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1T 1308-2023 农作物气象灾害等级 冬小麦
ICS07.060CCSA47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308—2023代替DB11/T1308—2015农作物气象灾害等级冬小麦Gradesofagrometeorologicaldisasters—Winterwheat2023-03-30发布2023-07-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1/T1308—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冬小麦越冬冻害等级..................................................................35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5附录A(资料性)北京地区冬小麦冻害致灾因子的权重系数ai的参考取值.................7附录B(资料性)北京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类型.....................................8参考文献..............................................................................9DB11/T1308—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替代DB11/T1308—2015《农作物气象灾害等级冬小麦》。与DB11/T1308—201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本标准规定的内容(见第1章,2015年版的第1章);——更改了“气温”、“风速”、“冬小麦越冬期”、“冬小麦越冬冻害”、“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最大降温幅度”的学术定义(见3.1、3.6、3.9、3.10、3.13、4.2.2.2,2015年版3.1、3.8、3.10、3.11、3.13、4.2.2.2);——删除了“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和“月平均气温”的术语(2015年3.5、3.6)——将术语“相对湿度”、“干热风日”、“干热风天气过程”、“越冬极端最低气温”、“越冬负积温”和“越冬平均气温”的名称分别修改为“空气相对湿度”、“冬小麦干热风日”、“冬小麦干热风天气过程”、“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越冬期负积温”和“越冬期平均气温”,并修改了其定义(见3.7、3.14、3.15、4.2.2.3、4.2.2.4、4.2.2.5,2015年版的3.9、3.14、3.15、4.2.2.3、4.2.2.4、4.2.2.5);——将术语“干热风年型”的名称修改为“冬小麦干热风年型”(见3.16,2015年版的3.16);——增加了“土壤相对湿度”“干热风”术语和定义(见3.8和3.12);——修改了4.2.1中X3、X4和X5的表述(见4.2.1,2015年版4.2.1);——增加了土壤相对湿度对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的影响分级和使用要求(见5.1);——增加了冬小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等级指标的中度指标(见表2,2015年版的表2);——修改了冬小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等级指标的轻度指标、重度指标(见表2,2015年版的表2);——增加了冬小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天气过程等级指标和冬小麦干热风年型等级指标的中度指标(见5.2);——修改了冬小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天气过程等级指标和冬小麦干热风年型等级指标(见表4、表5,2015年版的表3、表4)——增加了雨后青枯型干热风指标(见5.1.3)——增加了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干热风定义(见附录B)本文件由北京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气候中心、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市种子管理站、32011部队。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秋月、吴春艳、黄蕾、栾庆祖、莫志鸿、叶彩华、王俊英、福德平、李如箭、房志玲。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11/T1308—2015。DB11/T1308—20231农作物气象灾害等级冬小麦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冬小麦越冬冻害和干热风灾害等级。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冬小麦越冬冻害和干热风灾害的监测、预报和评估等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QX/T82—2019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气温airtemperature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百叶箱等防辐射装置内距地面1.5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简称气温。注:单位为摄氏度(℃)。[来源:GB/T35226—2017,3.1]3.2日最高气温dailymaximumairtemperature前一日20时(北京时)至当日20时直接气温的最高值。注:单位为摄氏度(℃)。[来源:GB/T35226—2017,3.7,有修改]3.3日最低气温dailyminimumairtemperature前一日20时(北京时)至当日20时之间气温的最低值。注:单位为摄氏度(℃)。[来源:QX/T198—2007,2.2]3.4日平均气温dailymeanairtemperature前一日20时(北京时)至当日20时之间02时、08时、14时和20时4次气温的平均值。注:单位为摄氏度(℃)。DB11/T1308—20232[来源:QX/T198—2013,2.3]3.5负积温negativeaccumulatedtemperature某一段时期内低于0℃的日平均气温的累加值,用以表征累积的严寒程度。注:单位为度•日(℃•d)。[来源:QX/T200—2013,3.3,有修改]3.6风速windspeed单位时间空气移动的水平距离。注:单位为米每秒(m/s)。