冷漠”,商铺店主刚与村书记、办所人员坐在一起就立马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此次活动正值劳动节假期,许多商家店内生意火爆,无法抽身到集市摆摊,最关键的是商户长期从事店面生意,没有配置专门出摊的锅灶设备,为一次活动而单独采购,成本太高且不划算。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跟着书记跑一圈,我才切身感受到,那些看似“不好说话”的民众,其实各有各的难处,关键是要做好沟通。于是,我将19位商铺店主反馈的问题进行收集,梳理出“开放时间”“垃圾清运”等13项待解决事项,并统一租赁燃气灶等设备,解决商家后顾之忧。在食安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此次活动共有14家商铺报名参与,所销售的食材均为本地稻田小龙虾,实现了店主和养殖户的双赢。事后我也在思考,基层工作繁杂,光有“拼劲”还不够,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作为初入基层的小白,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放下身段和架子,遇到不懂的问
本文标题:选调生工作心得感悟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91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