[来源:GB/T35663—2017,2.2.4,有修改]3.7空气相对湿度relativeairhumidity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注:以百分率(%)表示。[来源:GB/T35226—2017,3.5,有修改]3.8土壤相对湿度relativesoilmoisture土壤实际含水量占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比值。注:以百分率(%)表示。[来源:GB/T32752—2016,2.3]3.9冬小麦越冬期overwinteringstageofwinterwheat从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至一定程度时冬小麦地上部停止生长或基本停止生长,到翌春气温回升返青生长,冬小麦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的一段时期。[来源:QX/T447—2018,2.1]3.10冬小麦越冬冻害freezeinjuryofwinterwheatduringoverwinteringstage麦苗在越冬期间,因长时间0℃以下低温、强烈低温或剧烈变温,引起植株的部分器官受害,部分茎蘖乃至全株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注:冬小麦越冬冻害表现为越冬期间叶片受冻枯黄、青枯、植株死伤、生长点皱缩、分蘖节变色甚至腐烂,其受害程度与麦苗长势、品种等有关。[来源:QX/T447—2018,2.1,有修改]DB11/T1308—202333.11冻害指数freezeinjuryindex;FI利用致灾因子加权求和构建的用于表征冬小麦冻害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数。注:冻害指数越大,表示冬小麦冻害越重,反之表示冬小麦冻害越轻。3.12干热风dry-hot-wind在暖季的作物生长旺盛期出现的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和品质降低。[来源:QX/T82—2019,2.6]3.13冬小麦干热风灾害disasterofdry-hot-windforwinterwheat在冬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可使冬小麦水分代谢失衡,严重影响各种生理功能,使千粒重明显下降,导致显著减产。注:北京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主要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初。[来源:QX/T82—2019,2.7]3.14冬小麦干热风日dayofdry-hotwindforwinterwheat在冬小麦扬花灌浆期间,某日内实际出现的气象要素组合达到干热风发生的指标要求。[来源:QX/T82—2019,2.9]3.15冬小麦干热风天气过程weatherprocessofdry-hotwindforwinterwheat在冬小麦扬花灌浆期间,一次高温低湿天气过程中日最高气温连续大于等于30℃的起止时段内,出现1个或1个以上干热风日的天气过程。[来源:QX/T82—2019,2.10,有修改]3.16冬小麦干热风年型annualtypeofdry-hot-wind干热风灾害造成冬小麦不同程度减产的年份类型。4冬小麦越冬冻害等级4.1越冬冻害等级冬小麦越冬冻害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应用冻害指数(FI)和积雪厚度对冬小麦冻害进行等级评判。冬小麦越冬冻害等级指标见表1。DB11/T1308—20234表1冬小麦越冬冻害等级指标冻害等级指标死茎率参考值FI积雪厚度轻0.6≤FI<0.7出现低温冻害天气时,积雪厚度每增加50mm则相应的冻害减轻一个等级。<10%中0.7≤FI<0.810%~20%重FI≥0.8>20%注:“死茎率”指冬小麦越冬期间因冻害造成单位面积内死亡的植株茎数占越冬始期总茎数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4.2冻害指数计算4.2.1FI的构建将冬前平均气温、最大降温幅度、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越冬期负积温、越冬期平均气温5个冬小麦冻害致灾因子数据进行区域极差标准化处理,利用区域极差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各致灾因子的权重系数,再将致灾因子的区域极差标准化值分别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求和,作为原来5个致灾因子的冻害指数,见式(1):51iiiFIaX==å(1)式中:FI——冻害指数;Xi——致灾因子;其中i=1,2,3,4,5时分别代表:X1——冬前平均气温的区域极差标准化计算值;X2——最大降温幅度的区域极差标准化计算值;X3——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的区域极差标准化计算值;X4——越冬期负积温的区域极差标准化计算值;X5——越冬期平均气温的区域极差标准化计算值;ai——i=1-5,是相应致灾因子的权重系数,具体取值参见附录A。冻害致灾因子权重系数的计算有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本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4.2.2冻害致灾因子及其计算4.2.2.1冬前平均气温从11月1日开始至冬小麦越冬始期的前一天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4.2.2.2最大降温幅度从11月1日起至翌年2月末期间出现的历次寒潮过程中,取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最大的1次作为年度冻害的最大降温幅度。4.2.2.3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冬小麦越冬期间出现的日最低气温极端最低的1次作为年度冻害的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注:单位为摄氏度(℃)。4.2.2.4越冬期负积温DB11/T1308—20235冬小麦越冬期间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累加值。注:单位为摄氏度·日(℃·d)。4.2.2.5越冬期平均气温冬小麦越冬期间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注:单位为摄氏度(℃)。4.2.3冻害致灾因子的标准化处理对5个致灾因子的逐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区域极差标准化处理的计算方法,见式(2):minmaxminxxxxX
本文标题:DB11T 1308-2023 农作物气象灾害等级 冬小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13790 .html